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高管会(ITGGH13)----与一群浪漫而有思想的IT高管同行,一同分享那些有价值、有意思的观点和事!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事业,咱们的IT高管社区。合作联系:[email protected]
来源:人民前线(ID:njjqrmqxb)| 作者:范成军、丁勇、倪超
9月10日凌晨2时37分,101岁的开国少将、原南京军区副政委张玉华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
▼那个在2015年“9·3”大阅兵上,以一个标准军礼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将军走了。
▼那个在2016年农历猴年春晚《将军与士兵》小品最后,坐在轮椅上被搀扶着站起来,面向全场庄严敬军礼的老将军走了。
▼那个1986年离休后一直乐善好施,帮助全国各地困难群众,支援灾区人民的“慈善将军”走了。
9月16日上午,张玉华老将军遗体在南京火化,遵其遗嘱,只有老将军的直系亲属和老干部服务处干部及身边工作人员到现场送别。老将军说,“丧事从简,要办出个从简的样子”。我们未能到现场送别,更没有照片留存!
张玉华,山东省文登县人,1916年出生,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胶东天福山起义,历任连队指导员,大队政委,团政委,师政委,副军长,沈阳军区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沈阳军区炮兵副政委、政委,武汉军区副政委,南京军区副政委、顾问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早在2001年,老将军就已写好遗嘱,并三次修改。
这份遗嘱名为“我的后事留言”,内容有两页A4纸。
他说:“我活着为人民,我的后事也要为人民着想,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不去做于死者无益、于活者有损的事。”
含泪摘录其中——
1、不发唁电、唁函;
2、不设灵堂;
3、不开追悼会;
4、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5、不举行最后致哀仪式;
6、不要花圈、花篮;
7、不要挽帐、挽联;
8、不收礼品、礼款;
9、不要寿衣、寿鞋;
10、不用骨灰盒。
1、可留张遗容照片;
2、可将遗体解剖研究;
3、可捐献有移植价值的生理器官;
4、可取出腹内子弹,装入瓶内留给后代做“不忘过去”的纪念物;
5、可用纱布将骨灰包好,埋在一棵树下,起点肥效作用,注意防止水土流失污染环境;
6、可绘制要图,让后代有机会看看那棵树的成长;
……
1、凡是公家的一律如数退还,需要赔偿的则坚决按照制度规定办;
2、属于借用的,无论公家的或者私人的一律物归原主;
3、属现金(存款)捐给老家张皮村小学,作为当年父母所设“张皮村小学华华奖学基金会”的积累;遗物捐献给天福山起义纪念馆;
……
生前,老将军有个幸福的大家庭。五个儿女,子孙满堂,曾孙辈最大的十多岁,最小的才一岁。老将军还特意立嘱,“我的后代,要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真乃楷模。
字字深情,令人起敬,如涤心灵。
这遗嘱,是老将军经历风雨洗礼后的做人准则与行为规范。
功勋卓著的老将军,没有留下金,也没有留下银,却留下了比金银更加珍贵的精神财富。
张玉华老将军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这个军礼和一生的奉献,却永远烙印在了我们心中。
他生前多次说,他的心中有3个妈妈,第一个是他的生母,第二个是养育他的人民,第三个是培育他成长的党。对第一个妈妈,他非常孝敬她。对第二个妈妈,他永远也报答不了,但只要他有一口气,就要为人民做事情。对第三个妈妈,他的信念是,要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
历史与现实的价值、信仰与人性的真实,在他身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一个有着8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始终不渝地践行党员的诺言。单说他的遗嘱,没有慷慨激昂的词语,朴素直白中流露出无比坚定的崇高信仰和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2016年2月29日,《人民日报》登载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等文章,老将军当晚就召集身边工作人员和在南京的子女开会学习。他还特意打电话给远在北京、沈阳的子女们,要求他们积极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弄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把握共产党员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
