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台,
“睡眠倒退”
一直是高频词汇。其实,我是个有点大喇喇的不太敏感的人,一直到瓜瓜两岁以前,我都没怎么认真关心过“睡眠倒退”这件事。
有一段时间,刚好是瓜瓜二十五、六个月的样子,他睡觉突然变得很“作”,明明之前已经睡得挺好了(中午倒头就睡,晚上也酣睡一整晚),但那阵子
要么午觉折腾半天才睡,要么晚上会莫名其妙哭醒(有时候还非要喝奶),要么睡醒以后起床气特别重
,要大哭半天才缓过劲来。
我这才开始留意到
“睡眠倒退”
这件事来。那阵子对我来说真的是身心俱疲,仿佛一夜回到了娃半岁前。
白天忙活工作,傍晚带娃、哄睡,等他睡了要查阅资料、写公号的文章,凌晨一两点,我好不容易睡下,他又开始闹腾……
看来,“睡眠倒退”不是病,倒退起来还真挺要命的。今天就来说说它,也和
跟我一样晚上睡不好的妈妈们一起加加油,度过难关。
这五个年龄段,“睡眠倒退”最高发
“睡眠倒退”是什么?简单地来说,就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跟上面说的瓜瓜的情况一样,小朋友本来可能睡得还挺好的,你以为自己就要迎来希望的曙光了,突然在某个阶段,小朋友会毫无征兆地频繁夜醒,甚至白天不肯小睡、早醒……
一般这样的阶段会持续
1到4个礼拜
,有几个年龄段会比较高发:
4个月、8个月、11个月、18个月和两岁以后
。
值得一说的是,尽管每次睡眠倒退的持续时间也不长,看上去“症状”也比较类似,但每个年龄段产生睡眠倒退的原因会有细微的不同,了解这些原因,会比较方便我们
“对症下药”
哈。
4个月的这次“睡眠倒退”,情况最特殊
“睡眠倒退”在五个年龄段里会比较高发一些,但是这些年龄段只是参考,有可能早些也有可能迟些,甚至压根不会发生。麻麻们也放宽心哈,虽然会有“倒退”,但都会过去的。
4个月的睡眠倒退
(也有一些宝宝发生在3个月或者5个月)
是最最常见的,也很关键。
为什么这么讲呢?带过娃的都知道,新生儿基本上都在睡,甚至会日夜颠倒,那是因为他们的睡眠只有两种模式:
活动性睡眠和非活动性睡眠
,看不懂不要紧,反正不管哪一种,都是睡就对了。
但是到了3、4个月,
他们开始逐渐形成了更类似于成人的睡眠模式
,
就是深睡眠和浅睡眠交替。
这个交替过程中,小朋友会很容易醒来,有的小朋友没有爸妈的哄睡就会难以入睡。
所以他们会频繁夜醒,入睡也越来越难,白天的小睡也会变短。
前面说了,这次“倒退”很关键,因为这是小朋友大脑成熟、向成人发展的第一步,小朋友此后整个人生的睡眠模式在此形成。每个小朋友都会经历这个过程哒,所以麻麻们尽管放宽心。
8个月左右又会有一次睡眠倒退(也有可能出现在9个月或10个月)。
这个阶段的小朋友
大运动开始突飞猛进,学会了爬行、扶站
等等新技能,大脑也在疯狂地学习语言技能,不断地进行着飞跃。脾气不大好、睡不好也能理解。
我在
《好好抓住孩子这八个成长期,一天居然可能增高近1厘米!》
里也有写到,小朋友在9个月之前会经历好几次
“猛长期”
,这也是可能导致睡眠不好的。
另外,8、9个月左右的小朋友,白天慢慢只有两次小睡了,傍晚那一次会逐渐消失。
如果你给娃小睡的时候他不想睡,那也有可能是到了该取消傍晚那次小睡的时候了。
(参见
《0-3岁宝宝睡和吃怎么安排?精确到分钟和毫升告诉你》
这篇文章。
)
11个月左右(也可能是12个月)的睡眠倒退是比较少见的,虽然我喊它睡眠倒退,但实际上是
“并觉”。
你会发现有些比较早的小朋友,一天开始只睡一个小觉了(有时候会睡上一个半小时),这样就会出现作息紊乱的情况。
但是我们一般建议,小宝宝在15个月之前还是要尽量安排两次小睡哈。
具体的对策,我们下面会说。
一岁半左右的小朋友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人格,会有自己的想法了,有时候会用抗拒睡觉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意。
这个阶段的睡眠倒退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分离焦虑,一个是长牙。
