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参考消息
纵览外国媒体每日报道精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猛龙”出击,亮剑海空 ·  2 天前  
世界说  ·  OPPO海外转型高端 ... ·  6 天前  
地球知识局  ·  印尼正式换首都,到底是真的假的?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参考消息

视界 | 听说,现在西方“乞讨者”都装备精良、手持单反?外媒:丢人不?

参考消息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04-14 21:53

正文


近日,东南亚一带开始出现一群衣着整洁、人高马大、四肢健全的西方“乞讨者”。 



他们三五成群盘腿坐在马路边,身边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是背包客,我来旅行但是没钱了,请资助我继续旅行。”



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以至于引起当地民众注意。如果确实在旅途中遇到困难,周济一下无可厚非,但在一些人看来,这些背包客就是在“占同情心的便宜”。



一位新加坡女士拍下这些衣着体面的“乞讨者”,并把这些照片发到网上。她气愤地表示: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的人才会走上乞讨之路,而这些人可以做旅行这么奢侈的事情,为什么来乞讨? 



这些“乞讨者”,有的通过在街边弹奏乐器,或售卖明信片来换取资助,更有一些人什么都不干,举着牌子站在路边求他人帮助。



而这些“乞讨者”携带的相机往往价值不菲。


发现这一现象的新加坡女士直言,不少人明明买得起昂贵的单反相机和高级乐器却选择穷游,让别人资助自己来完成旅行。



点击下方视频,看看这些“背包客”是如何专业乞讨的~



当地媒体也对这一现象进行报道。马来西亚《星报》记者夜晚到街上随便转了转,就看到7名这样的外国乞讨者,寻求他人资助来完成自己的旅行。



来自西方的乞讨者太多,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在泰国,这些人有了一个专有名称——“外国乞讨者”。


当地民众显然对这种行为不满。一位马来西亚女士总结,是不是这些外国人觉得,自己身处异国他乡,就可以做这种在自己国家不会做的事情。



还有一名马来西亚的网民说,当地人民辛辛苦苦维持生计,都不一定有条件出国旅游,这些旅行者想通过乞讨来完成旅行的话,应该先在自己的国家乞讨,等讨到钱再来东南亚。


不少西方媒体也对这一现象围观。


英国《每日邮报》用“令人羞耻”来形容这些背包客。文章写道,西方背包客向世界最穷地区的人讨钱旅游,令人震惊。


英国《每日电讯报》则表示,去一些欠发达国家进行所谓的“贫民窟旅游”,拍下当地的贫苦影像已经够让人无语,如今这些人为了逍遥自在又不愿意买单,理直气壮地向真正的穷人们乞讨,实在太过分了。


一位政治经济学者告诉英国《镜报》,她想质问这些人,是不是觉得在亚洲这样做很稀松平常?


英国《太阳报》则将这些人形容为“贪心的背包乞讨者”。


外国网友也非常看不起这种行为:“如果你连食宿交通都负担不起,那就乖乖待在家里吧。”


还有人非常不解:没钱还去旅游?起码先保证自己的基本需求(食物、住房、教育)得到满足再出去吧。况且有很多方式能让他们获得出游资金,比如参加写作、博客、摄影的比赛。


其实,类似的事情在中国也发生过。


去年夏天,一对来自比利时的新婚夫妇到中国蜜月旅行。两人都刚刚大学毕业,身上没什么钱,于是选择“穷游”,只带着4000元人民币“大无畏”地开始了中国之旅。



他们的旅游计划很宏大,打算在中国待35天,游遍中国大江南北。然而在游览了北京、大同以及苏州以后,在重庆遭遇危机——食物吃得差不多了,饿得发晕,只好向民警求助。


重庆民警没办法,只好带他们回办公室,为他们设计了最省钱的路线,还用中文和英文分别为他们写了行程和求助信息。



对于这对外国夫妻穷游中国的计划,有网友笑称:4000元完成如此宏大的旅行计划,这不叫蜜月,叫长征。


其实,只要好好规划,把钱用到刀刃上,穷游可以成为宝贵体验,而不必落到这种境地。


据《成都商报》报道,有一对来自四川德阳的老夫妻,就通过自助游,北达漠河,南抵海南,西至新疆,东到上海,几乎环游了全中国。5年多里,夫妻俩存下来4本盖满邮戳的笔记本,一盒子的车票。



这夫妻俩是典型的穷游,每年两人总花费平均约四万-五万元,花的都是退休金。俩人在外地,白天乘公交车等交通工具出游,晚上回出租房,身上总是带着电水壶、小电饭煲,自己到菜市买菜做饭吃。“带着这些东西,走哪儿都不用担心。”老人介绍。


不管怎样,穷游要理性,要做好规划。环游世界的梦想,更不能靠别人来实现。


良心不会痛吗?欢迎转发分享↗↗


打开参考消息客户端看更多外媒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