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战争为背景的主旋律故事不再满足于机械斗争而是转向了心计较量,谍战题材电视剧层出不穷,有口碑上乘的《红色》,也有引发收视狂潮的《伪装者》,亦有质量平平的《麻雀》等剧。就目前来看,《伪装者》之后,虽然谍战题材电视剧不断涌现,但是难出佳作。即便是有老干部靳东加盟的《守卫者·浮出水面》,如今剧集播出过半,却仍未引起大的反响。
警匪题材向公检法题材拓展,出现了《人民检察官》《人民的名义》等一批公检法题材的电视剧。整体而言,此类型的主旋律电视剧质量有所提升,一方面是因为广电总局对于警匪题材的电视剧管控较严,另一方面是因为相关部门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或指导了此类型的电视剧创作,比如武警总部宣传艺术中心是《反恐特战队2之猎影》的出品方之一;《特警力量》(2015年)由公安部定制,南京军区政治部电视剧艺术中心、江苏省公安厅承制。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不再满足于讲述历史事件、描摹领袖群像,而是开始转向了领袖人物的个性化书写。近年来出现了《海棠依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一批制作精良的主旋律电视剧,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不错的收视。此类型的主旋律电视剧的故事讲述更加细腻,其塑造的领袖形象更加平易近人,更容易打动观众。
当然,自身内部规律之外,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也深受国产电视剧市场环境的影响。
“阴谋”与“爱情”是当前国产影视剧最为偏爱的两大元素
。一向高高在上的主旋律电视剧也难免受到“阴谋论”“言情风”的影响。谍战题材电视剧的增多就是“阴谋论”横行的必然结果。而受到“言情风”的影响,部分主旋律电视剧走向偶像剧的道路,把儿女私情挖掘到极致、如《战长沙》《麻雀》《胭脂》等剧。
另一方面,
主旋律电视剧面向另一个完全相反的方向开启了尝试——去偶像剧化
。此类电视剧把儿女私情压缩到最小化,如《北平无战事》等。以往而言,美女配英雄的戏码也会经常在主旋律题材电视剧中上演,但并不会如此极致,作为不可或缺却又不至于喧宾夺主的一部分而存在。事实证明,把儿女私情最小化的剧得到了更大的成功。观众也不是傻子,大家都明白披着军装谈恋爱本质上和咖啡厅里的风花雪月并没有什么两样,反倒给人了一种不务正业的感觉。
如今看来,
阴谋论与言情风都已难出新意,主旋律题材必须依靠自己,探寻与众不同的内核才能安身立命
。
尝试:面貌年轻化
显而易见,小鲜肉和中生代开始逐步涉入主旋律电视剧领域。从理论层面来讲,小鲜肉和中生代演员加入主旋律创作对于电视剧和演员自身都是好事。首先,新生力量的加入有助于提升其主旋律电视剧的内在吸引力;其次,中生代的加入满足了主旋律电视剧对于特型演员的需求。唐国强、刘劲、卢奇等饰演革命领袖的特型演员年纪愈大,刘烨、谷智鑫、朱亚文、钟秋等中生代演员出演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丰富了革命领袖的青年形象。
当然,参演主旋律电视剧也为小鲜肉和中生代演员提供了提升自我的良好机遇。对于小鲜肉而言,参演主旋律电视剧是他们力证演技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于中生代演员而言,随着年龄的增大,其戏路必然发生转变,主旋律电视剧为正处于转型之中的中生代演员提供了一个耐看又耐用的平台,而况,“英雄”“硬汉”形象本就是中生代男演员的重要戏路之一。
从现实层面来讲,目前而言,新生力量并未给主旋律电视剧带来多大的帮助。以鲜肉演员、中生代演员为主力的主旋律电视剧的收视率也并未比其他剧集高出多少。刘烨、张涵予、黄渤、闫妮、林永健、张嘉译等演技扎实的中生代老戏骨也并不能拯救主旋律电视剧的收视率;李易峰、陈学冬等鲜肉演员,赵丽颖、周冬雨、颖儿等花旦演员也
只能美化主旋律电视剧的皮囊,却改变不了部分剧集内容虚空的事实
。
在主旋律电视剧年轻化的道路上,
新生代演员的加入是主旋律电视剧从内容方面做出的改变,而努力走向一线卫视平台是主旋律电视剧在播出形式方面做出的努力
