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融中财经
融中集团旗下的即时资讯媒体。聚焦中国企业、投资机构、股权投资与融资行为及政策深度分析;秉承“专业 深度 独立”的理念;致力于私募股权行业的品牌传播、数据研究、高端会议等的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电动汽车网  ·  7.98万起售,银河L6能打过带智驾的比亚迪 ... ·  19 小时前  
小新说车  ·  华为再添一“界”,这售价不“尊”了? ·  昨天  
鹤城发布  ·  陈某顺,被行拘! ·  昨天  
鹤城发布  ·  陈某顺,被行拘! ·  昨天  
Python初级入门到精通  ·  一曲东风破长安,东风与长安汽车的合并重组,谁 ... ·  2 天前  
Python初级入门到精通  ·  一曲东风破长安,东风与长安汽车的合并重组,谁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融中财经

探寻新质生产力 | 氦星光联:让仰望星空变得不再昂贵

融中财经  · 公众号  ·  · 2024-08-14 13:11

正文

THECAPITAL



与光同行,链接天地。

本文4406字,约6.3分钟

作者 | 王涛 编辑 | 吾人

来源 |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

互联网时代下,世界仍有很多角落无法连接并使用互联网。

根据联合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世界上37%的人口仍然无法访问互联网。在万物需要互联的时代,卫星互联网将成为浩瀚宇宙中的新蓝海市场。

卫星互联网的存在意味着天上成百上千颗卫星,能时刻与地球上的手机、轮船、飞机、汽车等交换信息。哪怕身处大山、海上甚至空中,都能连接互联网,保证与世界永不失联。对于野外救援、考古、探索等多个领域来说,卫星互联网的存在也至关重要。

在这个领域中,马斯克的Space X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领头羊。自Space X推出Starlink(星链)计划后,从2019年开始已经将"星链"首批60颗卫星送入轨道。截至2024年1月,Space X已经累计将超5000颗星链卫星送入轨道。

而在中国,也有一群探索者在追赶着Starlink的步伐。卫星激光通信头部企业氦星光联正是其中的先行者。

氦星光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由谭俊博士创立,是我国领先的空间激光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相关产品制造商,致力于开放垂直式产业链研发产品与低成本快速量产。公司完全掌握空间激光通信研发核心技术,主营产品面向卫星互联网、保密通信、应急通信、智能+行业建设等各种空间激光通信应用场景,主要产品矩阵涵盖了高速光电器件、相机、振镜、光机系统、卫星激光通信载荷以及空间激光通信系统。

由“让仰望星空不再昂贵”的愿景驱动,公司已实现核心元器件全自主研发与整机研制,并具备全自主可控、全产业链开放垂直的量产优势,正在上海研发中心(上海穹窿科技有限公司)及无锡全球激光通信终端AIT中心(氦星光联(无锡)航天有限公司)建设年产百台柔性产线、年产百台产线,形成国际领先水平的元器件及整机配套研制能力。

自成立以来,公司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完成10Gbps星载核心器件研发、40Gbps高速处理机开发及在轨验证、我国首个民营全自主可控超高速星地激光通信终端研发及在轨验证、面向卫星卫星互联网的第三代低成本可量产超高速星间双向激光通信终端研发(即将于近日完成国内首家由民营公司组织开展的同轨、异轨以及多星自由激光组网试验)。

在聚焦激光通信主航道,快速研制丰富产品助推空天产业发展的同时,氦星光联积极参与各项专业赛事,揽获由科技部举办的2022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优胜奖、2022年上海市融合发展创新专业赛高端装备航天领域创新奖、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暨中关村新兴领域专题赛大型遥感星座星间激光通信和组网系统优胜奖、2022年商业航天前30强、2023年商业航天最具品牌影响力企业奖、2023年商业航天最佳新锐企业奖等多项大奖。通过广范围、多频次、有深度的互动交流,不断提升行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对于商业航天公司,在轨验证是打开市场的重要一环。就在2023年1月和2024年2月,氦星光联自主研发的激光通信产品连续问天,其技术实力得到了市场的进一步的验证。这支年轻的团队距离“征服宇宙”的距离更近一步。

