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一年一度的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在四川宜宾召开。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
王勃华以“在逆境中砥砺前行”为
题来形容当下
的行业局势。
事实上,从资本市场的数据上看更为直观:
2021年,光伏行业再融资(定增+可转债)规模为856亿元,2022年触及999亿的高点,去年显著回落至573亿元。
截止目前,永久关停或延期的光伏项目已经超2000亿规模。
今年以来,基金出逃、恶性竞争、企业破产等一系列负面消息给光伏行业蒙上了阴影。在经历了资本市场深度回调后,目前光伏板块已经回到了2020年的水平,且尚未迎来反转时刻。
但光伏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依旧是确定性的,如何从低谷期识别优质企业帮助行业高质量发展是资本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
目前,中国光伏产业的产能占全球份额超过80%,成为全球供应链上最具影响力的行业之一。然而自2021年底以来,产能无序扩张所带来的供需失衡导致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下滑。根据CPIA 公布的统计数据,2024年1-10月,多晶硅价格下滑超过了35%,硅片价格下滑超过45%,电池片、组件价格下滑超过25%。价格下跌导致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亏损。
以硅料环节为例,2020年 - 2022年硅料的价格从底部的57元/kg涨到了最高点的307元/kg,而目前价格已经在40元/kg以下。今年三季度财报显示,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协鑫科技等硅料头部企业均有不同程度亏损,个别企业更是迎来上市首亏。
老牌头部企业的日子不好过,而被资本“催熟”的光伏新势力也面临上市难题。去年8月27日,证监会在官网上公告了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以及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的相关文件,包括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大额再融资需要提前沟通等内容。该政策出台后,光伏行业上市乃至融资热潮出现降温,已有企业陆续撤回融资申请。
关于收紧IPO节奏,一位资深券商表示,IPO收紧将意味着两大指标门槛大大提高:其一是企业的成立年限,二则是净利润指标。而“考核IPO企业成立年限的目的,在于判断企业是否为资本驱动。”
此前光伏行业中
资本涌入+技术骨干+地方支持
的“完美公式”可以通过一边不断扩产,一边不断融资,直至上市。而现在,政策希望这些企业去经受时间沉淀。
清晖智库创始人宋清辉在接受《中国能源报》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监管层从严审核未盈利的拟上市企业,要求其能够充分论证持续经营能力以及披露未来预计实现盈利的情况等。在光伏企业普遍亏损的背景下,企业IPO申请即使获得交易所受理,交易所也会进行严格的审核。”
据统计,截止2024年9月末,121家光伏企业总负债规模合计达2万亿元,约同比增长了12.73%,整体资产负债率为61.64%。而面临行业形势的继续下行,很多中小企业都会面临资不抵债的情况,某头部企业高管曾直言:“
能连亏三个季度的光伏企业,已经不多了”。
在此背景下,技术创新符合国家战略也是资本市场需要的新故事。
技术竞争在今年尤其激烈,10月,隆基绿能发布组件产品Hi-MO X10,转换效率最高24.8%。随后晶科就发布Tiger Neo第三代组件,最高效率也为24.8%。11月,爱旭在珠海举办会议以求共建BC产业生态,同期在160公里之外的深圳,天合光能发布新一代TOPCon技术并表示自家组件效率也能达到24.8%。
有行业专家表示,
“传统的非革命性技术并不具备融资价值,其投资扩产就是重复扩大再生产,价值不高,融资难度也就更大,只有先进技术才能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可以预见的是技术优势有望直接转换为资金优势。而头部企业的研发实力比中小企业更强,且在一体化成本控制和全球化市场布局上更有优势,这也是银行融资更向头部企业集中的原因。
但对部分中小型光伏企业而言,更具颠覆性的技术才能为他们提供新的可能,在电池技术路线的选择上,钙钛矿就是典型的案例。
被称为是光伏下一代技术的钙钛矿,单节钙钛矿电池、叠层电池理论极限分别为33%、44%。因此在行业二级市场行情惨淡的大背景下在一级市场仍能够持续密集融资。
特别是2024年二季度以来,钙钛矿光伏成为最热门的投资领域:共有6家获投企业,集中在天使轮、A轮、Pre-A轮,平均融资金额为7000万。近日,协鑫光电更是宣布完成近 5 亿元C1轮融资。
宁德时代、京东方、比亚迪、丰田等
跨界玩家们也正蜂拥而至。
钙钛矿被主流机构们寄予厚望,根据ITRPV预测,钙钛矿叠层电池有望在2025年大规模量产,成为行业技术变革的“元年”。但至少在现阶段,钙钛矿叠层电池寿命短、稳定性差、效率衰减过快等问题,尚未完全得到解决。钙钛矿的“天赋”到底能不能如期兑现也需要时间来考证。
技术创新是开启光伏行业新一轮周期的核心驱动力,正如王勃华所说:“本轮周期过后,以‘挣快钱’为目的进入光伏行业的企业将会被淘汰。此外,如果企业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节奏跟不上市场和产业发展,那么也可能面临淘汰。”
近期,“耐心资本”在多个重要场合被提及。顾名思义,耐心资本是指能长期投资的资本。在这个时候高层多次强调耐心资本,无疑表明了它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在光伏行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行业自律和政策支持给予了资本在光伏行业耐心的条件,一系列措施都在规范供给侧出清。
一方面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的会议上多次强调行业自律的重要性,在10月18日,更是明确0.68元/W已是当前行业最低成本,未来将和市场各方一起关注招投标结果,如出现违反招投标法的招投标结果,将寻求通过行政监管和法律裁判来解决。
在政策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修订后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从生产布局与项目设立、工艺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环境保护、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安全生产和社会责任七个方面提出要求,
其中明确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从20%修改为30%。
当前,光伏已经成为最清洁、最安全、最经济的能源来源。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光伏将成为绿色生产力的核心,而这离不开耐心资本的长期支持。当前行业低谷期,更是布局的好时机。
某资本管理层表示:“光伏产业同时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和高成长性,参与光伏产业投资的机构需要坚持长期主义,尽量避免在顺周期进行投资,而要勇于在逆周期进行布局,在光伏产业这条长坡厚雪的赛道中,时间终会奖励具备战略眼光的耐心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