专栏名称: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分享设计干货,每天早上6:30为你准时送上一份设计早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别再乱花冤枉钱,这 12 ... ·  4 小时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89元!给妈妈买双专柜品质好鞋!头层牛皮不磨 ... ·  23 小时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过年农村最痛心的一幕:农村孩子正在加速下坠…… ·  2 天前  
品牌星球BrandStar  ·  伊利春节营销出圈:抽象和玩梗是神来之笔吗?| ... ·  3 天前  
品牌星球BrandStar  ·  伊利春节营销出圈:抽象和玩梗是神来之笔吗?|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成年人的电子哲学,看完直呼:我悟了!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公众号  · 创意  · 2025-02-12 06:28

正文

春节假期的余额不多了。

象君扒到一位博主@加州东哥S,为大家提供9个哲学小故事。

茶足饭饱之余,可以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深度阅读一下~


你说的话

是怎么控制你的思想的?

下图是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你觉得他手里拿着的是一个钟表吗?

肯定是的,对吧?

那如果说,这个钟表它坏了,没办法告诉你时间,还是钟表吗?

先不用急着回答,我们来假想一下:

如果说这个坏了的钟表,每天会有两次指向正确的时间。

时间长了,你会不会忽略它坏了的事实,甚至开始用它看时间?

那如果所有的钟表都是这样的,你会不会慢慢放弃追问真实的时间?

只接受偶然对的假象?

维特根斯坦说了一个事实:语言就是这样的钟表。

当语言被扭曲,意思被篡改,它还会继续流传,只是表达的不再是真相。

这正是很危险的地方,我们会慢慢适应这些谎言,不再想着去分辨是否是真的。

被篡改的语言不是无用的,而是危险的。

因为它会塑造一个新的虚假思想。

语言的确是描述世界的窗口,但别忘了,它也可能是障目之墙。

人唯一的自由就是,保有对语言的警觉。

因为它污染的不是世界,而是思想。


千万不要陷入语言的陷阱!

有人曾向维特根斯坦请教一个哲学问题:

时间到底是什么?

它是如何流逝的?

维特根斯坦没有回答问题,而是说道:

“你觉得时间是个问题,是因为你用错了语言。”

随后,他指出了一个语言上的陷阱。

在这个问题中,是在用描述空间的方式,去讨论时间。

把时间当成一个可以被测量的物体。

正是因为语言上产生了混淆,问题才变得无解。

如果我们认真的审视语言,会发现很多哲学问题压根不存在。

因为这些问题,从来就不是真正的问题。

只是语言造成的错觉。

最后,维特根斯坦还总结了4点:

1、哲学中很多问题,源自语言的误用,而非现实的难题。

2、解答复杂问题的核心,在于澄清语言,而非追求抽象的本质。

3、明晰的表达才能引导我们接近真理,语言的误用会引发思维上的混乱。

4、精确的语言是理解的钥匙,模糊只会制造虚假的难题。

这虽然是在说哲学问题,但依旧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假如我们被某个问题困住的时候,可以看看维特根斯坦这四个建议,多想想,是否是被语言误导了。


你觉得游戏的定义是什么?

是娱乐,打发时间的工具?

还是一种竞技比赛?

维特根斯坦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定义。

而是指出一个问题:

这些都是在寻找游戏共有的特征,却忽略了相似性。

我们可以想一下,在自己的家庭里,每个人之间其实没有具备完全相同的特征,但依旧是一家人。

这就是问题所在。

我们总以为理解一个事物,要有一个固定的定义。

实际上,生活里很多概念,是通过不同情境中的相似性来理解的。

不是一个单一的本质所决定的。

维特根斯坦从中提炼了4点:

1、事物的意义在于我们怎么使用它,并非抽象定义。

2、理解不在于寻找单一的本质,而在于观察其多样表现。

3、概念的形成基于相似性连接,而非绝对一致性。

4、真正的理解在于接受变化的形式,而非拘泥于固定标准。

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启迪。


沉默到底是不是无知?

先来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觉得什么是沉默?

不说话?不回应?

维特根斯坦认为:

语言是我们理解世界的界限,我们无法超越语言来描述真实,那超出语言的东西便是沉默。

听完是不是会有点疑惑?

那怎么去理解一些没办法用语言表达的事物?

维特根斯坦给出的答案只有两个字,那就是—— 体验

因为真正深刻的东西往往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通过体验去理解。

这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1、语言是思想的边界,而非思想的全部。

2、沉默并非无知,而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智慧。

3、超越语言的真实需通过体验来感知。

4、真正的真理往往存在于言语之外。


警惕你的习惯

来,我们再看一张图片:

这是柏拉图在一间昏暗的地下室里,点燃一盏油灯后,灯光在墙上投射出很模糊的影子。

你看到了什么?

桌椅、花瓶、还有柏拉图手中的手杖?

