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艺术
“凤凰艺术”是凤凰卫视集团旗下致力于推动文化艺术发展的全媒体平台,旨在综合电视、互联网、微信、APP等全媒体手段,实时报导艺术领域最新信息,为全球华人提供面向世界的话语平台,促进跨界的思想碰撞,助力文化与艺术的价值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xcel之家ExcelHome  ·  动态数组是个宝,高效办公离不了 ·  5 天前  
Excel之家ExcelHome  ·  数据查询,这几个函数最常用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艺术

凤凰艺术 | ​168只斑胸草雀,在美术馆中与我擦肩而过

凤凰艺术  · 公众号  ·  · 2017-09-02 23:41

正文

 生声不息 

2017年9月1日,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开幕。这是法国艺术家家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本次展览通过艺术家的6件大型声音装置呈现对于“人类如何与人工的自然共存”与“构建一个生态,想象人类之后的世界”两个议题的讨论,而这两个议题恰好构成了人与非人的非零和博弈的一体两面。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现场报道。


▲ “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作品《此地入耳》现场定制装置、混合媒介 2017


168只斑胸草雀、沙地、草类的根茎植物,让人仿佛置身于坐落在美国加利福利亚州与内华达州的交界处,沙漠深处深泉学院的那一片小绿洲。一种崭新的灵魂与精神体验,这仿佛是一件文学作品的非正式登场。


零星摆放的电吉他、贝斯,还有那些扩音器和效果器。斑胸草雀从空间的这一头飞向了另一头,一些鸟儿就落在了那些乐器的琴弦上。当身轻灵巧的鸟儿们在琴弦上展翅飞翔或跳跃地移动着的时候,那些琴弦的振动,随着电流的传输,那些仿佛大自然的回音,合着小鸟的鸣叫,便弥漫在整个回绕而又狭长的空间中,如同沙漠中吹拂着沙粒和植物的轻风一般。


▲ “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作品《此地入耳》现场定制装置、混合媒介 2017


而这样的艺术与大自然随意之美的融合,延展着观众感官的聆听,正是来自于法国当代艺术家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2017年9月1日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个展“生声不息”里的现场装置作品《此地入耳》。


塞莱斯特认为,音乐是一种最能让人直观地体验无形、感知抽象的媒介。但他注重的并不是使观众简单地“聆听”,而是使观众通过装置中的体验把注意力专注在此时此地。


通常来说,形成我们的体验的是我们的直观感受,塞莱斯特通过打断这些朝我们源源不断涌来的感官数据,创造出形成氛围音乐家布莱恩·伊诺(Brian Eno)提出“漫长的此刻”(the long now)的条件,让观者得以在专注中欣赏和思考,延伸正在体验的此刻。这与现场音乐(live music)的欣赏体验异曲同工——这不仅需要简单聆听,还需要人的身体和感官都与音乐一同在场。


▲ “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作品《此地入耳》现场定制装置、混合媒介 2017


“漫长的此刻”,是的,正是如此。塞莱斯特使用了一种回音和泛音的方式,在低音中鸣响着一种穿透时间和空间的自然之力量,它使得一种氛围音乐成为整个空间中所弥散着的和弦。观众惊异于这样的安排,惊异于美术馆中出现的大自然的精灵,当斑胸草雀从我们的身边和头顶飞过的时候,那些关于在空气中震动的图像,便由我们的耳朵进入到我们的心灵。


鸟儿随意的飞翔停靠,引发乐器的发声,这些在声音和空间之间不经意的精妙配合,为观众绘制了一个细腻的,稍纵即逝的,超然于世的梦。


▲ “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作品《此地入耳》现场定制装置、混合媒介 2017


“我和我的艺术实践存在一个比较神秘的关系”,塞莱斯特如是说。这种神秘是否具有着一种哲学上的意味?艺术家并没有点明。当他提到行为学、表现学和关于整体论的词汇时,也便让我想起了美国作家爱伦坡的“效果论”起来,正如塞莱斯特接受采访时所说:“我的模式就是一个作家。”


