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商业人物
中国商业人物领域原创新媒体,专注于关注中国商业力量,讲述原创商业故事,提供商业人物特稿。【网站和客户端转载须获授权,侵权必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時間的玩家TimeIsArt  ·  每日临在 | 2025.02.07 ·  20 小时前  
信传媒  ·  预防流感重症发生 听听医生怎么说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商业人物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资深学者葛兆光新作,讲述三百万年全球文明故事

商业人物  · 公众号  ·  · 2024-05-11 19:49

正文

全人类是否真有一脉相承的“非洲老祖母”?
辣椒如何成为今日川菜不可或缺的灵魂调料?
一块微不足道的方糖如何牵动社会变迁的宏大叙事?

黑死病、天花、疟疾等疾病如何在历史舞台上导演兴衰剧变?

穿越时空的迷雾,
探寻文明的源流,
历数历史的风云变幻,

解密生活细节与世界格局间的微妙关联——

这一切,皆可在《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 》这部宏篇巨著中觅得答案。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册,共六季。

探讨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与彼此之间的联系,
讲述全球史中的帝国、战争与移民,
商品、贸易与物质交换,
宗教与信仰,疾病、气候与环境,

大航海之后交错的历史进程。

内容丰富、详实,每季最后还有相对应的参考书目,方便读者深入学习和研究。

葛兆光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日本京都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校客座教授。著有《 中国思想史 》《宅兹中国》《想象异域》《历史中国的内与外》《亚洲史的研究方法》等。曾获得第一届中国图书奖、第一届长江读书奖、第三届思勉原创奖、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一等奖、第三届与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第三届亚洲图书奖、第二十六届亚洲·太平洋奖等。

本书由资深历史学者葛兆光教授主编,除此之外更是邀请到了二十余位堪称一时之选的、对各个领域有着深刻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参与撰稿。 如此强大阵容,可谓前所未有。

这部由中国学者倾心构筑、独辟蹊径的全球史著作, 以中国之眼洞察世界,邀您共赴一场融合古今、跨越地域的知识盛宴。

精美的插图更是为这部巨著增色不少。

每一幅图画都是历史的见证者,都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

更值得一提的是, 随书附赠两张大事年表,

从公元前约320万年至1919年,

四面精编知识图谱, 三百万年文明传奇再现!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

限时特惠价 ¥288 (日销价 ¥398)

2024年5月13日23:59 特惠结束


中国视角追溯全球历史脉络


既然要讲“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那先得谈谈什么是“全球史”。

西方智者曾以“亚马逊流域的一只蝴蝶轻轻扇动翅膀, 竟可在遥远的德克萨斯引发一场狂烈龙卷风”为例, 生动诠释了微小扰动如何在复杂系统中触发连锁反应,进而演化成难以预料的巨大现象。

如今,这一典故不仅在气象学领域深入人心,更成为洞悉历史、社会乃至个体命运变幻莫测的隐喻。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浩瀚的历史长河,无数“蝴蝶翅膀”的振动同样在悄无声息中改写着世界的面貌。

葛兆光教授指出,全球史的使命,就在于挖掘这些潜藏的、生机勃勃的互动链,它们如血脉般贯穿历史,无声却有力地塑造着我们的共同过往。

这不仅要求对历史细节的精妙捕捉,更是对“世界公民”理念的深情呼唤。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我们必然成为世界公民。 在全球史的宏图中,没有孤立的岛屿,唯有相互依存、交相辉映的大陆。

为何本书要选择从中国扬帆,启航这段全球之旅?

敦煌莫高窟第 323 窟北壁的壁画,描绘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场景。

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拥有绵延数千年的文明积淀,是全球叙事中不可或缺的一章。

从这里出发,
是拥抱多元,是尊重差异,
是在全球史的广阔舞台上增添一抹独特的东方色彩,
是与世界其他视角对话,

共同绘制一幅更加丰富、更加全面的历史长卷。

而且,对于中国的读者而言,这样的叙述方式如同在异国他乡偶遇故知,既感到亲切又易于共鸣,从而在熟悉的脉络中发现世界的新奇与辽阔。

葛兆光教授在接受《上海书评》采访时谈到,“从中国出发”和“以中国为中心”,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全球史本来就是瓦解“中心”,强调“联系”的,如果以中国为中心,就违背了全球史这个理想。

非为树立新的中心,而是在于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

限时特惠价 ¥288 (日销价 ¥398)

2024年5月13日23:59 特惠结束


故事为舟,穿越历史长河

历史不再是帝王将相的家谱,也不仅是枯燥的文字和数据的堆砌,而是化身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比如说,书中讲食物全球史中,就从 一盘香辣可口的 新疆大 盘鸡”开始讲起

在哥伦布开启的大航海时代,新世界与旧世界之 间来往 频繁,食物、人口、文化激烈碰撞互相影响,人类的生活面貌从此被改变。

大盘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新疆名菜,鸡肉鲜嫩多汁,土豆松软可口,宽面劲道爽滑,鲜红的辣椒则散发着浓郁的辣味,令人胃口大开。

1617年荷兰绘图师、雕刻师、出版商克拉斯·扬斯·菲斯海尔(Claes Jansz Visscher)绘制的一幅香料地图。

但你是否想过,如果没有食物的传播与交换,我们也许永远没有机会品尝这道美食。

鲜红的辣椒是大盘鸡的灵魂所在。但在四百年前的中国,甚至川菜都是没有辣椒的。直到美洲新大陆被发现后,辣椒才随着“哥伦布大交换”逐渐流入了中国。辣椒的出现影响整个云贵川地区形成了无辣不欢的饮食习惯,并不断辐射全国各地的菜系。

土豆还有一个名字叫洋芋,它舶来品的属性不言而喻。它源自南美,起初在欧洲遭拒。后因高产、易存等特点,在中国18世纪广泛种植,成为重要主食。

宽面来自西亚,花生来自美洲的,八角大部分产自广西……

(以上内容与数据均来源于《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上册》第三讲 何以果腹:食物的全球史)

由此可见,食物的历史其实就是人类的历史。 这段舌尖上的全球化历程,不仅是味觉的交融,更是文化交流与贸易网络生动的历史见证。

书中还有无数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正等待着您的发掘……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

限时特惠价 ¥28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