柏拉图没有揭晓答案。

他桌上取下一块厚布,遮住油灯的一部分。

很快,墙上的影子也变了。

现在看到的是什么?

他的一个学生回答:

“变形了,看上去不像原来的东西了。”

柏拉图听后,反问道:

“这些影子是你们习以为常的现实,但它们真的是那些物品的本质吗?”

这时候,你可能会困惑:如果没有影子,又该怎么去认知这些物品?

柏拉图做了一个举动,他从角落取出一个很光滑的铜镜。

然后,他将镜子放在灯前,光线被反射后,墙上的影子变得更亮更清晰。

但也变得更复杂。

柏拉图慢慢说道:

“权力和习惯就像这面镜子,它们可以让影子更清晰,却也掩盖了它只是影子的本质。”

“你们相信影子,是因为你们从未离开这间房间。”

可是,如果这盏灯是假的,你看到的影子也就会更加虚幻。

到这儿,你可能会想问,怎么知道或者分辨,影子是不是全部的现实?

柏拉图给出了答案—— 走出这个地下室,走向阳光,这样才能看清真正的世界。

然而,多数人却做不到。

因为一出去,就会看到刺眼的阳光,本能的就想退回到影子中,待在自己熟悉,觉得安全的环境中。

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我们的思想和感知,或许正在被习惯和权力所塑造。

所以,我们要勇敢离开自己的“舒适区”,不要一味的相信影子。

故事的最后,柏拉图吹灭了地下室的油灯,在一片黑暗中,他提醒我们:

“影子永远无法替代真实,习惯永远不能定义真理。”


智慧的第一步: 用心质疑一切

苏格拉底在执行死刑之前,学生问了他最后一个问题:

“您是否后悔追求真理?毕竟因这份真理您被判了死刑。”

苏格拉底没有回答,反而抬起手,指向墙角的一堆破旧的陶器碎片,反问道:

“如果我告诉你们这些陶片是完好的,你们会相信吗?”

学生摇摇头,很快回答:“当然不会,它们明明已经碎了。”

苏格拉底点点头,继续问道:

“如果所有人全都告诉你们,这些碎片是完好的器皿,你们会怎么想?”

学生迟疑了,回答道:

“或许我会怀疑自己的判断,但我仍然相信他们是碎片。”

苏格拉底再次问道:

智慧的第一步不是盲目相信耳朵或眼睛,而是用心去质疑一切。 你会听到许多真理,但这些真理真的真实吗?”

听完这些,或许你会产生跟学生一样的困惑:

“如果真理本身也可能被操控,我们还能依靠什么?”

苏格拉底给出了答案—— 依靠理性。

即便所有人都跟你说,这些陶器碎片是完好的,你依然能看见它们是破碎的。

不要害怕孤独,也不要屈从多数人的声音。

认知的自由是人类真正的财富。

最后,苏格拉底给出了启示:

被操控的世界不可怕,可怕的是甘于被操控的思想。


什么是信仰?

现在你的面前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悬崖。

对面是另一片峭壁,峭壁上有一扇门,或许可以通往未知的世界。

想走过去,只有一块窄窄的木板,风一刮就会来回摇晃。

如果告诉你,这是通往意义的道路,你敢踏上去吗?

木板要是够牢固,你肯定愿意尝试。

但这个木板看上去,随时都会断掉。

更保险的方法就是,再多点准备,做些安全措施。

好,不如我们来简单测试下。

拿起一块石头,往木板上扔去。

可以看到,木板颤了几下,但没有断掉。

现在你愿意吗?

是不是还是有点犹豫?

心里会不会觉得,等到建好一座桥再走,更安全一些。

这是哲学家科尔凯郭尔给学生的一个测试。

他借此来告诉大家,什么叫信仰。

它是当你站在悬崖边,明知一切都是未知,却仍然选择跨出那一步的行动。

这是超越逻辑和安全的。

说完,科尔凯郭尔自己走上了木板,站在中间。

他用行动来解释:

“信仰的核心在于你接受了没有验证和保障的世界,将自己的存在完全交付给意义。”

“你跨出的每一步都是选择自己。”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想问:

“如果木板真的断了呢?”

科尔凯郭尔回答道:

“信仰的意义并不在于到达彼岸,而在于跨越的瞬间,你就已经成为了意义的创造者。”

“即使坠落,你仍然完成了对自己的绝对确认。”

说完,他走回岸上,再次说道:

“信仰不是答案,而是行动。当你敢于跃迁,不是意义在等你,而是你成为了意义。”


你觉得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吗?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上大学的时候,课上总是会点名,查迟到。

哲学家福柯用这个做了一个小测试。

他在课堂上,问学生:

“你们知道学校有一份档案,记录你们的每一次迟到、每一项作业成绩,甚至每次课堂上的表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