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我的小伙伴每经影视
微信号:meijingyingshi
盛夏的电影院被“红色题材”电影覆盖。两部主旋律电影《建军大业》、《战狼2》都拿出攻克重要战役的劲头,成败与否,都是今年国产电影的关键一役。而对于电影行业的“老大哥”中影来说,投资《建军大业》的财务压力虽然不大,但这部电影的票房高低却关乎中影的“使命”。
▲《建军大业》海报(豆瓣电影/图)
一个人,一场对院线、影院经理的映后宣讲。这是《建军大业》在成都的一场路演,中国电影(股票代码:600977)董事长喇培康出现在演讲台上。“我一个光杆司令就来了,走得急,也没带演员。”喇培康笑称。
作为明星路演的一种补充,中影的高管们赶赴各大“票仓城市”专门与放映方们交流,寻求最大限度的排片支持,并明确表示“制定了令人满意的奖励措施”。在大众眼中,没有明星的路演似乎少了眼球效应,但业内人士都清楚,能让一家公司掌门人亲自奔走的影片,绝对是这家公司最重要的年度大戏。
喇培康亦毫不讳言《建军大业》背负的使命——“建军90周年献礼片”、“2017年最重要的献礼片”、“思想内核就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
喇培康也知道现在很多观众一听“主旋律”就皱眉头。在他看来,主旋律就是“正能量”,美国大片都是弘扬家国情怀的“正能量”,但却都颇受市场欢迎。“
所以如果一部主旋律题材拍出来观众不喜欢,那不是题材的问题,是厨师(即主创)没把这盘菜做好。
”
启用擅长拍动作、枪战的香港地区导演刘伟强,大量青年人气偶像参演……种种手法,都是为了让《建军大业》这道主旋律大菜更可口。在有些冷清的票房市场,《建军大业》喊出了“剑指十亿”的口号。
映后,喇培康接受了每经影视(微信号ID:meijingyingshi)的专访。关于中影出品这部影片的台前幕后,关于这家中国最大的影视国企的发展路径关键词……喇培康都给出了答案。
▲喇培康接受每经影视专访(张建 摄影)
每经影视
:中影为什么要拍《建军大业》?
喇培康
:2017年是建军90周年,中影作为一家国有企业,除了拍商业大片和中低成本影片。我们还承担着配合党和国家重点工作、重点影片拍摄的重任。
为了配合这个重要时间节点,2014年年初我们就召开会议,把我的前任——中影的前董事长韩三平请过来开会,跟他商量,在他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之后,建国三部曲之“建军大业”是不是要拍了,这是我们中影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韩三平董事长非常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邀请。
每经影视
:《建军大业》的制作成本是多少?为什么有那么多联合出品方?
喇培康
:中影是该片最大股东,因为太多公司想参加这部影片,现在有近40家投资方,这些投资方绝大多数的投资份额都是0.5%,0.6%我都不给,没有了。如果这个给10%,那个给5%,能有这么多的投资方吗?
大家的这种心情我能理解,这么好的项目,而且还有很重大的意义。这些人都不在乎这部片子投资是不是能赚钱,就是恨不得0.5%也行,只要能参与,片头有他们公司的名字,就心满意足了。
所以我们做片头、片尾字幕都很费劲,唯恐落了一个人。我要求我们的相关部门一定要严格把关,必须反复核对,确保一个都不落下,一个都不能少,少了就是错误。
▲截至7月30日13时许,《建军大业》收获1.7亿元票房(CBO中国票房/图)
每经影视
:《建军大业》既要寻求市场热捧,又要传递厚重的思想内涵,挑战不小。
喇培康:我们这个片子,价值观就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这没什么好回避的,《建军大业》不是爆米花电影。我觉得影片很励志,南昌起义的时候,周恩来、朱德都很年轻,周恩来才29岁,就做这么大的事业。我们现在29岁的年轻人,可能有的还没找到工作得靠父母生活。
学习革命先辈为了民族大业的这种激情,年轻人可以把这种做事业的激情转化为认真对待本职工作,这不就是一个励志的过程吗?
每经影视
:《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导演是韩三平和黄建新,他们对这种革命历史题材的驾驭是有积累的。但《建军大业》为什么会找对党史、军史都不精通的香港地区导演刘伟强来拍?
