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昨天那个话题,为什么在与他人沟通中,应该少点偏见,多点好奇?
事情是这样的,前天有个读者朋友反馈认识一个女生,突然说自己不喜欢某个历史人物,他很高兴,认为终于结识了一个有知识内核懂历史的女性,结果画风一转,说的是看言情剧认识的,对历史一丁点都不了解,这个就让网友很失望。
我昨天的文章《为什么男性特别厌恶肤浅的女性?》写的是,最好多了解她人,多倾听,不要轻易下评价。
今天再补充一下。
在个人观点方面,其实自古以来,一直分两个派别。
一个叫原本派,
一个叫启发派。
原本派就是要追根溯源,正本清源,通过考古,历史,多处比对,试图还原出最接近事实真相的东西。
启发派就是完全无所谓,只要自己得到启发了,哪怕原本是错误的,只要启发可以自圆其说有道理,就可以了。
你会觉得启发派就是胡说八道,感觉很无聊,是不是?
但实际上,启发派就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很多人喜欢讲论语,王阳明教的做人道理,各种感悟。
这些道理,感悟,真的是王阳明和论语的本来意思吗?
论语在古代没有标点,也就没法断句,断句没有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意思,截然相反,怎么去还原孔子本来的意思?
即便还原了,孔子是3000年以前的人,他本来最真实的意图,还能适应如今这个时代吗?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一个意思,显得孔子很坏。
加个断句: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百姓可以正常行动,就随便他们,不能正常行动,要教化他们。
立刻就截然相反了。
这两句到底哪句是最接近孔子本意的?不确定,不好说,没法讲。
而且哪怕最后确定了,孔子就是很坏的意思,愚民政策,客观事实真的如此,也要遵守吗?
这个就是原本派和启发派的区别。
很多人会以是否熟悉原本,作为一种自我优越感的来源。
一个人看史书,就说明这个人厉害,
一个人看电视剧,就说明这个人肤浅。
其实还真不一定如此。
发牢骚的那位网友自己也说了,他身边的女性朋友,不少世俗上的确很成功,高职位,高收入,但就是让他觉得可惜,并没有所谓的知识深度和文化内涵。
好了问题来了:
她们肤浅文盲没有知识文化,但是她们职位高收入高。
你深刻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但是你职位低收入低。
这个时候就形成了微妙的讽刺感。
反而你在亵渎侮辱你掌握的知识文化。
这是不是拜金主义呢?
不是。
古今的社会生态不同。
古代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可能真的贫困,比如徐渭,唐伯虎等人。
因为古代没有「文化产业」这个东西,他们就算有经世之才,写了书,画了画,也不能改善经济状况。
但是现代不同,你真的有文化有才华,能画出徐渭,唐伯虎那样的画,写出李白陶渊明那样的诗,出版类似的书。
那绝对是震惊中外的大事,绝对不可能让你贫困。
莫言余华贾平凹这类人,有一个是收入低的么?
好了,既然如此,为什么有人掌握了知识文化和思想深度,却收入就是不行,就是没有世俗上的成功呢?
说明他其实就压根没有知识文化呗,画不了画,写不了书。
他的个人优越感,远远超过了可以拿到的实际成果。
这种人其实比只懂看电视剧的人,要可憎多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看史书的人,是不是真的比看电视剧的人高明呢?
这个得看两个人产出的结果。
看史书,给不出见解,只有死记硬背,迂腐刻板,这样的人就很低级,一丁点也不高明。
一个看电视剧的人,发表的观点和见解非常深刻,这样的人往往非常聪明。
所以我才强调,不要着急给人下评价,听到对方说看电视看的,就失望了。
你应该问一句:
哪个电视剧啊,
具体什么事啊,
为什么觉得这人不行啊,
你欣赏什么样的人啊。
从这些问题,你才能敏锐的看出来,对方的真实水平如此。
而不是仅仅看文艺消费,就判断一个人的高下。
很多人的表现非常SB,并不是因为ta们阅读观看的东西很差,
而是ta一张口,表达的观点和措辞,让你觉得非常sb
现实中这样的人其实并不算太多,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独特的阅历,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耐心倾听,你会有很多收获。
-end-
更多精彩观点,欢迎点击关注
欢迎大家把我设置为星标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