显然,这样的一种自我叙述的隐喻,使得这场展览看上去正如一场关于文学上“效果论”的一大场景实践。在这个名为“生声不息”的展览中,艺术家根据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特有的螺旋式空间结构,按照观展顺序布置起他的六件大型装置作品《编舞》、《雾》、《示踪器》、《此地入耳》、《丛》和《趋势》,正如在开幕式上,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馆长甘智漪所言:


在“生声不息”中,塞莱斯特充分运用了美术馆螺旋形坡道展厅的优势,以光线、雾气、岩石,黄沙、流水、飞鸟合成了一出极为精彩的戏剧,呈现了声音的活力。艺术家为观众提供了想象和思考未来世界的图景,同时也用作品告诉参观者:有效的控制和精彩的编排对于艺术家对于展览是何等的重要。我相信大家在接下来的参观中用心倾听,便能感受当下,享受作品传递出的无限感染力。


▲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甘智漪 致辞

▲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柯瑞宇 致辞

▲ 艺术家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 致辞


展览的外文标题SONSARA(生声不息)是由 “Son”和“Samsara”组合而成的概念。Son是法语“声音”的意思,即可以通过耳朵感知到的听觉。Samsara,是关于佛教中“轮回”的翻译。在宗教层面,轮回代表着生命的流转与循环,而在这里,它的主体将由宗教中的“生命”转化为“声音”,它成为一种回响,一种关于时间的打破与螺旋巡回,并且,它也附带了关于佛教中的“禅”。我们将在整个观展顺序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一境意。


展览的以通往四楼的扶手电梯作为入口。在这里,艺术家塞莱斯特将巨大的鹅卵石放置于电梯的台阶之上。它如同一座山,在观众攀登这座山峰的时候,如置身于自然气息的古老河床。它像是一道引言,在我们正式进入文本之前,作家所使用的第一个词,或是第一个句子,将整篇文章的基调,暗暗地埋藏在你的心里。


▲ “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作品《编舞》雕塑 2017


由电梯而进入到四楼的平台,连接着一个入口,在那里,便是《雾》的诞生之地。能见度不足10米,浓密的雾气使得整个置身于空间的观众如进入幽深的洞穴,在这里,光线是昏暗的,人影是模糊的。人的感官被限制,与此相反的则是一切的细微,都将在受局限的感官中被放大,一切接收信息的神经触细胞都变得愈来异常敏感起来。

 

于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一切的杂质感官信息被清空,一台台投影仪在光影昏暗的空间中,将模糊的影像投射到观众路过的墙面上。在一部惊悚电影《小岛惊魂》中,主人公一家被无边的浓雾困在乡间的别墅里,日夜被雾中的鬼魂所困扰。在电影的最后,主人公终于发现了一切悬案的秘密,原来那些“鬼魂”是来自于另一个世界中的驱魔人,而自己,才是真正的鬼魂。一种空间的交错突然在整个电影中凸显出来。


 ▲ “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作品《雾》现场定制装置 混合媒介 2017


在塞莱斯特的《雾》中,那些投射到墙面上的影像,正是在后面展厅《此地入耳》的实时监控影像。在进行的过程中,与如同梦中的图像流片段一般的影像不断相遇,而这些影像均是来自于参观者接下来将要参观的其他作品和先于其进入展览的其他观众。另一个世界如在空间曲率所形成的虫洞,来到了此地观众的眼前。我们不得不说这是艺术家塞莱斯特的一个精妙的设计,一种陌生而又恍若未来的轮回感。

 

洞穴中雾的神秘,艺术家塞莱斯特是否是一位具有神秘主义倾向的艺术家?他说他的灵感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他认为自然、音乐和艺术,并不是一个可被明晰划分的:

 

