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六根
省略号有六个点,我们是六根不清净的六个媒体人。略有点文化,略有点情趣,略有点思想。每日送上略有点意思的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玑-无极领域  ·  1、降低杠杆,增加容错率。2、减少交易频次, ... ·  昨天  
舰大官人  ·  对春天的这波行情,我命名为“Operatio ... ·  2 天前  
视觉志  ·  七言 | 臭矫情!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六根

武云溥 | 《攻壳机动队》:躯壳完美,灵魂不再

六根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4-08 07:56

正文

《攻壳机动队》:躯壳完美,灵魂不再


文|武云溥


从听说好莱坞翻拍日本经典动画电影《攻壳机动队》时,就开始期待这部科幻大片了,终于等到国内院线公映,我和几个伙伴一起奔赴影院,还很豪迈地买了两大桶爆米花。没想到爆米花没吃完,还差点在观影中途睡着——影片中间有一段真的很闷——看完电影出来,我们一致评价:这片太丧了。


真人版《攻壳机动队》浪费了一个经典IP。


是的,好莱坞这次的真人版《攻壳机动队》浪费了一个经典IP,我很难给出什么好评。“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主旋律没错,现实生活多少有点“小确丧”,传达一些迷惘和淡淡的忧伤,一些怀疑人生的小情绪,这样的作品有广泛的受众。但是用在《攻壳机动队》这样一部赛博朋克的经典改编上,只能说好莱坞的流水线押错了宝。


1995年,根据日本漫画家士郎正宗的同名漫画改编、押井守导演的剧场版(动画电影)《攻壳机动队》上映,这是一部被全球范围影迷公认为神作的科幻经典,并且直接启发当时的沃卓斯基兄弟(现在是姐妹)创作出了《黑客帝国》三部曲。


《攻壳机动队》描绘了一个遍布智能机器人的未来社会,女主角素子(少佐)除了保留人类的大脑,全身都是机器(义体)构成,她成为专门打击网络犯罪的日本公安九课最强大的王牌武器。但剧场版《攻壳机动队》之所以被奉为神作,并非因为这样一个现在看来已经有点老套的故事,而是从原作者士郎正宗到导演押井守,都在努力注入关于人生虚无的哲学思考。


身体是灵魂的躯壳,《攻壳机动队》英文名《Ghost in the Shell》即为此义。到了2004年的剧场版续作《攻壳机动队2:无罪》,未来世界的荒芜、暗黑、迷幻更加深入人心,主题曲《傀儡谣》的歌词空灵有禅意地唱出“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这些,是《攻壳机动队》原作的魅力所在,是东方式审美的精髓。


遗憾的是,到了眼前这部好莱坞真人版《攻壳机动队》,原作的韵味几乎消失殆尽。我们依然能在电影里看到制作精良的特效和打斗,真人版也完美再现了原作的很多经典场景,比如少佐的破镜而出、水中隐身对打、手撕坦克等等,暗黑的色调、未来城市密布的高楼大厦、巨大的全息影像人偶这些细节的还原度都很好。


这仍然是一部只有“Shell”而丧失了“Ghost”的生搬硬套电影。


但是,这仍然是一部只有“Shell”而丧失了“Ghost”的生搬硬套电影。或者说,好莱坞把原作里一切不符合好莱坞流水线电影工业套路的设定都给改掉了,装入了主角“任人摆布——发现不对劲产生怀疑——查明真相——觉醒反抗——击败反派”这样一个标准模式。而这种套路,在1995年的剧场版里都不重要。曾经那个没有英雄也没有希望的未来世界,被改成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俗套故事,这就没劲了,这就是真人版的“丧”之本质。


我觉得如果早个十年八年出来这部真人版,可能还会比较吸引人。但是2017年的我们这些电影观众,已经不满足于视觉特效加标准故事框架的流水线作品了,我们期待更反叛的叙事逻辑,更引人深思的问题揭示。为什么我差点在影院里睡着呢,因为从头至尾没有惊喜,没有旁逸斜出,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我跟伙伴们打了个比方:押井守的原作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现在这版改编把枝叶都砍光了,剩下一根光溜溜的树干,这不就是根电线杆子吗?就连我喜欢的“寡姐”斯嘉丽·约翰逊,多么魔鬼的身材,在这片子里也非得刻意表现出“身体不太听使唤的僵硬的走路姿态”——这是正确的,可惜不美——这句话可以概括寡姐的表演,也可以概括整部真人版《攻壳机动队》。


可是在整个4月份,除了《攻壳机动队》还有什么可看呢?冲着寡姐和北野武,勉强给个及格分吧,就酱。


-END-


▌版权声明: 六根为一点号签约作者。六根文章全部首发于一点号,除一点号与六根公众号外,未在其它任何平台开设六根账号,也未授权其它任何渠道转发六根文章,擅自以六根名义转发者均为盗版。


六根者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