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医疗保险
为建设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全民医保制度,推进医改深化和健康中国建设,发引领之声,助精准之力;我们这里有聊、有料、有论,每天真诚推送犀利观点+深度报道+主题论坛+行业快讯,期待您的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懒人医考  ·  关于带教老师的所有报考问题解答汇总 ·  4 天前  
第十一诊室  ·  你以为是骗人,但是好处超级多的一种饮食方式 ·  1 周前  
丁香园  ·  新疆两医院发生一级甲等医疗事故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医疗保险

李卫平:公立医院的"管""办"关系

中国医疗保险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7-18 18:30

正文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自1996年承担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研究项目起,李卫平主任开始参与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研究。从公立医院产权制度,到治理改革,李主任见证了公立医院改革的风风雨雨。7月8日,李主任来到了由《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举办的第二期医改北京论坛,就公立医院改革与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这一主题分享了自己二十年的心得及感想。


一.治理与公立医院治理

公立医院改革最根本的是治理改革,实际上就是体制机制的改革,本质上是一个公共治理问题。治理(Governance,Stewardship)的定义为组织所有者与组织管理部门间的关系。即“管”“办”关系。如果管理者不断追求所有者目标,说明存在好的治理。公立医院的所有者代表一般为政府,因此,公立医院的治理实质上是关于政府、公立医院、公立医院管理者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的制度化安排。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是为治理公立医院而在所有者、法定代表人(理事会)和执行管理的部门(医院领导班子)之间形成的一定权责关系。


治理结构的选择与政府的治理能力有关,适合政府治理能力的治理才是好的治理。


二.医院组织行为变化的关键决定因素

(图一:医院组织行为变化的关键决定因素)


影响政府对公立医院治理的因素有哪些?


2003年,世界银行专家提出医院组织行为变化的关键决定因素(图一),从管理权决策权、剩余索取状况、市场进入程度、问责安排、是否明确社会功能等五个方面衡量公立医院的行为。


世界银行专家还提出,影响公立医院行为的外部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政府的治理,包括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


二是综合市场环境,包括药品、医疗设备的市场环境,医院人力资源市场状况等。


三是支付体系,是公立医院运转的必要条件。


包括政府投入、医疗保险支付等筹资制度的安排,以及个人的自付。


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治理,主要涉及的就是这些问题。


三.医院组织变革的自主化和法人化比较

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主要有两种:自主化改革与法人化改革。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公立医院采用的是预算制;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推进公立医院的改革,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

(图二:医院组织变革的自主化和法人化比较)


公立医院的自主化改革和法人化改革在决策权、剩余索取权、市场进入、可问责性、社会功能几个方面上有所区别(图二):


总体上看,自主化改革,政府有所放权,但边界比较模糊,政府的行政手段控制还比较多;法人化改革独立性更强,权责更清晰,政府能够依法、依据合同问责。全世界范围来说,多数发展中国家治理能力相对较弱,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偏自主化,政府直接控制较多,而多数发达国家法律法规比较健全,管理工具健全,制度设计可以依法来定,在法人化的改革道路上走的较远。


四.国际经验借鉴—法国

(图三:法国公立医院治理框架)资料来源:本研究团队绘制


然而,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法人化还是自主化,公立医院都需要不断进行改革探索,治理结果也要动态调整,以达到符合地区实际状况的新平衡。


世界上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有很多种,以法国为例,从2012年开始,法国进行了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改革,目前公立医院治理框架是这样的(图三):


2012年以前在现在监事会的位置是董事会,董事会是医院的的决策机构,由地方政府代表、患者代表、专业资深人士组成。


院长是法人代表,须通过国家卫生部的院长学院培训,获得相关资格证书。经董事会提名,由国家卫生部任免。


医疗委员会是医院内部组织,委员会成员由医务人员选举产生,代表医院医务人员参与医院的管理。


执行董事会是院长与医疗委员会的内部博弈平台。


在这种框架中,董事会是公立医院的所有者,对医院的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力很大,容易与中央的卫生发展战略冲突,为了强化中央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能力,2012年将董事会变成监事会,监事会只对机构运行结果进行监督,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力就转移到院长手里。


2016年为了制衡院长的权力,维持公立医院的良好运转,更加注重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 ,法国对公立医院治理结构又进行了改革。在这次改革中,政府没有进行过度干预,不是上收院长的权力,而是加大了医疗委员会的权力,使其拥有大科主任的聘任权和科室的预算决策权,加强了医疗专业人员在执行董事会的平台上与院长博弈的份量。政府通过利益相关方赋权的调整,使治理结构达到一个新的权力平衡,体现了治理机制可以进行动态平衡调整。


五.中国公立医院治理状况

(图四:中国公立医院治理状况)资料来源:本研究团队绘制


理想的公立医院治理,责权是对应的。而中国的公立医院治理,存在权责不对应的问题。依据世界银行专家的治理模型,我们给出了中国公立医院治理状况的判断(图四):