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划分,比如德国古典哲学,它在自然和文化之间做了二分。这个世界作为一个整体,一直都存在,我不会去为它赋予任何新的意义。我就像一个音乐家,就把一个真实的事情呈现出来。我不是一个将风景、肖像去呈现出来的画家,我是一个能够通过真实元素去重塑一些东西的人。所以说在我生活环境中,一切都可以成为我的道具,只要我能够和这个材料产生联系和对话。

 

 ▲ “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作品《示踪器》现场定制装置 混合媒介 2017


在走出关于时间与空间的迷宫的雾之洞穴,观众将走进一个光线明晰的世界,在这里,没有雾,但是,巨大的白色气球充斥在整个空间。四周的电扇,让空气流动,促使气球在类似布朗运动中游动,气球下方悬挂着一只声音采集器,通过对周围环境音的收集,从放置于空间中四处的扩音器里释放出来。

 

这件作品被称之为《示踪器》,当扩音器释放出声音后,又被采集器所收集,然后再从扩音器中释放出来。在这里,便形成了一种数学意义上的迭代,成为一种混沌之态,于是,现场的观众将会听到一种环境泛音的氛围感。填充氦气并捆绑着无线麦克风和针孔摄像机的气象气球借由电扇的风力,在纯白空间内漂浮游移,麦克风所记录的环境声音由现场的音箱实时播放,位置和气流的变化产生的不易察觉的随机声音定义了空间本身。


 ▲ “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作品《丛》影像装置 混合媒介 2017


在这之后,便是《此地入耳》,在走完这段最长的空间之后,便是影像装置作品《丛》,它与最后的一件作品《趋势》形成一种对应。影像作品《丛》中的白色瓷碗以一种更加抽象的姿态缓慢的移动,在这虚拟的静谧空间我们仿佛听到了风铃碰撞的乐曲。这些被实时监控录像所进行的处理,投射到既定空间之中,耳边环绕的是实时画面处理而成的低音。

 

 ▲ “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作品《趋势》现场定制装置 混合媒介 2017


回到大厅,登上栈道,呈现的是艺术家为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度身定制的新版作品《趋势》,眼前是大小不一的白色瓷碗漂浮在蔚蓝色的水池当中——这也是“风铃乐曲”的来源。水波载着210只瓷碗移动,不同的碗相遇,碰撞,分离,声音在整个核心筒大厅和参观者的耳边回响。

 

 ▲ “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作品《趋势》现场定制装置 混合媒介 2017


在这里,禅的意味在东方式的文化地域上得以新的形式获得呈现。圆形的蓝色水池中,这漂浮的210只陶瓷白碗,相互碰撞,发出不同音阶的清脆之声,合为一种和弦和水中风铃般的叮咛声。就装置的层面来讲,作品不再仅仅被认为是一个“对象”,而是被视为一个生态系统,这在塞莱斯特的作品中屡见不鲜。

 

自 1960 年代起,为了推翻当代艺术以前的惯常模式,装置以一种或多或少沉浸于环境中的形式变得普及化:作品成为总体知觉的配置,让观看者投入声与光的震动的物理经验中。这些作品契合一种观点,即我们的视觉和听觉是对真实的一种诠释:用我们的眼睛观看,但用我们的大脑才能看见。我们同时对可触知的和空间—时间的不同标准作出反应。

 

 ▲ “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展览现场


这使得场景艺术得以在后来的艺术创作中迸发。不仅仅是声音艺术,包括行为艺术、视觉艺术或是某种沉浸式的艺术,它们都有着一种共通的特征,那便是调动起观者多维感官的整体艺术体验。它使得艺术变成了一种沉浸式的戏剧,观众置身于舞台之中,与舞台本身的道具、演员、剧本、空间、其他观众和故事情节融为一体,消除了一种传统的舞台界限,使得界限变得模糊,甚至在观众与舞台之间形成各种不同的曲线切割。

 

