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资本圈的那些事
聚焦资本圈行业动态,聚拢资本、人脉方法,洞悉和深度解读技巧,修行成为投资高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联社AI daily  ·  优惠期结束!DeepSeek上调API价格 ·  3 天前  
财联社AI daily  ·  优惠期结束!DeepSeek上调API价格 ·  3 天前  
姑苏晚报  ·  DeepSeek,正式登陆苏州! ·  3 天前  
姑苏晚报  ·  DeepSeek,正式登陆苏州!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资本圈的那些事

5年后,你想是什么档次?

资本圈的那些事  · 公众号  · 科技创业  · 2017-04-24 21:06

正文

资本圈那些事:第一深度的资本微信平台!


其实,你一直站在笼子里



有一次我开车载着儿子在等红绿灯时,看到一位中年男人模样的广告举牌员,站在路口压低帽沿,等红灯车子都停下时,他就把手上的牌子举高。




这时,儿子问,为何同样是成年人,有的站在路口晒太阳?有的站在快餐店柜台?有的却站在百货公司里吹冷气?


我回答,这是很正常的事,每个人想站在哪里,会站在哪里,都是自己的选择。


选择?儿子怔了一下又问,那么,为何路口那位先生不立刻就选择去快餐店上班?或是去百货公司吹冷气?同样是有钱赚啊?


我叹了口气对儿子说,我所说的选择,不是他们现在的选择,而是他们半年前,甚至是三或五年前的选择。


他们现在想站在什么位置,或不得不站在什么位置,都取决于他们在一段时间之前所做的决定,加上本身努力及时间的累积,他们才能站在这个位置, 并不是你当下想做什么,就能随心所欲的。

我不知道当时未成年的儿子是否听懂,然而,我发现很多已经出社会,年纪也已经是 20 几岁的年轻人,似乎完全不懂这个道理。


我看到遇到听到的 20 几岁年轻人中,99% 以上都是每天醉生梦死,活在自己世界的梦中人。


大部分的年轻人,只要有一份工作,就自认为是很不了起的成就,至少他们觉得自己的表现,已经比那些靠爸族或尼特族好太多了。


我曾问他们,自己认为现在是站在什么位置?30 岁后又会站在哪里?


他们觉得,不管是什么工作,饮料店店员也好,行政助理也罢,只要他们能赚钱养活自己,就是站在白领阶级的位置。


至于将来 30 岁后,他们会站在哪里,他们不知道,但他们肯定自己未来的位置,不会比现在的差。


然而,我想对那些 20 几或 30 几岁的年轻人说,如果你们安于每月都有薪水领,有地方住有饭吃,偶尔可以聚餐、逛街、唱歌这样的舒适圈,然后到了月底把薪水花光时,就窝在家里吃方便面等月初的薪水入帐。


这样的人生,其实,是和站在狗笼里的狗猫没有两样的。


因为, 你们和那些被豢养的狗猫一样,是没有自由的。没有财务自由,没有逃出笼外去享受更多人生体验的自由。


如果 20 几岁或已经过 30 岁的人,当下没有这样的认知和自觉,5 年或 10 年后,你们还是只能窝在狗笼里,望着笼外的成功者,开着名车住豪宅或拥有高质量和品味的生活,大叹自己八字不好或老天不公平。




其实,你一直是站在笼子里的梦中人






这是很残酷的事实,然而,只要你能全然接受这个事实,开始规划自己 30 岁后想站在哪里,在这个当下,你就不再是被豢养的宠物了。因为,你早晚会打开关住你的狗笼,成为一个拥有自由的成功人士。



工作经验愈多,起薪就愈高?


一位 45 岁的中年人和一名 25 岁的小伙子,两人同时应征路口的豪宅举牌员。


建商对他们说,举牌一天的薪资是 700 元。中年人听完大喊不公,认为自己有 3 年以上的举牌经验,不该和小伙子领一样的钱,建商应该替自己调涨工资,“至少要有 800 元吧!”