喇培康
:《建党大业》是2011年上映的。时隔6年,中国电影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不能沿用“建国”“建党”的模式来拍“建军”。经过研讨,我们决定请一名香港地区导演来拍,因为香港地区导演有这方面的意识,商业意识也很强。
请刘伟强来当导演,我们曾经也不是很踏实,他毕竟是香港地区导演,不像我们从小学党史、军史,深刻的了解那段历史,他连建军怎么回事都不知道。请这样的导演来拍《建军大业》,是不是太不负责任了?好在有韩三平和黄建新,三人形成主创班子,有他俩的把关,我们也没有担忧了。
其实从第一天拍摄效果就能看出,起义军戴的帽子、仪容、仪表,都是对的。南昌起义的那股劲儿出来了。现在看来我们选刘伟强是正确的,这是一部主旋律影片,也是一部很好的商业大片。
“建国三部曲”已经拍完了。我们用了香港地区导演,以后还有这种革命题材,我觉得我们思路还可以更开阔,甚至可以请美国导演。美国也拍过《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这样的军事历史片。虽然现在还没提上议程,但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不排除。
每经影视
:用了那么多人气偶像做演员,片酬高吗?
喇培康
:通过这部影片的制作,我们扭转了对年轻演员的不良看法。以前我们觉得他们演技差、耍大牌、要价高。
而为拍这部电影,年轻演员们都经过了极为严格的军事训练,片酬很低,毫无怨言。
有的年轻演员甚至不知道粟裕是谁,回去问他爸,他爸说粟裕是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军功卓著的一个人,你有机会在《建军大业》里扮演粟裕,是你这辈子的荣耀。于是他做了很多功课,大量阅读史料,演得非常好。
那么多明星演员,如果每个都几百万、上千万片酬,成本就得突破十个亿。所以我们把更多的资金用在这部影片的拍摄制作上、爆破、特效上,只有刘烨、朱亚文、黄志忠这三个主演是签合同的市场价,因为他们要在剧组待满4、5个月。其他青年演员都是配角,他们的片酬是按天付的,非常低。
每经影视
:在宣发上有什么新思路?
喇培康
:我们认为,现在宣发上已经做到极致了,包括用互联网手段。传统的电影宣传手法,是比谁做得铺天盖地、狂轰乱炸。
现在讲究精准营销、精准抵达,比如让粉丝几千万的年轻偶像们发微博。
我们现在还面临的问题是,把《建军大业》的这个消息精准抵达给你了,但它能不能让你“入心入脑”。当然这个不光对《建军大业》是如此,对所有片子都是这样。
每经影视
:我们听到您在跟院线同仁的交流会上说,票房的最低目标是超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总和,希望是10亿元票房。现在的大盘不热,10亿元有信心吗?
喇培康
:不好说,现在预测电影票房的难度越来越大了。我还是比较大胆地做了这个预测,但最终结果怎么样,确实不好说。我记得当年中国的第一部商业大片《英雄》公映的时候(上映时间:2002年,编者注),江志强作为投资人,让我预测一下票房。他问我“这个片子能有8000万元的票房吗”,我说“这个片子起码2亿元以上。”结果2.5亿元。那时候中国还没有大片,《英雄》是第一部大片,我预测的还是很准的。
现在我希望我能继续准下去。但我确实没有那么自信了。无论最终票房结果如何,也只能面对。制作上我们已经很给力了,现在我们尽一切可能做好宣发。我觉得这个片子票房潜力是非常大的,因为从点映的效果来看,不仅我们这辈的人喜欢,没想到年轻人也喜欢。
每经影视
:长期以来主旋律电影难以摆脱不卖座的尴尬。《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的操盘者,这三部影片都是走的主旋律影片商业化的路线,在让主旋律卖座上有什么心得?
喇培康
:现在很多人,一听主旋律题材电影就皱眉头。如果我说正能量,你们能接受,如果我说主旋律,你们说没意思。其实主旋律就是正能量,只不过用词不一样而已。
美国大片都是正能量,弘扬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大家不是很爱看吗。确实,我们过去一些的主旋律电影,拍的不太理想,票房也不太理想,影响力较弱,那是为什么?是因为主创没把片子做好,而不是主旋律这个题材的问题。
电影工作者应该从自身角度多总结反思,你不能让观众反思。观众用脚投票,就不进电影院看电影,你不能说观众的审美有问题,或者说观众觉悟太低。一盘菜做出来大家不爱吃,那么厨师应该反思。
中影的“建国三部曲”都是主旋律商业化的实践。就拿《建军大业》来说,继承了前两部的思想内涵,同时影片的节奏更快、情感密度高,有一种酣畅淋漓、波澜壮阔的感觉。而且还有一个跟前两部不同的看点,就是这部影片真实的还原了历史。比如这部戏里有毛泽东被抓又机智逃脱的一幕,这是以前没人敢拍的。
每经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