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好评与差评
作者 | 奇齐
编辑
| 白罗
2024年开年,楼市有三条重磅新闻。
第一条,是北京各个区公布了一年的供地计划。
新年各个区的地块,明显呈现出往内环移动。
海淀,一次性拿出四五宗地,甚至包括大家等待已久的永丰南地块;
朝阳,拿出了太阳宫,酒仙桥,甚至距天安门直线距离只有4公里多的永安里地块;
丰台的万泉寺地块,亦庄的x24地块等等。
每一宗都是重量级住宅用地。
具体地块可见我们前几天推送的文章:
2024年,北京楼市井喷了
为什么要选择在24年,祭出如此多位置优渥,靠近内环的地块?
答案很明显,
之前就说过,在很多公共收入都可能打折的情况下,土地收入是一定要保住的。
再说,其实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北京的土地收入并不算少,在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三。
卖地收入来说,北京距离杭州和上海差距并不大。
但卖房情况,就不是如此了。
我们统计了2023年北京楼市买房消费,是3786亿,但同一时期,上海买房人的年度消费却是6086亿,杭州是4375亿。
相比之下,北京楼市的消费力,还得加大力度!
如何让买房人出手,除了好的购房政策,好的产品,最核心的,还是要有好的地块。
所以,2024年北京楼市的动机非常直给:
“供应更多优质土地”
但这种逻辑之下,就会推论出一个可能出现的结果:
更优质的市区土地,地价就会更贵,而开发商拿到更贵的地,就会盖更贵的房子。
(并且,有房企朋友表示,当地价越贵,开发商会越倾向于盖大户型的房子,这样利润和销售都会更顺畅,具体可以参照热点新盘板块昌平朱辛庄,在地价和销售指导价涨到6万+之后,现在新出的楼盘最小面积都要达到100平以上)
现在看来,这种推论正在变成现实:
2023年底,我们拉了北京一整年卖出的51137套新房清单,发现2023年成交总价的中位数在往年的基础上又涨了:
如果按照2024年这样的供地计划下,那么到了今年年底,无论是单价还是总价的中位数,肯定会继续上涨。
去年11月,国务院发了一个文件,叫做《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国发【2023】14号)。
这个“14号文”中,详细描述了住房体系的新趋,
我简单提取了三条重点:
2,重点针对住房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群体、人才以及户籍无房“夹心层”。
这
份
政策,在社交媒体上,被称为新一轮‘房改’,怎么叫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内容,恰好匹配了刚才我们说到北京楼市商品房供
地越来越靠内之后,所忽略的人群:
只不过留给大家的,不是商品房,而是“保本微利”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
如果说14号文,只是一个务虚的方向,那么具体落地会怎么样呢?
答案写在上周北京规自委联合市发改委刚刚发布了《北京市2024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
在之前已经开动的安置住房和保租房的计划之外,2024年要供应“保障性住房用地”460公顷。
这些土地大家没有概念,但翻译成房子,就是差不多相当于
7万套的保障性租赁住房+1万多套的产权型保障房。
要知道,北京23年拼命卖,才卖了51137套新房,但24年就保障性租赁和产权房,加起来就要供应8万多套。
而这些保障性住房出台的目的,就是保障一类人:刚需。
大家可以对号入座一下,如果属于“住房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群体”或者是“引入人才”,又或者是有户籍但无房“夹心层”。
你大概率能在这8万套保障性住房中,挑到一套自己的。
很多人会想到“新加坡模式”,即让商品房回归商品属性,保障房回归保障属性,二者层次分明,互不影响。
新加坡模式,被讨论了很多年,但是不是适合北京,有很多讨论。
但现在不必讨论了,历史的车轮正在滑向它要去往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