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流失海外,一直都是中国人的心病。
曾有这样一个报道,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中,藏有164万余件中国文物,但这个数字并不包括海外私人收藏。
那具体有多少呢?
中国文物学会给出了一个保守值:
1000万件
!
昨天,这1000万件中的8件(也可算7件,有一件为现代工业品)以另一种形式“回家”了。
从3月2日起(至5月31日),“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后文简称“大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有9件展品来自中国。
一物一故事,这9件文物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
良渚玉琮
良渚出土了大量玉器,许多随着盗掘和贩卖流落海外,光美国的各大博物馆就藏有200多件。大英博物馆也拥有专门的良渚文化展室,参展的这件玉琮是大英博物馆唯一的良渚玉琮藏品,也是目前所见的最高玉琮,高49厘米。
沬司徒疑簋
该器1931年出土于河南浚县辛村的卫国墓地,后流散到英国。簋铭印证了《左传·定公四年》关于卫国初封情况的记载。
刘庭训墓文官俑
刘庭训是一位唐朝将军,死后归葬洛阳。1920年代他的墓被发掘,1936年大英博物馆购入了这批唐三彩陪葬俑,共12件。
元代的青花瓷盘
展览的第六个单元,
讲述的是公元900—1550年间的故事。
这个时代,艺术界简直“开了挂”,器物是一个赛一个的精美
。
但
中国的元青花,轻松秒杀其它艺术品
,成为这个时期的代表器物。
元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商周时期的镈
镈是东周时代
贵族在宴飨或祭祀时所用的打击乐器,与编钟、编磬配合使用。说得通俗点,
就是古代交响乐队使用的一款乐器
。
这件青铜器之所以能出现在展厅,
表明了当时中国的冶炼技术领先世界。
东汉青瓷六博俑
图片中手舞足蹈的这两位可不是在猜拳,而是在下六博棋!六博棋比象棋出现时间更早。
秦汉时期,六博棋十分流行,汉代的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都是六博棋的忠实粉丝。
龙首双耳瓶
上面的釉彩和图案都很中国,外形却非常西化,接近希腊罗马的风格。它可以让世界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中国产的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
展览的最后一个单元叫“我们创造的世界”,要求展品
必须在某种意义上和科技有所关联,于是,主办方选择了
制造于
深圳
的
太阳能灯和手机充电器
。这盏灯只需在烈日下暴晒8小时,便能提供100小时的照明,可以为世界上一些最贫穷的人提供电力。
插播个画外音:要是把它改装成充电宝宝,那小伙伴们不管去哪,都不用害怕手机没电啦!
2001
年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木槌和签字笔
每次大英博物馆巡展,最后都会留个“彩蛋
”
,这是“大英展”的一个特色,即选择一件特殊藏品作为第101件展品,展品往往由展出方博物馆自己决定。
这次的“彩蛋”是什么呢?
就是下面这套——
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木槌和签字笔
。2001年中国记者将它们从多哈带回,并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它们是中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刻的见证物,为重要的国家级文物。
说起大英博物馆中的馆藏中国文物,最著名的就是它↓↓↓
绘画长卷《女史箴图》。
(建议横屏看)
但这幅长卷“年纪大了”,身体“脆弱”,出不了门,见不了光,一直被保存在大英博物馆的库房中,很少露面,这次也没有参加百件文物巡展,实在有些遗憾。
此画作最早见于记录是宋徽宗时期,传世几百年留下了大量藏家的印章,最后成为了清乾隆皇帝的收藏。
1899年中国发生义和团事件,画卷被一英国军官盗走后以25英镑
(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000英镑)
的价格出售给大英博物馆。
这幅画卷并不完整,十二幅场景中的前三幅场景已经丢失,要想看完整版的话,可以移步故宫,那儿有十二幅
完整
场景的南宋素描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