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基金报
关注中国基金报,即时获取深度理财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携程大赚172亿 ·  8 小时前  
中国基金报  ·  原华为高管创立,成立不足三年冲击IPO ·  18 小时前  
中国基金报  ·  周末,大利好! ·  2 天前  
银行螺丝钉  ·  一年一度:2025年巴菲特致股东信,给我们哪 ... ·  2 天前  
银行螺丝钉  ·  [2月23日]美股指数估值数据(港股科技类指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基金报

爆了!日入过万,一“人”难求!

中国基金报  · 公众号  · 基金  · 2025-02-25 18:01

正文

【导读】宇树机器人租赁市场火爆:日租金破万元仍“一机难求”,机器人产业加速迈向商业化

中国基金报记者 赵刚

2025年开年以来, 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 成为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的双重焦点。

继H1机器人亮相央视春晚后,宇树科技G1型号机器人因在二手租赁市场上“日薪”过万元、档期爆满引发热议。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现象不仅折射出机器人应用场景的拓宽,更揭示了AI与硬件结合的技术突破正在推动产业迈向爆发临界点。

日租1.5万元仍供不应求

在二手租赁平台上,宇树G1机器人成为“抢手货”,单台日租金高达5000元至1.5万元,且需提前10天以上预订。

据租赁商透露,若以最高日租金计算,仅需10天即可回本,市场需求远超供给。

供不应求是因为产能有限。据介绍,G1机器人一手售价为9.9万元,但因产能有限长期缺货,二手租赁成为企业短期使用的低成本选择。

租赁商普遍提供“机器人+操作员”打包服务,涵盖运输、调试和现场保障,满足广告拍摄、活动演出等场景需求。

春晚节目《秧BOT》中H1机器人的高难度舞蹈引发关注,有店家租赁机器人放在门店,很容易吸引大量流量。

与H1相比,G1通过算法升级实现更灵活的娱乐功能,如丝滑舞蹈动作,进一步刺激市场热度。

从噱头到实用化探索

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采取开源模式,不少研究团队购买后,会在机器人系统上搭载新的框架技术。

例如,英伟达联合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发的“ASAP框架”,使G1机器人能够模拟科比投篮。

2月19日,上海AI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发布了“BeamDojo强化学习框架”,这一崭新技术成果使得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了新突破。

宇树科技G1人形机器人应用了该项技术,可以跳出动作灵活流畅的舞蹈,还可以在平衡木、梅花桩等复杂地形中稳定行走,并且不受外力干扰。

另外,宇树科技已与部分车企合作,探索机器人在工厂物流、设备检测等场景的应用。其四足机器狗B2此前在泰山景区成功测试垃圾清运,展现了实用性潜力。

“AI驱动机器人每天的进化非常快,速度是超过我预期的,每天给我的惊喜也非常大。”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表示。

尽管工业和服务业应用前景明朗,家用机器人普及仍面临安全性与成本瓶颈。王兴兴预测,家用市场需待技术更加成熟,预计2026年后可逐步落地。

万亿元级赛道蓄势待发

工信部2023年11月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中明确,到2027年,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此前预测,未来汽车、无人机和人形机器人有望实现大规模生产。他指出:“产量最大的将是人形机器人,因为我们为自己构建了一个完全适应人类生存的世界,这也为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他预测人形机器人将在2025年年底前实现技术突破,甚至可能推出初代通用机器人,并将进程分为高端玩具阶段(2年内)、家庭普及阶段(5年~10年)。

摩根士丹利在《人形机器人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中也提到,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十年科技投资的最大主题之一,预估人形机器人潜在的市场总规模可达60万亿美元。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6万亿元,人形机器人总量将达到5900万台。

编辑:杜妍
校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