建商不以为然地指了指两人身后,一个蓬头垢面、看不出年纪的流浪汉说:“论经历,你们谁也不会比他久;至于他的工资,也是 700 元没变过!”




是否做得愈久,就该领得愈多?




有一篇在网络广泛流传的文章,当中一名想加薪的员工对老板说“我有 25 年的经验”,而老板响应他的是: “你没有 25 年的经验,你只是同一个经验用了 25 年。”


在阅读这篇文章的各位,其实都该自问:自己是否也像这名员工,做着没有累积性的工作,却期望老板替你加薪?


随着时代改变,企业已经不再是终生雇用制的思维了,就算你在同一间公司中稳稳待上 25 年,待遇也未必有所变化。


不可否认, 现在的企业愈来愈倾向于依照能力与贡献度调整职级和薪资,“年资”取胜的做法逐渐成为过去式,做得久也未必能领得多,一切以实力见真章。



从倚老卖老到论功行赏,有何区别?



如果你做的始终是短期、派遣等不具累积性的工作,那么对于老板来说,你的替代价值就和门口的管理员差不多。


或许这么讲比较清楚: 如果你到一把年纪还在做零技术需求的工作,就难怪你的薪水没有起色。 下一份工作的面试考官甚至会怀疑,为何你工作多年,到现在还在当基层人员?


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彼得原理”,当中提到: 一个在目前工作上有出色表现的人,理应能继续向上提升到更高的职位;而如果一个人在同一职位上停滞不前,就表示这个人可能连目前的职务都无法胜任。


依照这个论点,长期停留在基层的你,处境实在令人担忧。



其实,老板宁可你工作经验没那么多



根据研究,许多人在转职时还背着前一份工作的“包袱”,这会抵销掉经验带来的优势。


专家认为,人们在转换到另一个环境时,其实很难抛掉原先习得的规范和价值; 所谓“职业包袱”指的是固化的做事方式和态度,而且工作经验愈多,你所背的包袱就愈沉重。


对于不少雇主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尴尬的问题。 如果这是不大需要经验也能完成的工作,那何不干脆雇用一个没有经验的新人,再通过训练将他们收为己用呢?


而一个经常换工作的人,求职的心态也容易让人产生怀疑,站在雇主的角度,很难不去认为:这份工作对你来说,是否只是跳板而已?


如果你被预期这份工作不会做很久,那么在策略考虑上,上司当然不敢把重要的任务交付给你。



你的履历,是否像“现代警世录”?



有一种像是“警世录”的履历,会让老板看得心中警铃大响,而老一辈频频摇头。如果你的经历在雇主眼中属于这一种,你的问题可就大了。


在一次聚会上,我听见一位母亲数落她出社会不久的孩子:“不要以为你工作经验很多,你每个工作都只做几个月而已,能有什么经验?而且,那些工作之间毫不相干,这样一点用也没有……”


这名男孩出社会两年多,已经换了五、六个工作,平均不到半年就换一次。最近男孩又辞掉了工作,也不见有任何面试邀约,只是每天闲赋在家,似乎对找工作这件事心灰意冷。他的母亲要我帮忙劝劝他,于是我试着了解男孩对求职环境不满的原因。


“大部分的职缺都是薪水太低、工时太长,而且我有两年经验,为什么要屈就两万多元(新台币)的待遇?”男孩不满地说。


我请他将我当成面试考官,在我面前介绍自己。当我静静听完他介绍自己的履历,我告诉他,以他目前的条件──很遗憾,的确只值两万多元(新台币)的薪水。


“你也许很不服气,但这就是现实。”接着我将他的问题一一点出,过于频繁地更换工作以及彼此间毫无相关的工作内容,是男孩履历中的致命伤。


“你的履历应该去芜存菁,删去不重要的部分,尽量把每份工作的时间拉长,展现你产生的价值与影响力,而不是些不相干的琐事。”


