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视觉志
你陪着我的时候,我没羡慕过任何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玑-无极领域  ·  Bybit ... ·  16 小时前  
中产先生  ·  让它取代房地产,有可能吗? ·  2 天前  
天玑-无极领域  ·  这几天,流行用Grok3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视觉志

你觉得自己还年轻吗?

视觉志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5-27 21:17

正文

测一测你是否还年轻:


1. 工作之外,你有属于自己的爱好吗?


2. 这个爱好,你坚持了多久?


3. 当身边的人都不看好你做的事,你会坚持 还是 放弃?


这三个问题,最能说明一个人的心理年龄。


每天三点一线,为了生存疲于奔命,失去生活情趣的人,生命已经慢慢老去;而做事“心浮气躁”、“不懂坚持”,也不应该是贴在年轻人身上的标签;真正的年轻,是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了解什么最适合自己,不为外界干扰,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王小波说过: 我只愿蓬勃生活在此时此刻,无所谓去哪,无所谓见谁。那些我将要去的地方,都是我从未谋面的故乡。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真正的年轻人,永远活得专注,姿态总是昂扬向上。





/1/


朋友小爽喜欢插花。


每周总有几个清晨,当别人还在赖床,她起个大早去花市,挑几支喜欢的花,手执长剪,修理枝叶,搭配着插在一只干净的花瓶里。


傍晚下班,她会绕一点远,路过植物园,捡几根被风吹折的枯木和熟透掉落的松果。回家插在透明瓶子里或者装扮成花盒,别有一番情趣。


周末休息,有一天小爽一定不在家。她要么背着书包去园艺学校学插花课程,要么去花店免费打杂,跟着师傅学最基本的种类、材质、养护、搭配…


每天的生活忙忙碌碌却很新鲜,整个人都带着香气。


有人不理解,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一件短期内看不到回报的事情上,难道不是一种浪费吗?


“这有什么用?”


这是她经常被问到的一句话。


她说:我不喜欢“有用”这个词,我更喜欢“有趣”。


当身边的人都囿于柴米油盐,被生活打磨得面目全非;当所有人都在强调“有用”,而失去了情趣;当同龄人慢慢变成无趣乏味的中年人,被现实诏安。


也有人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喜欢的事情上,让自己在平淡生活里始终怀有希望,在固有的生存模式里不断探索新的可能。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年轻人。


梁文道先生曾经说过:“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每一秒投放在喜欢之事上的时间,都不算虚度。


两年之后,小爽辞掉了之前的工作,开了一家花艺工作室。每天都有人笑着来到店里,和她说说话,买走一束花。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每一个执着付出的心,或早或晚,都会有美好的回应。





/2/


竹子大概是我见过最有毅力的人。


五年前,从未摸过任何乐器的她突然要学小提琴。接着就是买琴、报班,当时所有人都以为她是三分钟热度,她却异常认真。


每天起大早,天刚亮就到了公园,在角落里练琴;夜里怕吵到邻居,她拎着琴到地下室,一拉就是11点。


公交车上戴着耳机,听的都是巴赫、莫扎特、帕格尼尼。


学小提琴是很辛苦的,成年人学,更苦。


左手按弦,差零点几毫米就有怪音。而成年人的关节硬,要作出标准的指法,就要付出几倍的时间来练习。还有站姿、腰部节奏、肩部夹琴、手臂......


有一次我遇到她,歪着头,稍微一动就疼得呲牙咧嘴。以为她睡落枕,问了才知道,是夹琴夹的。


这么刻苦,拉得一定不错吧。我让她来了一段,听完有点不大想活了。这哪是拉琴啊,这不是电锯惊魂嘛!


为了两个人之间的友谊,我再没提起过小提琴这件事。


几年过去,前两天,我去她家,在楼道里就听到一阵好听的琴声,敲开门才知道,竟然是她拉的!


“这五年来,每天我都会拿出至少一个小时练琴。开始简直要人命,但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积累下去,竟然越来越好了。”


她就像一株真正的竹子。每一棵竹子,在生命的前4年,只会长3厘米。它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把根扎在土壤里,一点一滴地积聚养分,为了第5年飞快生长。


“喜欢的事情值得全力以赴,哪怕眼下看不到希望。但只要付出,你想要的,总会实现。人生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奋不顾身、敢爱执着,而不是等到垂垂老矣,回顾一生,得到的答案都是“我不行”,这才是真正的年轻。





/3/


认识大周的时候,他还是个喜欢摄影的文艺公务员。


每天下班,身边的人凑个饭局,组个牌友,只有他,拿着部微单扫街拍照。


最开始,他只是个菜鸟。拍的照片不是构图不好,画面杂乱没眼看;就是手抖糊一片。为了拍出一张拿得出手的照片,大周没少下功夫。


一有空就掏出手机看摄影师的作品,研究用光和构图;黏在会后期的朋友家里,跟着学习修图;逛设计网站,提高色彩的搭配;每天上下班的路上,为了练习,快门不知道按动了多少次。


慢慢的,他镜头下的画面生动了起来。深夜路边,热气里包混沌的阿姨;望着烟花笑得出神的流浪汉;被妈妈训斥,哭出鼻涕泡的小孩子...


当大周一点点变成人们口中的“大神”时,他从事业单位辞职,变成了一个自由摄影师。


他爸气得要跟他断绝父子关系:“放弃这么安稳的工作,去过一种没有保障的生活,你这孩子是不是傻!”


“可是摄影,我喜欢啊。”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睛里有光。“从小到大,我都很'听话'。上爸妈决定的大学,读爸妈选择的专业,在爸妈喜欢的单位上班。可这是我的人生啊。”


一个人这一辈子,最起码要有两次奋不顾身 一次是不顾一切地爱想爱的人 一次是全力以赴做喜欢的事。


在藏区,他第一次拍到那么美的银河,激动地躺在新鲜的泥土上,泪流满面。在山区,他拍过贫困孩子们读书时最干净的眼神。在雪山,他见过了无限壮美的风光,也遇见了渺小的自己。


我问他:这几年餐风宿露,一路辛苦,有没有后悔。


他说: 人生最难的,就是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一旦找到了,付出一生都是甘愿的。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