攻坚激光通信技术

实现“航天报国”


从古代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书到如今的手机、互联网,通信技术贯穿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变革,通信技术登上新的台阶,激光通信技术就是其发展的产物之一。

激光通信技术是一种利用激光作为传输介质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技术。它具有高速、大容量、低延迟和抗干扰等特点,可以支持在非常远的距离实现高速通信。因此它的应用场景是非常广泛的,尤其在空间通信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激光通信可在空间中进行高速数据传输,像航天器、卫星等空间设备可以利用激光通信技术与地面站或其他航天器进行高速、实时的数据交换,实现更快速、稳定的通信连接。目前,激光通信技术被看作是卫星互联网中承载网骨干数据传输的首选技术。

而卫星互联网技术,可以为全球人民提供全球覆盖网络,拥有无限大的存量和增量市场。不仅是利国利民的技术,也是全球大国在航天领域博弈中的重要项目。2022年时,中国卫星互联网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14亿,业界人士预计到2030年,中国卫星互联网市场总体规模可达到千亿级别。

正是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谭博士与创始团队决定挺进激光通信领域,助力中国实现卫星互联网领域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进而实现航天报国的理想。

根据介绍,氦星光联的团队来自中科院、清华、上交大等国内顶级学府的研究员或硕博生,都是有多年航天体系工作经验的“老航天人”。在这支强大团队的加持下,氦星光联的成长十分迅速。

2024年2月3日,氦星光联自主研发的我国首个民营自主可控的超高速星地双向激光通信终端在广东阳江海域搭载捷龙三号火箭顺利升空。该款通信终端为按星间建造规范研制的星地星间通用产品,关键性能符合卫星互联网技术标准。支持同轨/异轨卫星组网应用,2.5G/5G/10G三档传输速率可调,可满足多用户需求,并具备全天候复合场景适应性。建链时间15秒、传输速率10Gbps、链接精度4微弧度,各项关键指标均为我国星地激光链路试验领先水平。

加上之前2023年的首次问天,氦星光联已经完成了自研激光通信设备的两次问天成就。

在着力攻克星载激光通信终端技术及应用难题的同时,针对传统远距离通信高成本、低速率、高延迟、受地面地理状况影响较大的通信痛点,氦星光联还开发了丰富的地面无线激光通信终端产品矩阵。由氦星光联自主研发的地面无线激光通信终端,将高精尖的激光通信技术与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创新融合,具有保密性好、安装快速、抗电磁干扰、组网方便灵活等优点。不仅在偏远地区的应急保障上,更可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智慧工业、智能城市等行业。目前,氦星光联的激光通信产品已在大能源、大防务等多个国家重点领域演示应用,获得用户一致好评。

除了主营的激光通信产品外,氦星光联还有在上游核心的光电器件上面的布局,包括宇航级及军品级通信模块、高速光电器件、相机、振镜等。开放垂直的全产业链优势,赋予了产品研发周期的天然优势和成本管控的绝对优势,在品控保障、交期保障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获得多家体制内外单位的青睐,

让仰望星空变得不再昂贵


在商业航空赛道上,最值得重视的两个内容分别为质量和成本。

两次升空,证明了氦星光联在品质上的优秀实力。第一次升空,氦星光联的通信单元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重量减轻60%,功耗减轻10瓦以上,各项技术指标及综合性能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第二次升空,氦星光联的通信整机各项关键指标稳居行业前列,并在研发周期、研制成本实现双降,标志着激光通信技术从高精尖快速转向快准狠工业应用时代。

截至目前,氦星光联已经成为星网中的极少数卫星互联网供应方、民营公司的合供方之一。这也意味着,氦星光联自主研发产品的技术实力受到了国家的认可。

而在成本方面,氦星光联的表现依然出彩。

谭博士分析道,高可靠、低成本是商业航天快速发展的核心关键词。他认为,在商业航天中,降低整个行业的入门门坎,尤其是使用的费用门坎,让商业航天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赋能,形成“成本降低,技术服务提高,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买”这样的正向循环,正是整个行业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让星空之上的产品又便宜又好用才是未来卫星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因此低成本、高可靠是商业航天能否成功的关键词。”谭博士分析道。