我还告诉他, 履历反映的是求职者的市场价值,如果这段经历完全讲不出什么实质的内容,那还不如不提。


如果被人看出不断地跳槽和转换工作,对年轻人来说未必是好事,毕竟每种工作都需要花心力适应,每次跳槽都势必造成耗损;而且工作期间过短,容易被贴上“定性不足”、“适应力不佳”的标签。


此外,履历中出现空档,对求职的杀伤力也不小。如果经历并不连贯,势必会被怀疑是遭到资遣或开除。再者,如果原工作只做了几个月,很有可能被怀疑不适任或另有隐情,因此建议过短的资历不要写进去。


整体来说,中断型的工作经历带来的未必是加分,有时反而使你被贴上“低 忠诚度”的标签, 所以若是你的经历不连贯,最好能 针对工作间的空档提出让人满意的解释。


如果不想变成经验愈多却起薪愈低的情况,最根本的方法,还是确立志向及戒除频繁变换工作的习性,和年少轻狂的自己彻底道别。



下班后,宁可发呆也不要再想工作?



有天我到员工餐厅用餐,坐在我附近的,都是大学毕业就开始工作,已经累积两、三年职场经历的“半熟人”,一个说每天事情多到做不完,另一个就问,那你怎么不把工作带回家做?


那个年轻人说:“我不想把工作带回家,很多职场专家都说工作与生活要分开,适度的休息很重要,我觉得专家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我回家吃完饭洗完澡之后,什么都不想,就呆在房间用计算机,上网看影片到 12 点睡觉。”


另一个年轻人也跟着附和:“没错没错,我最喜欢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放空,再不然就是打开计算机上网,不过很奇怪,明明什么也没做,随便混一下就不知不觉快凌晨了,每天都发誓要早睡,结果最后还是搞到三更半夜。”


我听着这些年轻小伙子的下班生活,发现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几乎千篇一律。



明明是30岁不到的年轻人,却过着老年般的退休生活



很多年轻人准时六点下班打卡,回到住处后,拿起电视遥控器按下开关,一边看着电视上正在播放着热门的韩剧,一边上网逛着社群网站、吃着巷口买来的便当,吃完饭之后开始打混。


抱着手机不停和朋友传讯息,用各种表情符号聊天,早已把今天上班时发生的所有一切抛到脑后,最后在一堆没有建设性又鬼打墙的废话中强迫自己入睡。


接着,放假日就在家里拿着电视遥控器毫无目地乱转一通,这些听起来像是 70 岁的退休老人生活,却不幸的是现在大部分还不到 30 岁年轻上班族的真实写照。


现在的年轻人,明明处于各方面都很精力旺盛的时期,却总在下班后会自动变成无法思考的机器人,最后,总在隔天早上起床之后才开始懊恼:“我昨天下班回家后到底在干什么?”


我曾经听过不少人抱怨说:“我每天上班在办公室里面已经用脑过度,体力也消耗殆尽了,谁还有心情做其它事情啊?所以我只能放空,做一些不需要动脑的事情。”


对于上班族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连下班后都还保持在工作状态,因为老板又不会发给你薪水。


其实, 真正会影响家庭和生活从来都不是工作本身,反而把时间都拿来浪费在杂事上,缺乏时间管理的意识,才是大多数年轻人的悲哀。


有很多人在社群网站上的朋友,动辄高达五、六百人,他们每天拿起手机上网不断地盯着关注别人的动态;但是说实话,看再久你们的感情也不会累积,只不过是花了好几倍的时间在重复做一样的事情。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统计数据,台湾的上班族在下班后最常做的事,前两名就是“上网”和“在家看电视”。


看电视和上网当然是正常的娱乐,这不是什么罪不可赦的事情,但是你却没想过, 这样用来打发时间的模式,同时把你的人生体验和可以创造的价值都消磨殆尽了, 这样下去,你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都注定成为一只找不到方向的无头苍蝇。



现在守着三坪大,未来只能睡草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