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研之成理
夯实基础,让基础成就辉煌;传递思想,让思想改变世界。“研之成理科研平台”立足于科研基础知识与科研思想的传递与交流,旨在创建属于大家的科研乐园!主要内容包括文献赏析,资料分享,科研总结,论文写作,软件使用等。科研路漫漫,我们会一路陪伴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募格学术  ·  成功命中 “国社科基金” ... ·  昨天  
研之成理  ·  多伦多大学博士后招聘(AI驱动材料设计)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研之成理

Edward H. Sargent 大牛最新 Nature:CO2 电还原又有新突破

研之成理  · 公众号  · 科研  · 2019-11-21 05:32

正文

——前言——
电催化 CO 2 还原(CO 2 RR)近两年来一直是电化学领域研究热点。在众多 CO 2 还原产物中,如何高选择性生成高附加值产物,比如乙烯,是研究难点和关键。目前,在中性环境中选择性生成乙烯的电化学法拉第效率仅有六成(电流密度为 7 mA/cm2)。

为了提高乙烯的选择性,来自多伦多大学的 Sargent 教授团队提出一种分子调节机制,即通过有机分子对催化剂表面进行修饰,稳定 CO 2 还原过程中某一中间物种,从而提高乙烯的选择性。原位谱学表征和计算模拟发现,有机分子的吸附改变表面 CO 吸附物种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进一步还原为乙烯的选择性。

通过这一策略,中性条件下生成乙烯法拉第效率(FE)提高到 72 % (电流密度为 230 mA/cm2) ,且稳定性达到 190 h。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 Nature 上。

▲共同第一作者:Fengwang Li, Arnaud Thevenon, Alonso Rosas-Hernández, Ziyun Wang, Yilin Li;共同通讯作者:Theodor Agapie, Jonas C. Peters & Edward H. Sarg;
DOI:10.1038/s41586-019-1782-2

——本文亮点——
1、提出一种调节电催化 CO 2 还原中乙烯选择性的策略:有机分子修饰。
2、通过原位表征和理论模拟解释选择性提高的内在原因。


——图文快解——
作者发现芳香基取代联吡啶修饰能够改变乙烯的选择性,并首先研究了选择性与有机分子电荷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图1c)乙烯的选择性与修饰分子的给电子能力之间存在一个最佳值。

▲ 图 1:乙烯选择性与修饰分子电荷分布的关系。


通过原位拉曼光谱表征,作者发现乙烯的选择性与反应中间物种「CO」的吸附形态比例(单位点吸附 CO atop 与桥接位点吸附 CO bridge)呈火山型曲线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吸附形态比例又与吸附分子的给电子能力正相关。


结合电荷分析与原位拉曼表征,文中指出具有给电子能力有机分子的修饰,对于单位点吸附 CO 的稳定能力强于对桥接位点吸附 CO 的稳定能力。


为了进一步揭示反应活性位点与选择性之间的关系,作者选取 CO 二聚这一关键反应过程,分析不同吸附中间态的反应能垒。计算结果发现 CO stop 与 CO bridge 共同存在时,其反应能垒最低。所以,催化剂中单吸附位点和桥接位点的比例需要适中,不易过多也不易过少。


▲ 图2:CO 吸附中间物种的稳定性和反应路径研究


▲ 图3:电催化活性与稳定性测试


—— 相关内容 ——

小编水平有限,解读如有不准确之处,请指正。更多内容,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前往原文阅读。



研之成理各版块内容汇 总:
1. 仪器表征基础知识汇总
2. SCI论文 写作专题汇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