但是,在这样的沉浸式艺术中,艺术家塞莱斯特使用了一些更特别的方式和技巧来实施他所独特的作品呈现。在采访中,询问到塞莱斯特在使用随机性和人工性之间是否存在着一种相抵触的特征时,他回答说:

 

这是一个持久性的问题,我所想呈现的,是一个关于自由意志和不可测性的艺术。这就是随着这两个特性在作品中一直所呈现出的结果。但是,关于随机性和人工性的问题,我想说的是,我不会去控制这些输入的因素,所以输入信息在整个系统中是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然后在这当中去挖掘所有的可能性。比如,我把吉他托付给鸟儿,因为它们可以创造出令我惊喜的效果,但我最后还是能够得到这样的一个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秒之前和每一秒之后的任何时间都是兼容的,就像在生活中一样。

 

▲ “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作品《此地入耳》现场定制装置、混合媒介 2017


正如塞莱斯特所说,在他的《此地入耳》中,吉他和贝斯的调音器和控制器是按照艺术家的要求设置好的,他使得触碰琴弦的音阶、混响度和循环度成为一种源代码,它使得众多乐器在控制器的精心调配下,成为一种和谐之曲的元素。当鸟儿落在琴弦上,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在当中发挥作用时,那其实更像是一种自由编曲:

 

就像鸟儿一样,我需要去作曲,那么我需要把每一个和弦,包括它们的声效都做出控制,就像在音乐演出一样,但是在有一些项目当中我还是会去主张一些随机性的东西,比如说随机去弹奏钢琴,这不是个虚拟钢琴,而是一个真实的钢琴,

 

 ▲ “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作品《趋势》现场定制装置 混合媒介 2017


在《趋势》中,艺术家选择特定厚度的瓷碗来控制音色的清脆性,用使用不同大小尺寸的瓷碗来控制音阶,使用不同尺寸的特定数量来控制各音阶的触发几率,最后使用水流循环的速度来控制声音的节奏。于是,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艺术家塞莱斯特是一个有着非常天赋的大自然编曲家,他拥有得以控制混沌的力量。

 

这种编曲不仅涉及在单个的作品中,更涉及在整体空间上所有作品的连贯特性上,如同构思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一样。于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这场展览中,塞莱斯特如何引导了我们观看的途径和观看的方式,以及如何在我们心里埋藏潜意识的控心术。

 

 ▲ 艺术家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


塞莱斯特的艺术,使得展览通过对于声音、园林、视频的交叉使用与处理,将引导观众引入图像与现实不断相互转化的空间中行走。在空间、物理和心理层面,给参观者以冲击,进而与建筑的流线型空间产生交流。


艺术家希望检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地点、场景或物体的音乐潜力,使观众的意识陷入那些不停地、偶然发生的运动和声音的无穷魅力之中,在这个充满活力又孤单的“星球”上,共同捕捉声音的多样性、特殊性、连续性。最后在谈到168只斑胸草雀的时候,他说:


希望在展览结束之后,能为这些鸟儿找到更适合它们的家,如果有人希望领养的话,最好不要只领养一只,而是能领养两对,因为它们非常害怕孤单和寂寞。


 ▲ “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展览现场


展览信息



“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


策展人:孙啟栋

艺术家: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

展览时间:2017年9月1日-11月12日

展览地点: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凤凰艺术 上海报道 撰文/李鹏 采访/李鹏  责编/李鹏)


红色预警,高能来袭!

“凤凰艺术”的有盐君又来搞事情啦!

这是一个不无聊的群,

现在加入“有盐1001种生活”微信群,就可以:

随时抢到DIY、插花、陶艺、音乐、戏剧、亲子等活动优惠券和大红包哦!!

第一时间Get各种好玩又不贵的活动!!

扫有盐君二维码,带你入群哈!!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 “移动靶——新算法下的实体、叙事与秩序生产”

▲ “王冬龄:竹径”

▲ “王璜生:边界/空间”

▲ “范沧桑 | 蒋志个展”(下)”

点击长按图片保存,识别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email protected]。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