。近年来,主旋律电视剧也不再局限于二线平台或是央视的平台,而是逐步朝着一线卫视平台发力。
《特警力量》《伪装者》《四十九日·祭》《人民的名义》等剧都选择了湖南卫视作为首播平台,《反恐特战队2之猎影》则在江苏卫视上星独家首播。登录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等一线平台意味着主旋律电视剧开始试图抢夺更为年轻化的观众群体,这样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伪装者》《人民的名义》等剧的确收获了一批年轻粉丝,但是绝大多数主旋律电视剧在年轻观众面前仍然是有心无力的。
本质上而言,演员的“更新换代”、向一线平台迈进都是主旋律电视剧为重塑自身形象所做出的努力。主旋律电视剧想要落地、想要亲民,但是目前而言仍然有很多观众并不想买账。因为
绝大多数主旋律电视剧创作团队如今在做的不过是想用漂亮的衣服掩盖住粗糙的内在,要想赢得民心,关键还是应该拥有精致的灵魂
。
出路:主旋律也需“话题性”
尽管题材类型已经趋于多样化和年轻化,为何仍然难以挽回观众的心?因为整体而言
主旋律电视剧内容仍然趋于单一化、历史化,抗战那些事儿,内战那些事儿,几乎都已经被开挖得一干二净,遥远的历史时空对于当代观众的吸引力逐步下降
。
近年来,“话题性”成为影视剧创作者创作作品时的重要追求之一。细数2017年引起收视狂潮的剧集,《人民的名义》《欢乐颂2》《我的前半生》等无一不是具备了鲜明的“话题性”。“话题性”对于主旋律电视剧而言亦是同样重要的。以《人民检察官》和《人民的名义》为例,同为反腐涉案剧,《人民检察官》的收视率和影响力远不如《人民的名义》。究其原因,《人民的名义》的“话题性”要远远强过《人民检察官》。
究竟何谓“话题性”?主旋律电视剧又如何制造“话题性”呢?
“话题性”分为外在话题性和内在话题性,外在话题性是影视作品在上映、首播前依靠演员的绯闻、设计主题活动等方式制造的话题;内在话题性是影视作品在内容层面本身所具备的内在话题性。内在话题性本质上是指作品的“现实性”“真实性”“立体性”。
所谓现实性是相对于历史性而言的
,《战狼2》《人民的名义》都突破了历史情境,具有鲜明的现实性色彩。此类作品是现实的镜子,从中可以见出中国军人、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而即便是《北平无战事》这样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但是历史故事中却映射着当下的社会现实,因而该故事在当今社会仍然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所谓真实性是主要是指故事的逼真性、生活化
。主旋律电视剧也该走下神坛,不仅要追求艺术真实,还要以生活真实为基础。即便是英雄人物,在其光荣使命、神圣职责之外,也有各自的日常生活,有其生活化的一面,只有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搭建的故事才会更有说服力,塑造的人物才会更加鲜活。只有具备真实性的故事才是真正有深度的故事,才能够激发观众对于艺术作品乃至作品中映射的生活真实的思考。
所谓立体性主要是指角色形象的立体性,英雄式的角色向来是主旋律电视剧刻画的重点,为了弘扬主旋律思想,部分主旋律电视剧重英雄角色的塑造而轻反面角色的塑造、倾向于夸大英雄人物的优点而忽略英雄人物的弱点。
立体化的人物形象才能够为观众提供品评、讨论的空间
。这也正是“达康书记”这一形象会比“侯亮平”这一人物形象更受喜爱的原因。
近年来流行的主旋律群像戏正是为塑造立体化的英雄人物形象所做出的有力尝试
。群像戏蕴含着一种反个人英雄主义的意味,群像戏中的英雄形象更为立体、丰满、多样,适合多层次观众的观影需求。此外,
个人英雄主义倾向削弱时,主旋律宣教色彩就相对会被淡化,整部作品也就会更加亲民
。
部分创作者曾一门心思研究肤浅的套路以求在形式层面出新,然而套路总有用尽的一天,穷途末路之下研制出的“裤裆里藏手榴弹”“手撕鬼子”等雷人情节只能让观众心寒。如今,
过时的套路已经无法套住观众,观众更关心的是思想、是深层次的内容
。主旋律电视剧创作者更应知道如何以心换心,只有精心设计的人物形象、精心讲述的故事情节才能够赢得观众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