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钱币圈
钱币圈(qianbiquan)是钱币收藏爱好者自己的公众号。收藏钱币,挖掘文化,美好的生活方式。资讯/行情/知识/故事/发现/活动/商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破90亿! ·  2 天前  
数据宝  ·  连续4涨停,比亚迪智驾概念股爆发!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大消息!京东正式启动招募→ ·  2 天前  
财经网  ·  今日,马云现身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 ·  2 天前  
央视财经  ·  太火爆!售罄!一票难求!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钱币圈

用了20多年的“毛爷爷”,竟是这群匠人一刀刀雕刻出来的

钱币圈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5-21 10:45

正文


刀间舞者,

雕刻人生。

·····

人民币人像雕刻

活了这一把年纪,

小编有一项技能,

一直引以为傲。

那就是收到人民币的时候,

从来不扬起钞票看真假。

凭着毛主席衣领上,

纹路的质感,

就能甑别出真假。

如果有小可爱不信,

欢迎打钱一试。

肯定有人吐槽,

这有什么稀奇的。

人民币的凹版雕刻,

是重要的防伪手段之一。

毛主席像上细密的纹路,

即是凹版雕刻的应用。



诚然如此。

不过你知道吗?

主席公务繁忙,

几乎没有时间,

拍摄一张正照。

在影像技术不发达的年代,

是谁将毛主席像,

定格在人民币上,

并且延续至今呢?

其实,

包括人民币上的主席像,

天安门城楼上的主席像,

这些我们很熟悉的主席像,

都出自修版师陈石林的妙手。

动荡岁月出生的陈石林,家境十分清寒。因为父亲和哥哥,都参加了抗日革命,无暇照顾他。陈石林在15岁的时候,就已自食其力。


辗转于南京、上海、台湾、香港等相馆之中,陈石林的学徒生涯,一做便是十年。过硬的修图技术,也让他的名气大了起来。

怀才久了,总会遇到识才的伯乐。著名剧作家欧阳予倩,在看过陈石林修的图片后,邀请他对毛主席的照片,进行修版。

欧阳予倩带来的,是多次放映的电影胶片。因为划痕累累,上面的人像已很模糊。但陈石林仅用涂红和铅笔,就一点点地修出了满意的毛主席像。

这次之后,

陈石林被调到了新华社,

为国家领导人修图。

此后他又参加了人民币上,

毛主席像的修雕。

医用手术刀,

钟表发条磨细的刀片,

透明水彩颜料和药水,

暗房中连续十几个工作日。

这就是陈石林那时,

从上万张“集体照”里,

修出毛主席像的境况。

在没有PS的年代,陈石林修出的毛主席像,衣服上褶皱没了,皮肤更加光泽,头发更黑,皱纹更少,让毛主席看起来更加年轻了。


更有许多人惊叹:“这张照片,真的太神奇了,无论在哪个方向看,主席的眼睛都在看着你。”

作为第一代人民币修雕师,

陈石林在干校劳动时期,

也不忘把一张主席像,

挂在显而易见的地方。

一心念着雕刻事业,

只是岁月不饶人,

等他重新回到工作室的时候,

那把雕刻刀已再难拿起来。

好在有人放下,

有人拾起,

这项国家级的技艺,

延续至今已是第四代。

新版“土豪金”人民币的,

人像雕刻作者马荣,

就是第四代人民币雕刻师中,

杰出的代表。

她也是中国第一位,

主景人像的女雕刻师。

早在1997年,

毛主席的头像,

成为人民币正面主景。

马荣就参与了人像雕刻的竞争。

经过艰辛的创作,

她的人像作品斩获冠军,

应用于第五套人民币的,

50元、20元、10元、5元和1元。

但追求卓越的马荣,

没有沉浸在成功中停下脚步。

她发现印钞过程中,

常常出现滋墨现象。

经过反复实验论证,

首创了雕刻版纹间隔线法,

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去年的九月,

受意大利国际雕刻师学院邀请,

马荣前往意大利授课。

她把中国钞票里,

蕴含的东方文化,

带向了世界。

人民币雕刻行业,

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风光。

实际的情况是,

雕刻师们的苦苦坚守。

左手持镜,右手舞刀,

刀锋在钢板上微微跳跃,

而雕刻师们全神贯注,

静得只听见自己的呼吸。

这是他们每一天的常态,

也是他们几乎一生的定格。

“刻偏了,形象有偏差,手劲大了,皮肤就深了。”


“每一刀都不可逆,在那方寸之间,多一个点或者少一根线,几个月的功夫,都白费了。”


有时候每天需要工作,

十三四个小时。

雕刻师们常常在早上,

打好一杯开水,

放到晚上凉了,

都没时间喝一口。

上世纪八十年代,既有绘画、设计功底,又掌握雕刻、制版技艺的人,是很多行业的香馍馍。因为雕刻人像赚不到什么钱,很多人都辞职离开了。但如马荣一样的雕刻师,却选择留了下来。

在他们看来,

一切的苦与痛都值得。

“钞票上的人像,

代表着国家形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