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言创新
“微言创新”由上海科学院规划研究处和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战略咨询中心共同出品,专注产业创新领域研究。言微意未尽,集智求创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  DeepSeek崛起,如何影响AI技术发展路 ... ·  昨天  
中国能建  ·  不好意思,百亿男主哪吒被拦下了...... ·  2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留学生实习/校招群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言创新

卫星制造业发展概况及产业链分析

微言创新  · 公众号  ·  · 2018-04-18 19:00

正文


编者按

从陆地、海洋到太空,中国正在编制庞大的信息和勘探网络。我们不仅有“东风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还有能在四个月内连续发射6次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令人惊叹的卫星研制和发射能力,备受瞩目。放眼全球,卫星产业又是何状况呢?本期将为您解答。


《2017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由美国工业协会(Satellite Industry Association,SIA)2017年6月发布,据其统计,2016年全球航天产业总收入3391亿美元,卫星产业收入占77%,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其他非卫星产业航天收入包括载人航天飞行收入、非地球轨道航天器收入和政府预算。

图1 2016年全球航天产业收入结构(资料来源:SIA)


1

全球卫星产业产值情况


1. 产业细分领域收入情况

2016年,全球卫星产业产值2605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约2.5倍,同比增长2%。作为航天产业基础的核心,卫星制造业和发射服务业收入分别为139亿美元和55亿美元,由于卫星替换周期即将结束,卫星制造业收入暴跌13%,发射服务业趋于疲软。此外,地面设备制造业收入1134亿美元,销售增长7%,主要来自卫星导航设备和网络设备,消费性设备需求平淡;卫星服务业收入1277亿美元,仍是整个卫星产业的主要驱动力,同比增长0.2%,几乎与上年持平,其中商业消费类收入1047亿美元,占整体服务收入的82%。

美国作为卫星产业霸主,2016年度卫星服务业收入萎缩2%,主要是因为卫星电视需求减少,固定通信业务、移动通信业务和遥感业务等其他细分领域则仍与上一年持平。

图2 2016年卫星产业细分领域收入情况(资料来源:SIA)


2. 在轨卫星分布情况

截至2016年底,全球在轨卫星1459颗,分属59个国家,美国拥有594颗。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商业通信卫星和遥感卫星(对地观测卫星),分别占35%和19%,接下来依次为政府通信卫星(14%),技术实验卫星(12%),军事侦察卫星(6%),导航卫星(7%),科学卫星(5%),气象卫星(2%),非盈利通信卫星和太空探测卫星(均为1%)。

与2012年相比,在轨卫星数量增长47%,发射量增加53%,平均每年144颗,多数是小于1200公斤的低地球轨道(LEO)小微卫星。卫星(特别是通信卫星)的平均寿命达到15年。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数量520颗(多数是通信卫星)。

图3 2016年全球在轨运行卫星功能占比情况(资料来源:SIA)



2

各领域的全球发展情况


1. 全球卫星制造业发展情况

卫星制造业收入: 2016年全球卫星制造业收入139亿美元,美国占64%,高于上年的59%。受到小型卫星发射量缩减的影响,2016年全球共发射卫星126颗,明显少于2015年的202颗,全球卫星制造业收入较2015年减少了21亿美元。其中商业卫星收入占总收入的22%,比2015年的42%降了近一半。军用卫星收入占比从上年的36%增至44%,CubeSats(微小卫星)收入占比不到1%。

图4 2016年全球卫星制造业收入情况(资料来源:SIA)


各制造国占比: 如果不包括CubeSats,2016年来自美国制造商的卫星仅占总数的27%,但卫星制造收入却占总量的63%, 显然美国卫星制造企业仍然占据着绝对优势。 接下来各国制造的卫星占比依次为欧洲29%,中国5%,俄罗斯和日本各占1%,其他国家0.2%, 可见卫星制造市场产业集中度很高。

GEO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订单: 2016年全球共有17个GEO商业卫星订单,美国拿到10个,占总数的59%;欧洲拿到5个,占29%,中国拿到2个,占12%。

微小卫星发射: 小卫星(≤600Kg)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好、研制周期短、成本低、发射方式灵活等特点,随着航天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其技术发展日益受到关注。2016年全球发射的卫星中,商业CubeSats有45颗,占总数的37%,其中32颗由美国Planet卫星公司研制和运营。CubeSats几乎全部用于地球观测服务,预示着全球商业遥感卫星服务的兴起。2016年9月SpaceX公司的Falcon9火箭在测试时意外发生爆炸,此后Falcon9火箭的发射任务全部中止,直接导致2016年小卫星发射量降低,直到2017年初才恢复发射。


2. 全球卫星发射服务业发展情况

2016年,全球商业招标卫星发射收入55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2%,美国赚到22亿美元,占比40%。共计发射64次,其中,美国成功发射了18颗商业卫星,欧洲和中国表现抢眼,阿里安太空公司发射了11颗,中国发射了20颗,而俄罗斯仅发射了2颗。新增的14个商业招标卫星发射订单中,美国公司拿到4个,俄罗斯1个,欧洲9个。

图5 2016年全球新增商业卫星发射订单(资料来源:SIA)


3. 全球卫星地面设备产业发展情况

2016年全球地面设备收入113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7%,其中卫星导航收入846亿美元,卫星电视、广播宽带和移动通信收入185亿美元,网络设备收入103亿美元。 收入增长主要来自卫星导航设备和网络设备。 其中,网络设备收入增长7%,网络管理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机上服务)需求随之增加;卫星导航增长8%;卫星电视、广播、移动卫星终端等客户端设备收入增长1%,需求平淡。


图6 2016年全球卫星地面设备收入情况(资料来源:SIA)


4. 全球卫星服务业发展情况

作为最大的细分市场,2016年卫星服务业收入1277亿美元,几乎与上年持平;除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外,大众消费通信业务、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和遥感业务都较去年有少量增长。大众消费通信业务占比最大,收入1047 亿美元,包括卫星电视业务收入977 亿美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卫星音频广播收入50亿美元,卫星宽带收入20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0%和3%。全球卫星遥感业务多年来一直由少数运营商提供,近期卫星图像商业智能产品的兴起驱动投资增长,出现了新的竞争对手和新的合作关系,未来遥感业务收入有望出现大幅增长。


图7 2016年全球卫星服务收入情况(资料来源:SIA)



3

卫星产业链的构成分析


综上所述,完整的卫星产业链主要包括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卫星应用及运营服务四大领域。


图8 卫星产业链结构


1. 卫星制造业: 包括整星制造及部组件和分系统制造。

2. 卫星发射服务业: 包括发射服务和运载火箭服务。

3. 地面设备制造业: 包括网络设备和大众消费设备。其中,网络设备主要包括信关站、控制站、甚小孔径终端(VSAT)、网络运营中心(NOCs)和卫星新闻采集(SNG);大众消费设备主要包括卫星电视天线、卫星无线电设备、卫星宽带天线、卫星电话和移动卫星终端、卫星导航单机硬件等。

4. 卫星应用及运营服务业: 包括大众消费通信服务、卫星固定通信服务、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和对地观测服务。其中,大众消费通信服务包括卫星电视、卫星广播、卫星宽带业务;卫星固定通信服务包括转发器租赁协议、网络管理服务(航天飞行管理服务);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包括移动 数据 、移动语音业务;对地观测服务包括农业、全球变化监测、减灾、气象、资源监测等。


责任编辑:雷蓉



作者简介


王依凡,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战略咨询部,行业研究员。


齐莹菲,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战略咨询部,行业研究员。


延伸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