从1986年离休后,他的工资留60%,其余40%都捐出去了。他说:“我就想不通有的人有了几十万想百万,有了百万想千万,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我留十万二十万就够啦!所以是领了工资就捐,再领再捐,我是年年捐。”30多年来,他用自己大部分收入,给西到新疆、西藏,南到海南岛,北到东三省的贫困群众、学校捐款近百万元。2012年,他荣获“中国好人”称号。
老将军自己生活十分俭朴,却捐赠大米近20万斤。他一件衣服穿很多年,他的袜子有补丁,他的手表从上世纪70年代戴到现在去世。有一次,老家亲戚送他一幅刺绣,工作人员问他要不要裱一下,他却直接用胶布粘在床头上方的墙壁上。
▲这是他睡过的床,床头有个大窟窿,只是用胶带封住。
▲这是他穿过很多年的衣服,有的已经磨破。
▲这是他用了很多年的眼镜、放大镜和手表。
每天坚持阅读,是老将军从年轻时就养成的习惯。其儿子张建文介绍,读书看报是父亲每天的必修课。除此以外,还每天写日记、记笔记,80多年从未间断。这几年,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将军读书看报略显吃力,大部分是在床上完成,但写日记、记笔记都要端坐在书桌前。
老将军生前就爱在院子里种些青菜、茄子之类的小菜自己吃,只要一提起如何养生,便会滔滔不绝地讲起他自创的一套健身16字口诀:“运动健身、饮食健身、卫生健身、乐观健身”,来人必送自我保健的汇总材料。虽然小礼物并不贵重,却饱含老将军的真情厚意。
如今,老将军离别,依旧不忘奉献,将自己一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9月10日凌晨,老将军去世后,南京市红十字会眼库的工作人员赶到南京总医院病房,向老将军的遗体鞠躬,摘取了他的眼角膜。据悉,虽然老将军已是百岁高龄,但眼体结构良好,老人的捐献遗愿得以实现。
他23岁第一次参加战斗,是“天福山起义”的领导人之一,曾参加过胶东抗日第一仗——雷神庙战斗。此后,他参加了14年抗战,解放战争中的四平攻坚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战争。战争中他三次身负重伤,还有一颗子弹在他体内残存77年。他曾写“后事留言”说,“离世后可取出他体内的那颗子弹,装在瓶子里留给后人,作为‘不忘过去’的纪念物”。
▲留存张玉华老将军体内77年的子弹。
按其遗愿,老将军的子女将给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昌小学(以前叫张皮村小学)捐款10万元,作为华华奖学基金。
老将军的子女将于9月17日前往天福山,将老将军的骨灰撒向当年的起义地。
老将军的离去,留下太多的悲伤。
▼得知张玉华老将军离世,其所在颐和路社区的上百位居民自发前往家中,希望能送老人最后一程。
▼从1986年开始担任淳小等10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每学期开学,老将军都会给孩子们进行传统教育,还总会买些学习用具发给品学兼优和家庭困难的学生。那些听惯了老将军讲传统的小学生们,自发前来悼念,以后他们再也听不到张爷爷讲故事了。
▼许多受过老将军资助的老人、残疾人和低保户,看到电视、广播或微信后,都自发前来吊唁。据知,老将军生前,整个颐和路社区受过其资助的家庭就有 60 余户。
▼曾被老将军捐助过的大学生,写来长长的信,看完让人泪目。
▼还有人通过诗歌的方式缅怀老将军,这是大家向老将军致敬,向一个时代致敬。
悼张玉华老首长
吴健军
风卷残云
雷惊天边
挟一缕厚德之魂长逝
举座悲咽
战火烽烟
染血枪林
生前身后清风两袖怀瑾握瑜
廓然无累
唯体内七十余年留存之弹
予后世子孙万古丰碑
君未埋骨青山
有青山之志万古长青
君埋骨长青树下
未有不渝矢志随死而渝
春秋往复竹枝节节而长
岁月涤洗凡尘俗世淹没而难闻
独君之皎皎
任夜静茫茫
微微一笑而对万里长空
▼更多的人,只能通过朋友圈表达对老将军的哀思。
张玉华老将军走了,留下了一份平平凡凡、安安静静为理想奋斗的传承,留下了一个从从容容、坦坦荡荡为事业奉献的典范,留下了一股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力量。
向老将军致敬!