据了解,迄今为止氦星光联已经完成了三代的激光终端通信研制,在降低成本上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

氦星光联第一代终端速率为10G,体重13公斤,是彼时国内速率最高的设备。到第二代,终端在维持速率不变的前提下,将体重下降至8.5公斤,并于2023年2月成功升天。第三代时,终端的重量下降到6.5公斤左右并已成功完成交付。谭博士向我们透露,氦星光联第三代的激光通信终端已经进入准备发射的阶段。一代到三代,从13公斤到6.5公斤,看似只是几个数字的变化,其背后反映的是氦星光联产品在保持性能的前提下实现功耗的大幅度降低,对于降低成本方面的突破不言而喻。

除了主营产品外,在上游核心的光电部件上,氦星光联也做了很多的自主研发。谭博士透露,依靠自研诞生出来的产品,在成本上已经降低至原来的四折左右。

在氦星光联的介绍中有一句十分醒目的话——“让仰望星空变得不再昂贵”。并且,这句话被氦星光联定义为公司“愿景”。

抬头仰望星空又何谈昂贵?中国普通家庭的孩子们或许在小时候会萌发出做宇航员等航天相关的梦想。但在大部分家长眼中,这个梦想并不现实,下意识地会认为航天与孩子之间有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孩子长大后也自然会意识到航天梦的可望不可及。而氦星光联则想让航天深入到百姓生活中,让这过去“可望不可及”的领域变得可及,让下一代的孩子们能坚持并有望实现航天的梦想。

“就像现在的我们去买个手机一样,让接触航天变成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我们希望去努力创建一家公司,吸引更多航天方面的人才,帮助中国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谭博士面对采访时解释道。

这是氦星光联成立后的愿景,也是团队们努力的方向。现如今,随着氦星光联技术和降本上的双向开花,距离实现这个愿景的日子似乎越来越近了。

乘“新质生产力”东风

谋求未来发展


在谈及目标时,谭博士表示2024年的核心目标将是对人员管理以及上游核心供应链的深度成本优化。

而至于更长远的目标,谭博士希望未来可以依靠氦星光联在技术和将本上的双重优势成为市面上激光通信领域的领跑者,并占到3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如今商业航天激烈的万亿市场中,想成为其中领跑者,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对于氦星光联以及其他国内的民营激光通信企业来说,政策东风的到来是一个重大机遇。也是中国航天在全球大国博弈中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作为新增长引擎之一,其中“商业航天”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无疑为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按下加速键。

在新质生产力的大环境与热点下,氦星光联的团队们也在进行着诸多布局。在深谙行业规律的基础上,谭俊博士带着这群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深厚技术沉淀的长期主义创业者,运用先进的科技成果、高效的运营方式,不断锤炼行业洞察力、持续创新力、专注执行力和产业凝聚力,在大力提升激光通信技术研发能力的同时,紧扣行业前沿与市场需求,按照“更高传输速率、更多元化应用场景、更轻量化设备、更可靠网络、最优性价比”规划持续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以技术先进性、产品适用性、质量可靠性、成本优越性、交付及时性打造动态护城河,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助推空天一体的立体数字网络建设进程,成为卫星互联网“星图”的璀璨一环。

此前上海将商业航天作为最重点布局的区域。氦星光联团队也收到了来自上海政府关于商业航天配套政策需求等相关问询。由此可见,国家目前对于商业航空发展的重视程度。

而谭博士对此表示,未来的氦星光联愿意扛起重担,在商业航空大国博弈中为祖国做出贡献,而这也是氦星光联团队认为极其自豪的事情。

未来,氦星光联将坚持降本、质量两手抓,在市场上不断提升企业产品的开发、交付和服务能力,紧贴国家商业航天战略,助力中国航天发展,在大国博弈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 线索爆料 # [email protected]

融中官方粉丝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