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东信了。
巴菲
特已经94岁高龄
,股东信也是看一封少一封。
且看且珍惜。
第一个阶段,是为格雷厄姆工作。
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师从本杰明·格雷厄姆后,巴菲特加入了格雷厄姆-纽曼公司。
这个阶段,巴菲特的投资属于深度价值风格。
当时很多公司的总市值,甚至低于公司账面的流动资产。寻找这样的公司,买下股份,成为大股东,然后变卖流动资产,就可以获利丰厚。
也就是俗称的捡烟蒂投资。
第二个阶段,是巴菲特自己创办私募基金。
巴菲特离开格雷厄姆的公司,在奥马哈成立“巴菲特合伙公司”。
帮助身边的人以及老师格雷厄姆推荐来的一些客户,做代客投资,类似后来的私募业务。
这个阶段,巴菲特除了做一些烟蒂股投资,受到查理·芒格的影响,也逐渐融合了一些成长价值投资的理念。
后来随着美股逐渐上涨,巴菲特觉得投资机会减少。
同时,巴菲特做私募的时候,当时虽然业绩也不错,但遇到市场低迷,也有可能会遇到客户撤资,导致出现好机会却无资金可投的尴尬局面。
于是巴菲特收购了伯克希尔,进入到第三个阶段。
巴菲特改为以上市公司为载体。
从“低价收购”升级为“长期持有伟大企业”,“以合理价格投资卓越公司”,强调企业护城河和管理层质量。
• 如果投资者不看好,也可以卖出股票,但不会影响巴菲特手里的资金使用。
这种投资方式的改变,也让巴菲特能够始终贯彻自己的投资理念,不受外界影响。
我们所看到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其实就是第三阶段。
一类是非上市公司,通常购买下公司80%-100%的股权。
就好比我们自己开了一个公司,这个公司的股权100%归属于自己。
伯克希尔拥有189家子公司,持股在80%以上,这些公司价值数千亿美元。
因为大多数股份被伯克希尔持有,这些公司盈利大多数良好,会给伯克希尔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增现金流。
这也是巴菲特长期投资的秘密武器。巴菲特可以在出现投资机会的时候,不缺子弹。
第二类是从公开市场买入股票,是持有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权。
这种跟咱们投资股票基金类似。
第一类,普通投资者比较难模仿。
不管是创办一家赚钱的公司,还是收购一家非上市公司,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普通投资者有一个大机构没有的优质资产:人力资产。
例如工资等收入。
人力资产收入通常是非常稳定的,几乎每个月都是正收益(毕竟上班发工资天经地义)。
在资本市场,很难找到一个每月都正收益的资产。
但人力资产是有这样的特点。
巴菲特可以用100%控股的公司来赚每年新增现金流。
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则可以用人力资产,来赚每年新增现金流。
有了这些现金流,就可以去捕捉好机会。
截止到2024年底,伯克希尔的现金储备连续第10个季度增长,达334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021年,美股高估,当时巴菲特手里的现金类资产也比较多,达到1400亿-1500亿美元。
2022年,美股下跌,巴菲特做了一些投资和回购,现金一度下降至1000亿上下。
2023-2024年,美股一路上涨。巴菲特卖出了一些股票,手里的现金和类现金的短期国库券等,连续10个季度增长,达到3342亿。
同时巴菲特也暂停了回购自家公司的股票,也认为当前的股价高于公司的内在价值。
简单来说,巴菲特觉得目前美股可供投资的机会少,持有现金和债券耐心等待机会。美元债券目前还在5星低估,很多美元债一年利息也有4-5%。
巴菲特在股债资产大类的配置上,投资思路来自格雷厄姆。
像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还有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美股大暴跌。
巴菲特的现金比例就大幅降低,抄底了优质股票资产。
如果放在咱们投资上,那就是:
• 越是接近3星级及以上,债券和现金资产的比例就越高。
巴菲特重申了伯克希尔,始终以股票投资为核心的战略,大部分资金会投资到股票。
之前螺丝钉翻译的一本
《股市长线法宝》(点击蓝字查看)
里也提到过,股票资产的长期回报最高。
不过长期投资股票资产为主,也不代表不会卖出。
巴菲特随着市场上涨,连续9个季度净卖出股票。
巴菲特之前也提到过,卖出股票的三原则
例如随着美股估值变高,巴菲特持有现金和债券的仓位会提升,就属于第一类。
不过截止到目前,巴菲特持有的股票资产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从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算起,价值投资诞生了几十年,但一直到今天的市场,也不算普及。
原因在于,任何一种策略,都不是一直有效的。
当策略短期失效、低迷的时候,投资者就容易放弃,容易去追寻短期的热点。
知易行难。
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或许是巴菲特、约翰博格等投资大师,反复讲投资原理的原因。
螺丝钉也希望能通过每天的日更、坚持做好定投,来帮助更多的朋友坚持下来。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作者:
银行螺丝钉(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