来源:人民前线(ID:njjqrmqxb)| 作者:范成军、丁勇、倪超(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 张玉华:从胶东走上革命之路
我1916年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文登营乡张皮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我在家里的五个兄弟中排行老四,家里的地不够种,于是就让我去上学了。我从1923年秋开始上学,后来我以考分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文登第一小学,我在那里只读了半年就获得了高小毕业证书。此后我又到荣成乡村师范读书,在那里我被列为建党发展对象。乡师毕业后,我开始了小学教员的生活。
1935年春,我的一位乡师的同学找到我,说“我是来发展你加入共产党的,我知道你思想进步,符合党员条件,只要你同意,现在就入党。”就这样,我没有办理任何手续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便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开始了革命生涯。
1937年秋天,党组织安排我到大水泊河北村小学当夜校教员,我在那里开始做天福山起义的准备工作。1937年12月23日,我和胶东特委的几位领导同志登上天福山,进入玉皇庙内,其他起义人员陆续到达,参加起义的共八十多人,其中一部分是1935年胶东“一一四暴动”失败后在昆嵛山坚持武装活动的红军游击队员,一部分是已经入党和思想进步的教员、学生、知识分子,一部分是经党组织营救刚刚从国民党的监狱里释放出来的同志。24日,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同志主持起义仪式,宣布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正式成立。这是胶东地区的第一支抗日武装,起义部队编为第三军第一大队,共六十多人,大队长于得水,政委宋澄,下辖三个中队,我任第一中队指导员,从此我正式参加八路军。
起义仪式后,特委召开大队中队干部会议,理琪给我们讲红军的战术原则和战场纪律,他讲在敌强我弱的游击战争中要贯彻“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他又讲打仗要注意节约子弹,做到“三打三不打”:见到敌人打,见不到敌人不打;敌人靠近了打,离得远不打;瞄准了打,瞄不准不打。他还讲在战场上要做到“两个不扔”:活不扔枪,死不扔尸。他特别强调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要起模范作用,做到“两前两后”: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还讲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政工干部又留下开了个政工会议,他主要强调政工干部的模范作用,说红军的政工干部在部队的威信要高于军事干部。这是我带兵打仗的入门课。
年轻时的张玉华
我打的第一仗是雷神庙战斗。1938年2月12日,胶东特委部署攻打牟平城,摧毁伪政权,第一大队担负攻城任务,第一中队于13日拂晓从南门攻进城内,冲进县政府。我从伪军手中缴获了一支七九马步枪和一百发子弹,从伪县政府一个科长身上缴获了一支匣子枪和一百二十发子弹。我把匣子枪给了中队长,子弹给了大队长,那支马步枪就自己留下了。攻城结束后,大部分人员转移走了,我们二十多个干部集合在离城二里路的雷神庙开会。中午,先是日军飞机在上空盘旋,接着日军汽车开到雷神庙附近,五十多个海军陆战队员把雷神庙包围了起来,我们固守反击,打退了敌人的五次冲锋,敌人一直未能进入庙内。我原来的那支步枪打得拉不开栓了,于是就换了新缴获的那支马步枪打。到黄昏时分,敌人仍久攻不下,担心我军天黑后有部队增援,便爬上汽车,带着伤员、尸体溃败而去。我们坚守在庙内的二十多人,三名女同志隐蔽在侧厅内没有受伤,男同志当场牺牲一人,其他大多数轻重不等都负了伤。撤出战斗时,我和理琪、宋澄、李启明在一起,四个人中我的伤最轻,只是一个手指受伤,我背着负重伤的理琪,左胳膊被打断的宋澄搭着我的肩膀,我的两支步枪由脸部负轻伤的李启明背着。走了二里多路,理琪因流血过多牺牲了。我因为在这次战斗中的表现,受到胶东特委军政委员会的通令嘉奖,并授予战斗奖章一枚。雷神庙这一仗,震动了胶东,日本鬼子不仅可以打,而且可以打败,胜利的消息一天传到牟平,三天传到全胶东,抗日烽火迅速燃遍了胶东半岛。
天福山起义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胶东地区的党组织和抗日武装力量发展很快,党中央给予充分肯定,中央书记处1939年5月13日给北方局、山东分局的《中央关于胶东工作的指示》中说:“中央认为胶东党在仅仅五十余个同志努力之下,年余发展了数千党员,创造了六七千人的党领导的队伍,这是伟大的成绩。”
