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月谈
“中华第一刊”《半月谈》的官微,每天帮你分析时政大事,品读社会人生。您的时事政策顾问,学习生活益友。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半月谈

看看你的朋友圈,这些热词还在吗?

半月谈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1-17 16:34

正文


等你点上方蓝字关注都等出蜘蛛网了

中等收入群体:被誉为社会最大的稳定器,呈现出收入稳、学历高、个性强等特点,多是新媒体中的活跃分子。微信朋友圈因独特的“圈层”文化,其传播的热门话题往往容易引起群体共鸣。


  2016年以来,房价、聂树斌案、校园霸凌等热点事件及话题在朋友圈内广泛传播,引发“中产”强烈关注。他们在讨论热点事件中,对于公正、法治、生态等的渴求之声越来越高。


【关键词】“房价”、“股票”


  在上海一家证券公司工作的陆璐,自留洋回国已经3年。虽然在家乡安徽拥有自己的住房,目前年薪20多万元,却称自己买不起上海的房子。


  2016年以来,她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最多的便是有关房价的文章。在最近一次转发中,她附上评论“未来有房子的人与没房子的人财富差距会越来越大。年薪80万元不如在京沪有个三五套房子的。房价涨上去后,楼市可能就是有钱人的游戏,可以换可以卖。没有房,就别想搭上这艘船。”


  UC此前发布了“中产”大数据报告,对“中产”关联热词进行分析。“楼市”“股票”“消费升级”成为热度居前的关键词。




  “中产”对于房产、股票等财产性收入的关切,主要源于容易“掉下去”的变数催生的群体不安和焦虑。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分析,一些大城市的高房价,超出了很大部分中等收入群体承受的能力。频繁变动的股市,容易造成对中等收入群体财产性收入的“洗劫”。因此,当前“中产”对身份、手中的财富有着极强的不安全感,犹如行走在钢丝上,充满变数。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CEO汤继强等专家认为,增强中等收入群体的确定感和归宿感,要在多个领域破题:


  一是加快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增加中等收入者的工资性与财产性收入。推进结构性减税,加快个人所得税改革,减轻中等收入群体的实际税负;


  二是完善资本市场分红制度,加大对中小股民的分红让利,并加强保护城乡居民的财产权,使中等收入群体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与抗风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新“中产”崛起,国内消费结构正从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转变。


  在北京生活的80后苏女士尽管一句德语都不会,却用谷歌翻译在德国网站购买了一台净水装置。她和丈夫都是IT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家庭年收入约80万元,养育两个孩子。她说,跟孩子有关的东西她一律选择海淘,使用的都是国际知名品牌。“奶瓶是日本的,奶粉是荷兰的,手推车是美国的,做米糊用的也是进口的破壁料理机。”


  随着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变化和金融市场改革,中国居民家庭收入有望进一步提升,“中产”规模有望加速扩容。当前亟待深化相关领域供给侧改革,让这部分群体敢于消费、乐于消费,为经济稳增长提供强劲驱动力。


【关键词】“雷洋案”、“聂树斌案”


  程雨是一名在北京拥有住房的国企员工。北京雷洋案发生的那段时间,他通过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密切关注事件进展。他打开一篇文章《恐惧,你我都可能是“雷洋”》说:“文章击中了我们的内心。名校本硕、体制内单位等标签反映出的身份地位、在社会中的阶层与我们太像了。”




  在一个以“中产”群体为目标受众的媒体公众号上,自2016年5月7日雷洋案发生但尚未被媒体曝光之日起,至5月16日,共10天时间内,其推送的文章中浏览量最高的是与雷洋案相关的,高达4.9万次,是日常文章浏览量的近4倍。


  “中产”群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对公共安全的重视是让雷洋案不断在舆论场滚成大热点的关键因素之一。


  与其他群体有所不同,“中产”在诉求表达上更为直接。最高人民法院宣判聂树斌无罪后,许多人在微信朋友圈转发讨论“如何让正义不再迟到”,他们大多就是“中产”群体。




  在安徽省合肥市某事业单位供职的李瑾认为:“这是一场令人震撼的宣判,冤案终于得以昭雪。我们看见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成果,更树立了法治信仰。但面对年轻生命的逝去,更需要反思如何完善冤假错案防范、纠正机制,让正义不再迟到。”


  “中产”的发展,不仅要有公平正义的社会思想氛围,同时要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和程序规则。未来亟须加快推进行政执法与司法等领域改革,营造安全公平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霾”、“北京蓝”


  梳理2016年“中产”的朋友圈可以看到,贯穿一年始末的热点事件便是一轮又一轮的“雾霾摄影大赛”及“蓝天摄影大赛”。


  除夕期间,60多个城市空气质量“爆表”,从东北到西南,从首都北京到边陲小城,大家纷纷在朋友圈晒起了春节霾。前不久,大范围雾霾再次笼罩半壁江山,朋友圈内再次掀起新一轮吐槽,要么说雾霾看不见人啦,要么说赶紧买净化器回家呆着等等。