瓜瓜在这个年纪的时候就有很严重的分离焦虑,他在睡眠的间隙醒来看见我不在旁边,就会哇哇哭。
如果小朋友像瓜瓜一样,在2岁的样子经历了睡眠倒退,那原因可能就比较复杂了。
具体来说,一个可能是由于
如厕训练
,一般我们白天给小朋友进行如厕训练,晚上给他穿着尿不湿睡觉,那么晚上他不知道可以尿在尿不湿上,有可能被尿憋醒;
第二个可能是由于
做噩梦。
第三,
生活环境的变化
。这个原因有很多,比如把小朋友从婴儿床换到儿童床、或者妈妈怀了二胎等等,也会对小朋友的睡眠带来微妙的变化。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瓜瓜有段时间睡觉特别“作”,就和我那段时间经常出差、晚上不在家有关系。
小朋友是很敏感的,妈妈陪伴的少了
、抱抱次数少了,他肯定会用各种方式来表示抗议的。
前面花了那么多篇幅来讲各个阶段的倒退原因,接下来我们就对症下药,逐一把各个原因来分头“击破”。
先在这里强调一下,
解决问题固然重要,但守好原则更加重要。
经历睡眠倒退时期的娃,通常会比平时更加“作”,比如平时可以自己睡的,会要求大人哄睡;平时不用抱睡的,会拼命要求抱着睡。
这种时候,我们一定要坚守好原则,
不抱睡的还是不抱睡哈(态度要温和)
,不然好不容易养成的好习惯就被破坏了,以后要矫正起来就会很不容易。
真的碰到睡眠倒退,也不要太焦虑,
因为它最多不会持续超过1个月
,熬一熬就过去了。
关于猛长期的问题,我们之前有很详细地讲过
(也可以在后台回复“猛长期”查看)
,这里简单地讲下,就是1岁以内的宝宝会遇到几次“猛长”,这个时期里小朋友可能睡不好、脾气也不好,胃口变大,但是个头会长得特别快(有的小朋友一天可以猛长9毫米)。
如果我们发现在小朋友睡眠倒退的同时胃口也变大了,那多半是猛涨期无疑了,这个时候我们就
要多给娃喝奶,有求必应,按需喂养
。猛长期一般就持续一周,眼睛一闭一睁就过去了。
大运动发展时期的睡眠问题就不必多说了吧,宝宝白天Get到新的技能,晚上也会不断“练习”。碰到这种情况,爸妈有时可以不去搭理,观察一下,看看小朋友能不能自己重新入睡哈。
另外,我们白天要给小朋友加大一点运动量,这比较有助于夜间睡眠的改善。
2岁以内的小朋友并觉大概有
三个节点
,我之前也写过。
第一个节点是在
4个月
的样子,小朋友的作息渐渐规律,一天大概小睡三次左右,傍晚这次最短;第二个节点是
8个月
的样子,白天的小睡会从三次变成两次;第三个节点是在
10、11个月
左右,小睡会慢慢从两次变成一次。
遇到“并觉”的时期,小朋友作息会比较混乱,也有可能出现入睡困难的问题。
这个需要我们及时给小朋友调整作息,提前、延迟入睡,或者取消某一次小睡。
比如瓜瓜,小时候有一阵子他小睡入睡越来越难,清醒的时间也拉长了,我就知道他需要并觉了,那么傍晚那次我就不给他睡了,相应地把晚上睡觉时间提前,这样慢慢地进行了并觉。
昨天我们的文章也分享过,小朋友一岁前、15~18个月都是分离焦虑比较高发的时期。针对睡眠期间分离焦虑比较严重的小朋友,
我们可以试着引入安抚物
(比如毛绒玩具、安抚巾、甚至妈咪们的睡衣等等),来改善这种焦虑。
比如我有个朋友的小孩喜欢拽着麻麻的头发才能安心入睡,后来慢慢引入安抚物进行代替,就渐渐改掉了这个习惯。
这里还是强调一下,宝宝哭闹和作的时候我们应该提供必要的安抚,但是也应该
前面说到,
麻麻们一定要坚守原则,
即使小朋友很作,我们也要守住底线哈。
一岁半左右晚上老是醒来哭闹,
长牙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宝宝的臼齿大概在12~15个月萌出,臼齿又大又钝,长出牙床的速度慢,会弄的小朋友的牙很痒痒,所以会造成夜里不舒服而醒来。
这种情况在平时用安抚奶嘴和吸大拇指的小朋友身上可能会更明显一点
,因为吮吸会让他更加痛苦。
如果小朋友牙床真的挺疼的,我们可以洗干净手,
用手指轻柔地给他按摩下牙床,或者给小朋友一些冰凉的东西咬,
比如半冰冻的毛巾和冷的牙胶这些。
如厕训练中的小朋友,半夜有可能被尿憋醒。我们应该在睡前想办法让小朋友去尿一次,或者告诉他想尿尿可以尿在尿不湿上,或者让他喊醒妈妈,抱他去上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