1939年初冬,山东省委书记、山东纵队政委黎玉率纵队司、政、后和省委组、宣、青、妇等部门领导同志一百多人来胶东考察工作,到年底考察结束,下年初需回鲁南。支队决定派我们第三营作为交通营执行这次护送任务,我当时担任第三营的教导员。我知道这个任务责任很大,黎玉是省委和纵队的主要领导人,其他同志也都是部门领导人,必须保证他们的绝对安全。我还知道,这个任务风险很大,黎玉来胶东时只有一百多人,加上胶东党、政、军、群到上级开会的和调学的干部几百人,一行近千人,再加上第三营的一千多人,整个队伍共有二千多人,还有几百匹骡马驮运通信器材、印刷器材、照相器材、医疗药品、文件资料和胶东特委送给陕北、太行和省委、纵队的黄金。胶东招远出黄金,在全国是有名的,招远金矿当时是由我们控制的。我们送出去的黄金就捆到连上干部的腰里,用米袋子捆在腰里,人只要活着,金子丢不了的。
张玉华夫妇
这么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要通过敌人的几道封锁线,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结果还好,因为随行电台不断和沿途军队联系,各个部队都做了周密部署和应急准备,所以没有发生大的险情,只是在通过胶济路时,敌人军车在铁道上面巡逻,我们就从铁道下面涵洞里通过,也居然没有被发觉。这次护送日伏夜行整一个月,才到达鲁南目的地。
接下来,第三营参加了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指挥的孙祖战斗。敌人为摧毁我抗日民主政权,破坏沂蒙山区南部地区根据地建设,集合沂水、朱位、东里店、铜井、莒县等据点的日伪军,大举向沂南县的孙祖镇进攻,第三营在九子峰担任阻击任务,先后打退敌人九次冲锋,取得毙伤日伪军三百余人的战绩,第三营受到徐向前司令员的嘉奖,他亲自下令奖给第三营九挺机枪和七千多发子弹。我在这次战斗中再次负伤,一发子弹从右腕打进,钻进了腹部,这颗子弹至今还留在我的体内。我当时受伤之后,是当地的老百姓用担架把我从战场上抬下来的,抬下来之后就住在老百姓家里,吃老百姓家里的饭,所以我至今忘不了那里的老百姓,是他们给了我又一次的生命。
后来,第三营奉命护送抗大一分校百余红军干部返回胶东,我因负伤被留在了鲁南,从此再也没有回过胶东作战。
伤愈之后,我主动选择了去抗大一分校学习。在那里,我学习了军事政治理论、哲学唯物论、军事战术、政治经济学、中国近代史等等,把实践的经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对中国的问题有了比较条理化、系统化的理解。半年多的学习结束之后,我被任命为山东纵队特务第一团政委。当时,鲁南的根据地不断扩大,但是有一颗钉子始终难以拔掉,这就是地主武装头子刘越松凭借坚固的宅院围墙死守着的侍郎宅。11月,特务一团去攻打这个据点,挖了五十多米长的地道通到围墙东南角炮楼的下面,六百斤土炸药装进四十个布口袋,堆在最里头,上面放三十斤黄色炸药,再装上雷管导火索,用一百个布口袋装土堵紧,一下子炸开了围墙,拔掉了这颗钉子。这次采用挖地道的办法,用土炸药进行爆破,在山东纵队是第一次。
张玉华将军参加2015年“九三”阅兵式
1941年7月,特务一、二团合并为山东纵队第一旅第三团,我继任政委,在此期间我打过一次恶仗——苏家崮战斗。当时,第三团早到了日伪军六千多人的合围,第三团大部分突围出去了,只有第一、四连和第五连的一个排没有脱险,被几千日伪军围困在苏家崮上,同敌人展开拼杀。指战员打得十分顽强,共击毙敌军四百多人,自己也伤亡二百四十多人,我是那场战斗的幸存者。那场战斗中,顺利掩护了山东分局党校。
到了1942年7月,鲁中军区成立,我任军区后勤处政委。后勤的摊子很大,下设许多科室,下属许多工厂、医院,点多、线长、面宽,大都是非战斗人员。后勤的责任也大,担负着军区部队的枪弹、被服、药品、粮食的供给任务,这关系着指战员的生命安全和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后勤的目标更大,后勤机关和所属的兵工厂、被服厂、医院等单位的位置在根据地中心区域,是敌人千方百计寻找和袭击的目标,很容易遭到敌人大部队的合围和清剿,这里打的仗大多是突围战、伏击战,不打则已,打起来都比较大,这个后勤处政委我一直当到抗战胜利。
【投融资项目征集】商业计划书请发送到IT高管会邮箱:[email protected],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简介、行业分析、市场痛点、功能介绍、团队介绍、竞争对手、盈利方式、融资计划等。
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或主页面的菜单,加入IT高管会-51私董研习社!
-----------------
IT高管会:与一群浪漫而有思想的IT高管同行。
欢迎与我们一同分享那些有价值、有意思的观点和事情,公众账号:ITGGH13
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或主页面的菜单,加入IT高管会-51私董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