  每当雾霾“消停”了,朋友圈内就会掀起一轮“蓝天摄影大赛”。毕业于北京,在江西一国企工作的郭莱已经习惯通过朋友圈了解北京的天气情况。“北京的朋友们尤其爱晒天气照片,一旦雾霾天或者是透亮蓝天,大家就像排队似的在朋友圈内发照片刷屏。”


  北京一家互联网企业的产品经理李玮这一年仅仅发了24条朋友圈,其中近一半与雾霾、蓝天相关。他说,关注雾霾,就是关注环境、关注健康,其实质是公众对于自身生存权、健康权的高度焦虑与频繁诉求。


  一次次的重度雾霾天气,以及“中产”谈霾色变的群体性心理恐慌,折射出我国绿色发展之路任重道远。未来,各级政府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大气污染治理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坚持不懈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

 

【关键词】“高考减招”、“校园霸凌”


  在“中产”的饭局上、朋友圈群聊里,孩子是绕不开的话题。


  在北京一所私立学校工作的梁先生初为人父,儿子还未满百天,他已经开始用中、英、法三种语言给儿子读绘本,还准备换房子、报早教班。“赚的钱都花在孩子身上了,两口子年薪30多万元感觉紧巴巴的。”


  2016年上半年,江苏、湖北等地有家长反映因指标外调导致地方高考“减招”,引起了网上热烈讨论。


  在朋友圈中有关该事件的讨论中,“中产”集中表现出对教育公平正义的诉求。手机用户“zhoufm”留言称:“决策过程的程序正义,是走向社会公正公平的必由之路。”


  如果把社会比作一个金字塔,“中产”群体就是塔上最勤奋的“蜗牛”,他们只有奋力向上才能保证自己不掉下来。实际上,真正使“中产”焦虑的是阶层固化挤压上升通道。“中产”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对下一代能否维持“中产”或向更高的阶层流动没有信心,才会变得越来越焦躁。




  2016年,刷爆朋友圈的教育热词还有“校园霸凌”。


  北京“中关村二小事件”曝光以来,白领杨依在微信群里与朋友们进行了多次讨论。“这些年曝光了多起校园暴力事件,家长们对孩子在校园的安全都很担忧。希望这次事件不是简单地息事宁人或指责当事方,而是以此为戒,思考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并引导他们体会爱与尊重。”


  “中产”群体深信,教育是改变命运的主要路径。他们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并且希望通过同样的路径让下一代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一项高达4万例的抽样调查显示,仅3%的中等收入者有移民的倾向,但30%的中等收入者有送下一代出国留学的意愿。

 

【关键词】“国产电影”、“大师远去”


  朋友圈不仅成为“中产”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他们分享生活与观点的交流平台。


  “每次有新电影上映,都会刷刷朋友圈看看大家的点评,通过口碑决定要不要去看。自己观影后,也会在朋友圈内发表些短评与大家分享。”湖南省一民营企业公关总监王湘宁说,2016年最打动自己的国产片是《湄公河行动》,起初因其为主旋律故事,并没计划去看,完全是受一波又一波的朋友圈好评影响,改变刻板印象,走进了电影院。




  如今,睡前刷一遍独立影评人的公众号文章已经成为王湘宁的一种生活习惯。在她微信订阅的21个公众号中,1/4与电影相关。她打开了一篇名为《2016年竟然有这么多好看的国产电影》的公众号文章兴奋地说:“这18部院线电影,我看过12部,各自都有亮点。”


  2016年,国产电影在“中产”朋友圈中激起的一层层涟漪充分证明,勇于开拓创新,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电影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这也将增加我国在全球文化市场上的话语权,并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提供强大的助力。


  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回眸2016年,中国文艺界一些熟悉又亲切的大师身影,永远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中国之莺”周小燕,著名作家杨绛……




  在杨绛先生去世的当天,不少“中产”纷纷在朋友圈转发此消息,称其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最隐的士。“她清新淡雅,足够有定力,远离政治,贴近人性,不随波逐流,算得上浮华世界的一位‘隐士’。这大概是我们钦佩她的根本原因。”北京市某国企员工于沉在杨绛先生去世后,连续多天发了11条朋友圈,包括读书笔记以及如上的一些感想。


  大师远去,精神永泽后人。唯有秉承勉诫,砥砺前行,才是对大师们最好的纪念和传承。   


除了这些

你的朋友圈里

还有哪些关键词?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

作者:张紫赟 叶建平  毛一竹


监制:孙爱东

编辑:魏春宇 郑雪婧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