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信海光微天下
微信最值得收藏的公众号之一,一个专栏作家、资深记者、互联网玩家、旅行者与书虫的公众号,在这里,分享我的见与识,原创为主,吐槽真相,兼以我之阅历底蕴推荐、点评真正好的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丽水在线  ·  定好闹钟!第二批次文旅消费券来了 ·  8 小时前  
丽水在线  ·  定好闹钟!第二批次文旅消费券来了 ·  8 小时前  
厦门网  ·  娃哈哈最新声明→ ·  15 小时前  
厦门网  ·  娃哈哈最新声明→ ·  15 小时前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  工信部原副部长王江平:关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 ... ·  20 小时前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  工信部原副部长王江平:关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 ... ·  20 小时前  
IP虎知队  ·  虎哥60秒:AI生图是否有著作权 ·  昨天  
IP虎知队  ·  虎哥60秒:AI生图是否有著作权 ·  昨天  
华龙网  ·  今天,送别黄旭华院士!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信海光微天下

3·15 打击看不见的“敌人” 人脸识别能否终结徐玉玉悲剧

信海光微天下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03-15 21:35

正文

实名制时代用什么技术能让徐玉玉们的悲剧不再重演


3月初,最高检、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的“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经山东省临沂市公安机关侦查终结,近日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因该案涉案人员多、作案地域广、侦查难度大,最高检公诉厅指导山东检察机关公诉部门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就事实认定、证据收集完善固定、法律适用等问题提出指导意见。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审查中。


而这一被广而周知的电信诈骗案,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此案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号码属于北京远特通信,该卡于2016年3月开卡并实名制登记。

那么,为什么经过实名制的电信号码,仍然能被犯罪分子明目张胆的用作电信诈骗并诈骗成功?实名制时代,应该拿什么技术来对实名制登记的对象进行高科技核身查验,以杜绝徐玉玉们悲剧的重演?

实名制亟待“深度”落实

实名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有不少犯罪分子冒着高风险在以身试法。去年,在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和三大运营商支持配合下,广东省公安厅于7月25日至28日组织21个地市公安机关开展“安网2号”统一收网行动,就曾打掉一个以开发销售办理电话“黑卡”非法软件进行牟利的犯罪团伙。该案是全国破获的首例利用非法软件破坏电话卡实名登记案件,涉案渠道商遍及全国28个省市,是电话“黑卡”流入社会的源头之一。


当时,省公安厅网警总队政委戴自力对媒体介绍,该作案团伙从2015年6月份开始售卖破解软件牟利,已有1519家渠道商购买使用该软件,而且该团伙销售手段日趋成熟专业,软件传播使用变得更加便捷,严重破坏国家推广的实名登记制度。2016年3月,广州警方发现线索后,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7月,广东省公安厅组织全省21个地市公安机关开展统一收网,共清查电话卡渠道商366家,抓获犯罪嫌疑人326名,刑事拘留116名,扣押服务器、电脑、手机等终端626部,查获涉案电话“黑卡”105677个。

根据相关规定,通信用户必须实行实名制信息登记。按照正常流程,运营商的电话卡渠道商通过将身份信息导入实名认证系统,并输入相应的电话卡号码,完成实名开卡。以李某成和李某元为核心的犯罪团伙,通过非法破解软件拦截真实的信息,向实名认证系统输送“虚假身份信息”,破坏实名登记系统正常流程,开通并销售大量非实名登记电话卡。

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收网行动结束后,警方将缴获的“黑卡”与广东省诈骗案件库比对,发现了一大批号码涉及诈骗犯罪。

这一案例可以说是实名制时代从源头进行钻空子犯罪的典型,而搜索查阅过往媒体报道可知,诸如此类的以伪装、黑客等手段,钻实名制认证之漏洞而进行诈骗犯罪的案例并不少见。

当然,犯罪分子的手段其实也并不高明,无非两步:一是必须通过打电话或发信息引诱受害人上当;二是必须通过银行转账获得被诈骗资金。就目前所有侦破的电信诈骗案来看,犯罪分子往往利用原来电信企业和银行管理的漏洞,冒用他人身份获取手机卡和银行卡诈骗。


虽然这种电信诈骗+银行卡账户收钱的“组合式”诈骗手段理论上能完全通过实名制核验这一流程来根绝,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实名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电信诈骗实现了打压,但是随着作弊手段翻新升级,以及信息黑市的泛滥,使用户名、卡号、密码等信息已经成为廉价的商品,传统的实名认证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核身需求。新的市场和商业环境需要深度落实实名制并提升实名验证的技术门槛。

这就不能不让我们去呼吁有关部门,要“深度”做好实名制工作,从源头上堵截犯罪分子的黑手,用攻击成本更高的先进技术来强化实名制的认证机制,避免徐玉玉类惨剧的重演。

用人脸识别技术防止悲剧重演

如果才能有效防止悲剧重演?用什么技术才能更为理想的做好实名制登记过程中的身份核验?

说到这里,可能首先让人想到的是由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核验,但问题是,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银行柜台,现场核验往往是基于工作人员的肉眼识别比对所完成的,这就很难做到人证一致,难以真正杜绝冒用他人信息办理业务的行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