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阅读《经济学人·商论》,你能得到的远不只是更好的英文,还有怎样像《经济学人》一样思考,读懂全球商业、金融、科技大趋势。
了解世界,不仅仅是读懂英文那么简单
《经济学人·商论》的全球视野,帮你在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时代掌握先机。
自计算机问世起,就有这样的一个预期:总有一天,它会进入人类的大脑。伊隆·马斯克新设立的Neuralink公司便押下了这一赌注,希望通过将机器界面植入人脑,让人们“动动脑” 就能直接使用互联网和它能提供的所有计算能力。由于对人类大脑究竟如何进行信息编码的理解仍然不足,要设计人机接口并不容易。
《经济学人·商论》四月刊文章《我们能为你保存大把的记忆》节选
最早的脑植入物是人工视觉系统,于上世纪70年代植入人脑,不过效果并不太好。用于恢复听力的人工耳蜗表现则要好得多。如今已有几十万人植入了人工耳蜗——不过严格说来,它们并不是直接同大脑对话,而是连接听觉神经,这使任务得以简化。在有些人那里,将数根意面粗细的电极植入其大脑深处,便可抑制帕金森氏症的某些症状。该领域最新的想法之一是读取并解读大脑的活动,以使瘫痪之人的四肢恢复活动能力。
不过,Kernel和Neuralink在一个重要的方面有别于前人的工作。虽然它们最初的计划是将这类植入技术应用于医疗,但也明确表示可能将它们应用于医疗之外的目的。马斯克在2月称,他认为要实现人脑和计算机之间“有意义”的连接需要五年的时间。Neuralink的创立表明他和约翰逊一样,是个会为自己倡导的东西投资的人。
必须得承认,多数神经科学家都会认为这些计划乐观中却也透着逞强。在发表于1月《自然综述:材料》(Nature Reviews Materials)上的一篇对该领域的综述中,麻省理工学院的波琳娜·安尼基娃(Polina Anikeeva)及其同事写道,虽然摩尔定律及电子元件的微型化已使各种装置缩小到可以考虑将之置入大脑的程度,但未来仍存在着重大挑战。
由于人脑的复杂性,以及研究人员目前对组成人脑的细胞协同工作的原理理解得并不充分,要设计人机接口并不容易。不过,就算这在理论上变得简单易行,要让硬质的现代化计算硅片跟生物学中黏湿的软组织相融合也不会很容易。植入物经常会对周围的组织造成创伤,将它们放入相应位置的手术本身也存在风险。
欢迎登陆商论App,免费阅读全文
智识资产,全球配置
中英双语App《经济学人·商论》以电子刊物形式为中文读者呈现编辑精选的商业、金融、科技版文章。App内每月首日发布新月刊,订阅用户当天将获得10篇主题文章并在每周一到周六收到1篇新文章。年度订阅《经济学人·商论》仅需价格人民币388元。每天1元钱,一年砌就看世界的新高度,与百万精英决策者的阅读同步。
每日阅读一篇《经济学人·商论》推送的精选文章,你可以:
一键切换,双语阅读,快速浏览《经济学人》全球商业、经济、金融与科技版块精选文章,与全球精英的阅读同步
培养全球视野:成为世界未来发展的前瞻者、重大事件和议题的梳理者、全球变革的倡导者
打磨独立思考与高效表达的能力:成为职场“达”人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帮你做减法。每天阅读《经济学人·商论》的文章,你将学会在最短的时间和篇幅中最高效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经济学人·商论》每天的陪伴,不仅将帮你在飞速变化的世界中先人一步,也能助你在人工智能与终身学习时代的职场步步争先。
读《经济学人·商论》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年砌就看世界的高度
现在订阅更可获赠商论全新定制版笔记本
打造你的专属学习日历
《经济学人·商论》是《经济学人》旗下首款中英双语App,精选原刊商业、金融和科技文章,带你把握市场趋势,开阔思维模式,倾听全球的声音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下载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