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日本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水。
这是个擅长放水的国家,在货币领域发明了QE,央行直通财政部,可以直接购买国债,甚至能进场买ETF。
而这次放水计划,是要在2年后分批次向太平洋排放将近140万吨核废水。
我看了不少新闻,大概弄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2011年的事故中,海啸使大量海水涌入了福岛核电厂,后来日本又往堆芯灌了很多水用于冷却,这些水都沾染了放射性,成了核污水。然而直到现在依然有地下水和雨水流入厂区,因此核污水一直在增加。
东京电力公司的做法是在核电厂区内建大型储水罐,直接将这些污水装起来。当初的设计储量是137万吨,现在已经用了120万吨,快装不下了。
东电的计划是2年后一边净化一边向海洋排放,而这个决定在今天被日本政府批准了。
福岛本地和日本渔产业对此极力反对,中韩等周边国家也表示反对,美国说日本的处理符合国际标准...
我对福岛核泄漏印象最深刻的还是2011年抢盐大潮,那时我刚上大学,有天在小卖店买水,进来个大叔跟做贼似的,用一种犯了错语气问老板:有盐吗?
●
诡异的是这两天A股水产概念大涨,可能市场逻辑是以后越来越多人不敢吃海鲜,那内陆水产养殖理所当然的就成了替代品。
但我不明白獐子岛这烂货怎么也跟着涨了?扇贝也怕核辐射所以都听话不跑了?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概念也就几日行情,前阵子碳中和那么宏大叙事,涨得气势如虹,这两天相关概念股全线退潮。
搞笑的是,本月22日还是世界地球日呢,届时会有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美国还会宣布2030年减排目标。
环保有时候也不是什么好词,任何经济体都会经历高污染、粗暴式发展阶段。欧美产业升级了,就开始大肆宣扬环保主义,站在道德高地用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去约束别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排放权约等于发展权。
●
最近每天崩一支白马股的节奏,也没啥预兆,不管业绩利好还是利空,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高估值。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
《简短但重要》
提到三个原则,分别是:
①
贵的坚决不买
②
不满仓
③
看重业绩+确定性
现在看来这三个建议起码避险还是挺好使的。
今天被拿来祭天的是中国中免,没什么特别明确的利空消息,但下跌总会让大家更冷静,于是找出来几个理由比如:
代购圈被整治、五一后赴港免隔离、免税牌照会发放更多、一季度业绩不及预期等等。
我有个习惯,一大跌反而愿意去关注公司的好,给大家简单介绍下中免的情况:
中国中免已经剥离了旅行社业务,彻底成为一家免税公司。
拥有中国10张免税牌照中的3张,而且是唯二能在全国范围内经营免税业务的公司。
销售渠道包括:离岛免税、机场免税、线上直邮、市内免税。前三个渠道,重点都是绝对的老大——
覆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