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叔快评
肿瘤学临床研究及制药企业研发评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分享欲不对等,令我的八年友谊陷入危机 ·  22 小时前  
读者  ·  晚安一句话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开年王炸英剧,揭开了顶流女作家的“历史悬案”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孩子不想上学,我们该怎么办?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叔快评

2024ASCO好声音 | 李文瑜教授:BV+R2方案显著提升R/R DLBCL患者总生存——ECHELON-3研究最新解读

大叔快评  · 公众号  ·  · 2024-06-08 00:00

正文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是全球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肿瘤学会议之一。2024 ASCO年会于5月31日-6月4日在芝加哥举行。在淋巴瘤领域,ECHELON-3研究作为Late-Breaking Abstract于6月1日的口头摘要专场重磅亮相(LBA7005),公布了维布妥昔单抗联合来那度胺和利妥昔单抗(BV+R2)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最新数据。

值此研究公布之际, 【Htology血液前沿】 邀请到广东省人民医院的 李文瑜教授 ,就“ ECHELON-3研究最新解读 ”进行深入访谈,内容整理如下。


Q1: 对于复发难治性DLBCL,您觉得目前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有哪些?

李文瑜教授: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一线治疗大部分都接受了R-CHOP方案化疗,有效率是非常高的,但仍有40~50%的患者会出现难治性或复发(R/R)疾病。 近年来,R/R DLBCL治疗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包括传统的移植治疗、CD19 CAR-T细胞疗法、抗体偶联药物和双特异性抗体等。 但真实世界数据表明,DLBCL接受三线治疗后的总生存期仍不足一年。 而不能接受CAR-T治疗或移植治疗、或者在这些治疗后仍然进展的患者,预后更差: CART治疗后进展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 (EFS)仅有1.9个月。 这些数据表明,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仍然存在高度、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尤其 缺乏易获得的、可耐受的治疗选择


Q2:关于ECHELON-3研究,今年ASCO公布了哪些重要进展?

李文瑜教授:

今年ASCO报道的这个进展是非常重磅的。BV是一种靶向CD30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在早期研究中,BV治疗R/R DLBCL患者已经表现出值得期待的治疗反应:

  • 在一项多中心2期研究中, BV单药 治疗既往接受过充分治疗的R/R DLBCL患者,取得44%的ORR, BV联合利妥昔单抗 的ORR为 46%,两种方案都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

  • 在另一项I期研究中, BV联合来那度胺 治疗37例不适合移植的R/R DLBCL患者,ORR为57%, CR率为35%,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达到13.1个月,对于这类患者是非常长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0.2个月。

以上这些研究结果为ECHELON-3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今年ASCO中我们最关注的就是ECHELON-3研究,这是一项 双盲的、全球多中心3期研究 ,采用的安慰剂对照是非常严格的对照组,比较 BV或安慰剂联合来那度胺和利妥昔单抗 在R/R DLBC患者中的疗效。 研究纳入了既往接受≥2线治疗的患者,患者不适合HSCT或CAR-T治疗,或治疗后再次复发。 患者随机接受BV+R2或安慰剂+R2治疗,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研究共纳入了 230例 患者,中位年龄为71岁,大部分都是高龄的, 67%为65岁以上患者,26%为亚洲人群 ,11%的ECOG评分为2分, 68%的患者CD30表达小于1%,意味着CD30阴性。

研究达到主要终点,实现了OS的显著获益。 中位随访16.4个月,BV+R2组和R2组的中位OS分别为13.8个月和8.5个月,有明显的提高,并有统计学差异(HR为0.63,P=0.0085)。在所有关键亚组中,OS都获益一致。次要终点PFS也显著提升(4.2个月vs 2.6个月,HR 0.527,P<0.0001)。

研究另一个次要终点为缓解率,BV+R2组 ORR为64.3%,CR率为40.2% ,相比R2组有显著提升(41.5%和18.6%),数值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而且 无论CD30状态 ,都可以观察到BV+R2对缓解率的显著改善: CD30阴性和CD30阳性患者的CR率为41%和39%,ORR率为61%和72%,两类疾病没有差别。

BV+R2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腹泻,都是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和容易处理的,在来那度胺和利妥昔单抗中加入BV没有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这三个药物也是临床经验积累非常多的。

总体来说,与R2相比,BV+R2三药联合在高危亚组的所有关键疗效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且安全性可控。对于R/R DLBCL患者, 这种三联方案是一种创新、重要的治疗选择。


Q3:在此次报告中,您最关注研究的哪些方面?

李文瑜教授:

ECHELON-3研究有两大特点值得关注。

第一是研究人群的 既往治疗 该研究纳入的患者既往治疗的中位线数为3,29%曾接受过CAR-T细胞治疗,12%接受过移植治疗,15%接受过双特异性抗体治疗,55%为原发耐药患者,84%对上一次治疗耐药。 可以看出研究纳入的都是 经过充分治疗的患者 ,非常贴近真实的临床场景,这些患者的治疗选择很有限,大部分是治疗难度很高的高危患者。

第二是 关键结局指标 :在前线治疗如此充分的情况下,BV+R2三药仍然取得了40%的CR率和64%的ORR,而且比R2具有更长的缓解持续时间(中位DOR 8.3个月vs 3个月)。在 取得CR的患者中,中位DOR达到了18.9个月,实现了相当长的长期缓解 。这次中期分析,初步体现了BV+R2三药方案的疗效具有可持续的潜力,尤其是对于CR的患者。疗效持续的最终数据,有待将来更长时间的随访。


Q4:ECHELON-3研究对您的临床实践有什么样的启发?

李文瑜教授:

CAR-T或移植治疗,对患者的体能状态、经济条件、家庭和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临床实践中,许多R/R DLBCL患者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尤其是老年患者。 BV+R2三药方案在 药物可及性方面有优势,很多患者可以负担 ,在 治疗安全性 方面也做出巨大提升,给R/R DLBCL患者提供了非常有前景的治疗选择。

从ECHELON-3研究的亚组分析的数据中可以看出,BV+R2方案在高危亚组中表现出更有意义、更显著的总生存获益, IPI评分≥3分、年龄≥65岁和非GCB亚型 的患者,从BV+R2方案中获益更多,可以优先在这部分患者中尝试使用。


Q5:将来的探索方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