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园地
主要发布与历史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发布《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的各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态梦网  ·  开门红!国内行业领军企业落户滨海新区 ·  2 天前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早安·天津 ·  2 天前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早安·天津 ·  2 天前  
生态梦网  ·  太火爆!生态城勇夺全市热门景区前两名 ·  3 天前  
中核集团  ·  今日开工,DeepSeek对核工业人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园地

好文荐读 | 王德金:突破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困局:更新知识观

历史园地  · 公众号  ·  · 2024-09-26 00:00

正文

一、以开放性试题观学生的答题情况:知识、能力、思维的全线崩溃


二、核心素养培养的困境:缺乏切实可行的路径——旧鞋不愿脱,新鞋不会穿

1. 教师和学生往往更侧重于知识点的记忆与应试技巧的训练,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历史事件的叙述和结论的给出,而忽视了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史料实证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此外,部分教师自身在历史素养和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不足,难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历史学习和思考。

2. 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尽管有些教师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境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但整体上这些方法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和深入。许多教师仍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难以设计出符合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需求的教学活动。

三、破局的首要途径:对知识、基础知识的重新定义

(一)知识的分类

1. 陈述性知识( Declarative Knowledge

陈述性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或记忆性知识,是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它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陈述性知识一般通过记忆获得,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对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都涉及到陈述性知识。这类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它描述了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是构成人类知识体系的基石。

2. 程序性知识( Procedural Knowledge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即关于如何进行操作和实践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程序性知识与实践操作密切联系,具有动态的性质。由于动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指向性不同,程序性知识又可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3. 元认知知识( Metacognitive Knowledge

元认知知识是关于认知过程的知识,即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它包括对认知主体、认知任务和认知策略三方面的认识。元认知知识在个体的学习、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的监控和调节作用。例如,学习者需要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风格以及学习策略的适用性,这些都是元认知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内涵

结合《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及相关论文可知, 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史实:学生应熟悉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这些史实是构成历史叙述的基石,也是理解历史发展脉络的关键。通过对基本史实的了解,学生能够建立起对历史的基本认识,为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本概念: 学生需要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如时代、社会结构、阶级、文化、政治制度等。这些概念是理解历史现象和进行历史分析的基础。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更广阔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进行考察。

基本观点: 学生应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观点要求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背后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动因。

基本方法: 学生应学习史料实证的基本方法。这包括如何收集、分析和解读历史资料,如何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究历史问题,以及如何根据史料构建历史叙述。掌握这些方法对于学生进行独立的历史研究至关重要。

基本技能: 学生应具备阅读和理解历史文献的能力,能够进行有效的历史资料搜集和整理,以及运用历史思维进行分析和论证。这些技能是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基础,也是他们将来从事相关研究的必备技能。

基本思维方法: 学生应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审视历史问题,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维性。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能够对历史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基本结构体系: 历史科考试的知识体系对《历史课程标准》进行整合,按照逻辑体系进行分类,将分散在必修课和选择性必修课中相互衔接的内容组成有机的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起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

四、树立新型知识观

新型知识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对知识的全新认识和看法。这种知识观在多个方面与传统知识观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的开放性与动态性

新型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传统的知识观往往将知识视为固定、稳定且可以被传授的,而新型知识观则认为知识是广泛分布且开放的,人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人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在线课程等方式轻松地获取所需的知识。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知识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新型知识观因此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即知识是不断演化和变化的,人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