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月3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旅长苏莱马尼少将在巴格达机场附近被美军“斩首”身亡。
美国防部称,此次袭击事件是由特朗普总统批准的,目标是要打击伊朗,阻止其在中东兴风作浪。
对此,伊朗做出强烈反应,最高宗教领袖哈梅内伊首先站出来称,伊朗将对此做出“严厉报复”,外长扎里夫指责美国此举是国际恐怖主义行径。
特朗普政府捅了个“马蜂窝”,结果还没有完全显露出来。在以色列,军队进入戒备;在美国,各主要城市发出恐怖袭击警报;驻中东美军进入戒备。美国内对特朗普此举的反对声也四起:一是要问责为什么特朗普不经国会授权就开战;二是担心此举把美国和美国人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美国人会在世界各地遇到严重伤害。
对苏莱马尼之死,人们多关注伊朗会做出什么样的报复,关心美伊关系往哪方向发展,中东局势会不会更动荡。其实,还有个重要问题:在这个时间点上苏莱马尼到伊拉克巴格达做什么?去年12月伊拉克发生美军事基地遇袭、美军反击、伊拉克人围堵美在巴格达大使馆一系列事件,苏莱马尼星夜奔赴伊拉克,应与伊拉克局势有密关。或者说,苏莱马尼此行是过来指导当地民兵武装反击美国的。
在很多人看来,2003年美国领导几个国家把萨达姆政权推翻之后,伊拉克一直控制在美国手中,但这并不是现实。美国在伊拉克最多驻兵过16.5万人,目前只有约5000人。奥巴马政府采取与中东国家平衡关系的政策,与伊朗等国保持和好态势。从2011年奥巴马宣布停止十年反恐战争后,美国一直想从中东撤军。2014年“伊斯兰国”极端势力异军突起,奥巴马政府不得不重新调兵遣将。特朗普上台后也想从中东撤军,想让驻扎伊拉克的美国大兵早点回家。但事态发展并不如美国心意。
这两年,在人们普遍关注美国和伊朗对抗以及叙利亚战争进程时,伊朗在伊拉克动手了。伊拉克2018年10月的选举改变亲美政治生态。总统萨利赫,是库尔德政治家;总理迈赫迪,是伊拉克什叶派人士。两位领导上台后,提出一系列让美国不安的决策。如今年6月开始,迈赫迪下令撤掉巴格达“绿区”的一些隔离桩,伊拉克人相对自由地进入该区域。“绿区”位于巴格达东部、底格里斯河以西大约10平方公里的区域,曾是萨达姆居住地和政府及各国驻伊使馆所在地。
伊拉克政治生态的变化还来源于各派民兵组织。这些民兵组织目前在伊拉克有8万人。剿灭“伊斯兰国”极端势力后,美国提出要就地解散这些武装,但他们仍然保持存在,部分民兵组织高官已进入伊拉克政坛,开始左右伊拉克政治进程。
这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当属“人民动员组织”。它是在2014年由伊拉克什叶派宗教领袖西斯塔尼一道指令组成的武装力量,指令把多股民兵组织整合到一起,抵御“伊斯兰国”极端势力扩张,其战斗力远超伊拉克政府军。2014年,“伊斯兰国”武装力量攻到巴格达城下,如果没有“人民动员组织”等武装殊死抵抗,极端势力拿下巴格达恐怕不在话下。2014年在摩苏尔出现过伊拉克两个政府军装甲师抵不过“伊斯兰国”极端组织800人武装的战况。
2018年底以来,伊拉克和伊朗两国元首频繁互访,就地区安全局势、能源合作等议题展开讨论并达成相关合作协议。进入2019年,伊拉克各地反美活动高涨。12月27日,美军驻伊拉克军事基地遭遇袭击,一名美国承包商死亡,多名美军士兵受伤。29日,美国对“人民动员组织”所属“真主旅”发动空袭,造成至少25人死亡,50多人受伤,其中包括“真主旅”的头目。31日,伊拉克人围堵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局势一度失控,美国不得不急调陆战队员增援。抗议的伊拉克人又迅速离开,很显然,这次行动是有组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