公立医院拥有很大的决策权,有自主基建、设备采购的权利。虽然政府不鼓励医院扩张,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限制医院的扩张发展,但现实状况是,医院的运行机制决定了只有扩张才能发展,因此医院在不断变大,从结果上看与政府的政策相悖。


公立医院的剩余索取归医院。


公立医院处在比较开放市场环境中。但值得注意的是,公立医院在整个医疗市场上被赋予了许多独有优势。


公立医院的问责权处于行政体制下的,具体来说,公立医院的问责是按照行政层级进行直接问责。


公立医院承担的社会功能也并不明确,大部分公立医院没有承担公共职责的专用资金或这些资金严重不足。


六.中国公立医院治理的问题

中国公立医院的治理问题主要是以下方面:


1.治理管理界限模糊: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来自于现代企业制度,但现代企业制度指的是治理,而医院管理制度指的是医院的内部管理。

回看医改相关政府文件,有从治理意义上说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有从医院内部管理意义上去说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相对而言,目前是管理的成分多,治理的成分少。


2.我国传统文化为纵向大一统,缺乏现代治理的文化。


3.自1949年以来,社会的组织管理已经非常强大,现今纵向垂直管理体系还在加强。留给公民参与的公共治理空间不够大,这是推进改革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4.医务人员不是独立执业的,离开医院,职业生涯会受到很大影响。


在中国,真正的医生只有200多万,公立医院医生,尤其是大型公立医院的医生更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一般来说,硬件的医疗资源是“死”的,人力资源是“活”的,但实际上,出于本身利益考虑,公立医院没有动力让自己的“资源”流动起来,最终结果是医学生想进大型公立医院很困难,社区医院,民营医院招不到人,成熟的医生想走出公立医院也很困难,要面对独立执业中的很多实际限制。医务人员实际上没有足够的选择权,对公立医院的依附性很强。


在依附性很强的情况下,医务人员缺乏专业主义精神,也很难通过职业公会为自身利益发声。


5.缺乏治理工具,管理基础不足治理改革并不只是放权,还需要法律法规和数据信息等治理工具支持。目前,我国医保部门数据信息、卫生部门数据相互不共享。卫生部门内部信息也不兼容,例如,卫生统计信息系统、财务系统和病历首页的信息互不兼容。除此之外,卫生管理部门和医院之间的信息系统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兼容问题。按照常理,公立医院信息是公共信息,应提供给公众,但事实上,医院看守信息如同看守商业秘密一样。

治理工具缺乏,管理基础不足导致政府看不到,看不清医院在做什么,怎么做。政府对医院管理无从监管,无法评估。公立医院要求的放权,管办分开就很难实现。


七.中国公立医院治理

长远来看,公立医院应做到管办分开。管办分开不仅是世界潮流,还有利于提高医院运行效率,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为实现这个目标,达到公立医院治理,有以下七方面需要改进:

 

一是要进行立法据了解,我国已经在讨论起草《基本医疗卫生法》,这将是“医疗法”的基础,而各国又是通过“医疗法”对公立医院、营利性医院、非营利性医院的具体形态做出相关规定,明确界限。在“医疗法”下,公立医院的法规条例又对公立医院的职责、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使公立医院变得有法可依,其行事准则也会从依文件行事转变为依法行事。因此,

 

二是要解放医生

只有推进医生自由执业,让最重要的卫生资源流动起来,形成更合理地资源配置,公立医院的医生薪酬待遇问题才能真正解决。要有一个完善的私立医疗市场薪酬体系,才能说清楚公立医疗薪酬到底应该是多少。


让医务人员流动起来,医院治理中的医疗委员会的专业人员话语权才会强起来。


医生的自由执业,必然推动民营医院的健康发展。

 

三是要权责清晰,要对公立医院赋权,并让权责一致起来,而不是权责扭曲不对应。

 

四是要引入社区民意的表达,增加医护专业人员话语权。

 

五是要推进人事制度的改革,淡化身份差别,实行岗位管理。

 

六是要开发治理工具。加强数字化的管理,提高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的数据共享,让信息公开。

 

七是要学习成长新医改是一个长期工程,政府需要不断学习,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医院、医务人员、社区民众等以及其他治理中的相关方,也要不断提升认识,多方配合,治理才能越做越好。


具体来说,如浙江东阳市人民医院进行了20多年的法人治理改革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政府部门不断学习提高治理能力,医院的员工也在不断学习,主动参与到医院的治理中去。医院的员工刚开始不明白什么是法人治理,只觉得医院可以不受卫生局的直接干预。后来他们慢慢学会了发表意见,开始争取话语权。现在,在每次开理事会之前,理事会的医务人员代表会征求各个科室医务人员的意见,把他们的声音带到理事会上。

 

总而言之,公立医院治理属于公共治理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妄想一招制敌,也不能碰到问题就往回走。从长远上看,放权赋权,权责对等是趋势,从现实来看,把管理基础做好才是当务之急。

热点推荐

• 廖新波:新医改下的医生和医院关系 未来或现平台型医院

• 敢问非公医院发展路在何方?

• 633家医院改革任务出台!公立医院改革全面铺开!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