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普华永道
普华永道中国官方公众平台,欢迎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节课  ·  《三节课独家·9周年学习手册》免费领 ·  2 天前  
91产品  ·  20个小红书官方给的工具 ·  昨天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AI 时代:不会用 AI 的产品经理将被淘汰? ·  3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55岁雷军,喜提抖音3000万粉丝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普华永道

【金融视点】金融工具新准则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挑战与机遇

普华永道  · 公众号  ·  · 2017-10-30 18:01

正文



新准则的实施,有利于引导金融业务回归本源,防范化解当前的金融风险,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2、23、24号修订版》(以下简称“新准则”)的核心理念使得风险管理目标与财务报表信息趋同,导致财务报表能够及时捕捉与反映风险因素及其变动的信息,对金融行业的风险计量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金融机构赢得新的竞争力创造了机遇。在当前背景下,新准则的实施,在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的导向下,有利于引导金融业务回归本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预期信用损失与信用风险计量与管理能力的提升


新准则要求按照“预期信用损失(ECL)”计提减值,这让金融机构在构建符合减值模型时面临一系列挑战:

  • 由于部分资产在历史上较少出现真正意义的违约案例,样本数不足以支持构建预期信用损失的统计模型;

  •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中的一二三阶段触发条件对金融机构的贷/投后管理与风险预警提出更高要求;

  • 新准则要求在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模型中考虑未来经济状况因素,将未来宏观经济趋势体现到减值估计中,这对于金融机构的宏观策略研究和风险预测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

  • 信用风险相关的数据要求较高,减值模型不仅需要每笔债性资产的历史评级信息来支持信用迁移估计,而且还需要用每笔债性资产剩余期限内各现金流时点的摊余成本信息来计算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这对金融机构的数据与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债权资产在购入时点开始就需要计提减值,以及时客观反映存在的信用风险,对现有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考核标准带来冲击。


总体而言,除了银行业在过去近10年里逐步依据巴塞尔资本协议标准建立和完善内部信用评级和计量体系之外,其他行业的信用风险识别、计量和管理仍比较粗放,无法完全满足新准则中对于减值模型的技术要求。尤其是泛资管行业,过去几年的野蛮生长以及去年以来不断增多的信用风险事件证明,非银金融机构信用风险识别能力不足,其风险评价体系对信用风险的揭示并不全面。


而新准则的实施,通过财务报表及时反映资产质量和信用风险状况,将推动金融行业建立以内部信用评级为基础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应对信用风险事件和信用损失的能力。而且,减值结果不仅应作为风险管控的重要抓手,以拨备后利润的形式纳入到考核中,亦应进一步嵌入到贷/投前准入和风险定价的过程中。


信用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甄别风险资产的能力,选择与自身风险偏好匹配的资产,并减少信贷和投资损失;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利用风险计量能力来差异化定价,获得必要的风险对价,从而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新的会计分类会使得风险计量与监管资本标准发生相应改变


现行的风险与监管资本计量均是基于资产的持有目的和会计分类的,通常对持有至到期(HTM)资产重点考虑信用风险,对可供出售(AFS)和交易类(HFT)则是主要计量其市场风险。在新准则下,摊余成本计量的资产仍然将体现为信用风险,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FVPL)类资产则体现为市场风险,而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综合收益(FVOCI)类则需要同时考虑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


新准则的金融工具分类基于商业模式和现金流测试结果,将使得金融机构的资产分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所有权益金融资产将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以反映市场风险变化,而且大量非标债权资产将由现行准则下的信用风险转为新准则下市场风险计量。


这些变化体现了新准则对于非标资产面临风险的全面捕捉,还将非信用风险因素(包括基准利率风险、隐含的期权风险、标的资产价格风险等)一并纳入计量范围,因此对于现有非标资产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形成很大冲击。毕竟,传统上非标债权资产的管理主要是针对信用风险,持有目的也多以持有到期为主,并不太关注利率和股权价格的影响,而非上市股权投资则多以成本法计量,并不反映价格波动风险。


因此,如何充分识别金融资产中的所有风险,包括信用风险、资本市场利率风险、无活跃交易非标资产的股权价格风险与基准利率风险、以及非标合同条款中的特定风险,并将其反映到估值与风险计量中,将会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新挑战。


基于我们在国内市场的经验,在影响非标债权资产估值的风险因素中,市场利率部分贡献约80%,而非市场利率风险部分(包括信用价差、流动性溢价和特定风险等)贡献约20%,但后者往往并未充分在现有风险计量中覆盖。


此外,以上变化将会带来监管资本计量规则的变化。例如,保监会近日发布的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方案,在未来3年的三大任务26项工作中,就包括了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最低资本计量风险因子进行调整。但由于监管规则如何变化尚不可知,故对金融机构资本要求的影响仍有待评估。



新准则将改进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流程与内部控制体系


新准则对风险管理进行全面捕捉并反映至财务报表,这也会倒逼金融机构内部改进现有的风险管理流程与内部控制体系。


一方面,信用风险的识别、评估、计量和报告流程需要相应调整和优化,譬如更全面的内部信用评级覆盖,将预期信用损失的影响和考虑因素嵌入到信用资产的投前决策和投后管理流程。


另一方面,市场风险会更全面反映到估值模型和财务报表中,并对利润造成更大的波动影响。金融机构除了需要加强资产估值职能、方法和流程之外,为了更好管理利润波动,还需要对投资策略和资产选取标准进行调整。譬如,一般分类到FVPL类去的净值型基金和无重大影响的公开市场股票投资,由于对损益波动影响太大,有可能会减少配置比例。


由于以上方法、模型和流程的变化,需要相应更新公司规章制度,也需要进行数据和系统的升级改造,故会对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产生影响。同时,由于新准则的技术更为复杂,且其中还会融入内部信用评级以及内部估值等含有公司内部估值和难以市场对标的环节,也更加需要严格的内部控制程序保障。


与我们进一步探讨新准则给金融机构带来的影响,欢迎联系:



注:本文已刊登在2017年9月29日的《中国会计报》(微信公众号“中国会计报”)。


往期回顾:

【金融视点】浅析金融工具新准则实施后的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