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客
最有态度的城市新媒体。为2000万城市奋斗者提供归属感,只有不甘平庸者才会喜欢的精神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大件事  ·  红牛“商标大战”,被深圳中院发回重审! ·  14 小时前  
深圳特区报  ·  明起,正式恢复! ·  昨天  
深圳大件事  ·  夜读 | 防止孩子学坏,父母需狠心管这3件事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客

2.8万亿,“基建狂魔”深圳又要修哪里?

深圳客  · 公众号  · 深圳  · 2021-06-02 19:57

正文


文 | 麦培浩

编辑 | oubalu

每天唤醒深圳人的,不是手机闹铃,而是楼下“铛铛铛铛”的修路声。修楼、修路、修地铁……接下来,深圳又准备“修”哪里?

5月28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了《深圳市2021年重大项目计划》,根据规划,2021年深圳重大项目计划涵盖了53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高达2.8万亿。

项目清单显示,2021年536个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金额为28264.9亿元,同比去年增加了2416亿元,计划总投资金额创下历史新高。项目数量同比去年增加了49个,增加10.1%。

换言之, 2021年的深圳,基建投入规模更高。 这也会给深圳带来更为直观的变化。


首先,深圳继续“疯狂”修地铁。

包括地铁12号线、13号线、14号线、16号线、20号线工程以及6号线支线二期、7号线二期、8号线二期及11号线二期等,此外还包括西丽综合交通枢纽、前海综合交通枢纽、深圳机场至大亚湾城际、深圳机场至坪山段、深圳至深汕合作区铁路等重大工程。

很明显,深圳修地铁的思路,一边是完善城市内循环,同时加重了与大湾区城际之间的联系。期盼多年的深惠城际快速轨道,终于提上了日程。


同时,深圳继续“疯狂”修路。

包括 滨海大道(深圳湾总部基地段)下沉改造、深汕西高速公路惠东支线、布吉南环路(西环路至禾坑路段)、海滨大道福州立交、坪盐通道、海滨大道一期A段(听海路-西乡大道)、宝鹏通道、深圳市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连接线、深圳湾口岸公共交通枢纽、福田口岸公共交通枢纽 等重大工程。

有人可能会奇怪,作为中国最为现代化、最崭新的城市之一,40年后的深圳为何还在做“基建狂魔”?其中一个理由是,深圳的基建正在不断完善城市的细节。 2021年深圳的修路,就是在不断补强,不断扩充。

当然,如此规模地修地铁和修路,深圳出行暂时性的阵痛,也还会继续。

▲图源/深圳交通

那么, 在2.8万亿的预算里面,有多少给了深圳最为短板的学校和医院? 这是深圳人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一次规划中披露的占比并不高,至少比起大型城市基建而言。

其中,公共教育项目有15个,占比为2.8%。包括:

皇岗中学拆建教学综合楼项目、黄贝中学新建工程项目、东湖中学改扩建工程、罗湖外国语学校全寄宿制高中新建工程、市第十八高级中学、市第二十高级中学、坪山高中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汕校区、深圳市柏朗思观澜湖外国语学校、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一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国际设计学院、深圳音乐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二期建设工程、深圳市第十五高级中学。

在有限的学校配比中, 高中和创新型的院校是重中之重。


医疗项目共20个,占比为3.9%。具体包括:

精准医学影像大设施、国际肿瘤放疗产业基地、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二期工程、华润九新与罗氏集团生物药国际化高端制造合作项目、百旺信应急工程建设项目、细胞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深圳乐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深圳市康复医院、深圳市坪山区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二期项目、坪山区第三人民医院项目、坪山区人民医院迁址重建、深圳润杰中医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深圳原子制造新材料基因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卫光生命科学园、宝安生物检测与诊断产业园、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康泰生物产业研发总部基地、医疗器械联合生产用地项目。

其中, 生物医药企业主导的产业扩张或新项目研发基地数量,高于政府主导的公共卫生医疗配套。

▲坪山区第三人民医院项目


如果算上高速公路建设、棚户区改造、旧改、城市更新、市政工程等基建项目,那么深圳2021年重大项目规划中,政府主导的基建项目就已经将近150个。占比接近28%。这些重大基建项目,不仅仅是未来几年拉动深圳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而且是为未来十年二十年深圳的发展打下基础。

这也延续了深圳多年来的一种发展思路: 保持以基建、房地产为代表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深圳GDP增长的贡献率。

必须承认,深圳依然需要基建。大型城市基建不断在完善深圳城市的细节,提升城市生活的效率。可以说,每一轮的基建,都会让深圳脱胎换骨,迎来质变。

但是,今天的深圳,是否依然需要基建和房地产,构成GDP增长的动力?这几年的数据告诉我们,深圳其实需要有新的发力点。


根据深圳统计局数据,2018-2020年,深圳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0.6%、18.8%、8.2%。以2020年为例,2020年深圳GDP为2.77万亿元,同比增长3.1%,高于全国的2.3%,领先国内四大一线城市。但是从“三驾马车”的贡献来看,深圳全市消费总额为8665亿元,同比下降5.2%;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高于全国的2.9%。

说明深圳的基建、房地产很硬核,但是 消费却在悄然疲软。

更直接的案例是,深圳在5G基站上的投入巨大。截至2020年末深圳5G基站就超过了4.6万个,比全欧洲的5G基站都多。但是如此巨大的投入,却没有实现相应的产业化。

以财政部前部长楼继伟在接受财新采访时的话来说就是:“现有5G技术很不成熟,几千亿的投资已经布下去了,运营成本极高,找不到应用场景,今后消化成本是难题。”

不过,在这份2.8万亿的规划表当中,我们也看到了深圳的“突围”。

在这次重大规划中,深圳重大基础科学研究有了突破,共有 7个重大项目

深圳中能高重复频率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深圳中能同步辐射光源、深圳市第五代移动通信试验网络、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工程(一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