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有三个固定年度论坛:中国国际发展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中关村论坛,有很多新变化。
观察本周各论坛的议程、表态、讲话等,能够感觉到最高层对中国充满信心,小镇用“喜气洋洋”来形容,毕竟从去年开始,中国科技产业突破一个接一个。
在军事领域,自2024年11月4日新华社发文《美国无力主导新军备竞赛》之后,中国一连推出了包括六代机在内的诸多新锐装备,已经呈现对美国的跨代压制趋势。目前在太平洋,美国仅剩一艘本已进入退役报废流程的尼米字号航母,为了填补航母空缺,紧急停止报废。
信心不仅来自于军事力量,更来自于产业优势、科技优势,以及背后的人才优势。目前国家对教育发展设置了更具雄心的目标,要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中心。当然距离这一目标还有很多基础性工作需要完成,包括改革高等教育,促进产学研融合,针对外国留学生,也要提高质量,尤其增强对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留学生的吸引力。
过去美国是中国第二大留学生来源国,仅次于韩国,但这几年有所下滑,其实还是可以继续增强。目前中国出国留学的还是太多,导致了巨额的服务贸易逆差,当中国成为全球教育中心,也有利于中国出海。
这次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一个亮点是民政部门参与了论坛,过去参加这个论坛的都是宏观部门或者需要进行国际合作的部门,比如主导新兴产业发展的工信,还有全球绿色转型合作的生态环保等。
民政传统就是对内,但这次也参会了,谈的是“银发经济”,银发经济属于服务消费,目前中国在服务消费领域最大的问题是供给质量不足,想要提高服务消费供给,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经验,至少以对外开放倒逼国内改革。
民政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转变,随着中国日益强大,中国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中国的,中国的内部事务也需要加强与国际的沟通交流,对外施加影响力,中国出海应该是全方位的,期待未来更多对内部门参与到对外合作。
考察一个政策能否落到实处,无非看四点:一是真金白银的资源投入,没钱没人啥都干不了;二是考核力度,如果考核松散或者没有足够威慑力,地方上也不会作为重点;三是是否进行相应层级的改革;四是主导部门是谁、直管领导层级。对第四点在《
理解中国的底层逻辑: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已经阐述了。
目前提振消费大多数政策是各部门本来就要做的,而除了少数如以旧换新、生育补贴、公积金以外,真金白银投入并不多。
具体到服务消费,需要注意到,责任部门不是发改而是商务,商务系统主要是对外的,虽然近年来强调内外贸一体化,但只是刚刚开始。而服务消费最大的卡点不是对外开放,而是对内开放,涉及到事业单位改革,目前服务消费的相关支持政策,并没有涉及到事业单位改革、对内开放这个核心。
本周张副总调研,虽然没有点名任何一家平台企业,但明确要整治三大问题:
低价低质“内卷式”竞争、不合理设置配送时限、不合理收费抽佣
。还提出“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虚构优惠、虚假比价、流量炒作等行为,构建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生态
”。
考虑到从去年底开始,相关部门就针对“仅退款”开炮,大概率“
低质低价‘内卷式’竞争
”指向“仅退款”问题集中的平台,而不合理配送时限显然是外卖,至于不合理收费抽佣,典型的还是网约车,但注意到315晚会
曝光了全网最大的家电维修服务平台啄木鸟的高抽佣。
而网约车方面,近期苏州副局长体验网约车,提到抽佣仍然在20%以上,这跟平台之前辩解的很不一样,实在太高了,同样存在高抽佣的还有很多平台。
这次发展高层论坛结束后,总书记
会见国际工商代表并发表讲话,一共四点:
肯定外资企业作用、中国长期成为外资投资兴业的沃土、解决外资在华发展问题、为维护世界经济秩序共同努力。
相比过去,态度更加坚决,尤其注意最后一点,要求外企外资要与中国一同为维护世界经济秩序共同努力。
外企外资不能光想着赚钱,尤其美资、欧资,得对自己国家政策施加影响。如果只想着赚钱,那这钱没必要非得让外资赚。
■
理解中国的底层逻辑: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
下给东南亚的病危通知书,怎么就成了对中国的唱衰?
■
制裁中国造船、加征汽车关税、强迫劳动法案,谁才是真正的目标?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