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简单心理
Hi,欢迎来到国内最大的心理服务平台——简单心理!这里有最实用的心理学涨姿势内容,还有数百位全国顶尖的心理咨询师为你服务。应用商店搜索“简单心理”下载APP,随时随地获取心理帮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志红  ·  为什么你不敢做真实的自己? ·  2 天前  
简单心理  ·  直播预告|从0到1如何成为心理咨询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简单心理

我是一朵真正的白莲花,因为干过的坏事都被我忘掉啦~

简单心理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9-28 20:15

正文


“什么?我干过那件坏事?记不得啦!”


这样的话,耳熟吗?


这样的抵赖往往使人大为光火——你这个伪君子!你怎能不记得你猴年上的房,马月揭的瓦?你偷的鸡,毛还在我眼前飘,你摸的狗,声还在我耳边嚎!我现在回想起来,桩桩件件,宛如昨日。可恨我当时没带记录仪,否则哪容你当我面扯这种谎……


等等,他或许真的记不清了……因为,作为一个人,他“罹患”了“失德失忆症”(unethical amnesia)




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的玛丽亚姆·科查吉娅(Maryam Kouchakia),和哈佛商学院的弗朗西斯卡·吉诺(Francesca Gino)在五月份的PNAS上发文报告了这种“病”。它一般在人们干了败德辱行的事情后“发作”,症状是选择性失忆——随着时间流逝,患者对失德之事的记忆将变得模糊疏远,直到完全记不清为止。与此同时,患者对同期做的仁义之事或平常之事尚能保持生动鲜明的记忆。 


这也解释了为何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比一般人更公正,自己的道德水准在平均水准之上——因为大家都十分努力地,忘掉了自己做过的坏事。 



这“病”是咋回事?


心理学、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研究者一直有个疑惑:干坏事明明会让人心里不舒服(psychological discomfort),为什么人们还是一再干坏事呢?


除非你是反社会人格,否则你一定会拥有一颗“良心”——又叫“自我道德观”(moral self-concept),在你做了自认失德之事后,这颗良心就会不断地折磨你,导致内疚、自责等负面情绪,令你难受不适。




人们是怎样克服这些情绪去继续反复作恶的?到底是因为“坏着坏着就习惯了”,还是人们找到了办法来说服自己“我没那么坏”? 科查吉娅等人一共调查了2109人,做了9个实验,得出结论:失忆大法好


他们发现,在回忆道德之事(Ethical)、失德之事(Unethical)、正向事件(Positive)、负向事件(Negative)和中性事件(Neutral)这五类事情时,失德之事的回忆是最模糊的,人们也最记不清自己做失德之事时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心理活动。


失忆之后,一身轻松,再不用面对内心冲突。当你不再记得做过的失德之事,良心就会还你安宁。你的大脑能成功抑制对坏事的检索,甚至能装得跟真正无辜者的大脑活动毫无区别。 


研究者还发现,虽然我们记不清自己干的坏事,却很擅长记住别人干的坏事(特别是别人对自己干的坏事)。结果人人都觉得自己是个正直高尚的人,好似一朵白莲落在污泥中,生生被周围人拉低了平均道德水准分。



“医生,请给我周围的人开这个药! ”图片来源:gotu.cc


科查吉娅还设计了好几个“陷阱”实验。


心理研究者都拥有一种特别的天赋才能,就是“让被试以为研究者很傻很好骗,但其实真正被骗的傻瓜是被试”。在这个实验中,研究者设计了很多种小游戏,掷骰子、抛硬币、组词游戏等等,这些游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研究者提供了真金白银的奖赏和极为宽松的监督,因此很容易通过作弊来赢钱


当然有人会沾沾自喜于自己发现了“游戏漏洞”,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研究者正等着他们作弊呢。


有时候,在游戏之夜过去两周后,参与实验的被试会接到研究者发来的调查问卷,问到了他们那天晚上的游戏内容,以及那天晚上他们吃了什么饭。


结果显示,比起诚实者,那些作弊者更记不清当晚的游戏细节——虽然对于当晚吃了啥倒是记得比诚实者还清晰那么一点。



比起诚实者,作弊者更记不清自己游戏中的过程和心情。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有时候,在游戏之夜过去三天后,被试会接到“再玩一次”的邀请,这次换了一种游戏——但仍然是有着可以作弊的“漏洞”。


结果显示,越是记不清“我在上次游戏里作弊了”的人,越可能在第二次游戏里继续作弊。



你能找出哪些相邻字母组成的词呢?研究显示,记不清自己在掷骰子中作弊的人,更容易在组词游戏中继续作弊。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那……还有得救吗?


没治。


失德失忆症,同样属于“人人都有病”的“疾病”系列。理论上任何失德失范的事,包括盗版,逃票,说谎,婚外情,小偷小摸,各种不端行为,都能诱发这种现象。“患者“将进入“伪君子”的行为模式,一边自认道德高尚,一边各种行为不端,而且神奇的是,还不会有任何心理上的矛盾冲突。 


因此,当你遇到一个一再欺骗、侮辱、伤害你的人时,不要指望“ta会记住ta曾对我的伤害,以后补偿我”。


Ta不会记得。牢记伤痛的,只有创口从未愈合的你,而已。



甚至丝毫都不觉得抱歉咧。 图片来源:giphy.com


说到底,“失德失忆症”这种现象与其说是“病”,不如说是一种适应机制。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的记忆是被建构出来“让自我感觉良好”的。假如某条记忆起不到这个作用,我们就不愿意“提取”这些记忆(retrieval of memories)。


我们需要一个正面积极的自我形象(self-image)。为此,我们不惜修改、删除、构建我们的记忆,以使记忆中的自我符合“理想中的自我”——一个有原则有道德的好人——方才罢手。 


有那种“难以忘怀”的坏事吗?也是有的,假如你干的坏事后果严重、影响深远,你的理性就会不自觉地反复分析权衡,要对此事“失忆”也就更困难些。不过,有时候,后果特别严重,也可能使人更有动机、更加努力地去忘记——我赌博,我打架,我坑蒙拐骗,我杀人放火,但在我心中,我是个清白无辜的好人。(看我真诚的眼神)



谁知道呢。图片来源:gifwave.com



这篇文章来自我们的好朋友:


果壳网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些啥玩意儿的果壳
我觉得你应该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