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业最前线
创业有道·创新中国|中国领先的创投新媒体,提供更好的创投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京日报  ·  报!南京的樱花,开了! ·  17 小时前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寒假还有 再去建水游一游 ·  昨天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寒假还有 再去建水游一游 ·  昨天  
南京日报  ·  南京紫金山下雪了! ·  昨天  
南京日报  ·  南京紫金山下雪了! ·  昨天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1个集体受到表彰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创业最前线

150亿赣酒市场,四特跌落神坛

创业最前线  · 公众号  ·  · 2025-02-16 20:39

正文


“2025年,对于江西酒业而言,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份。”江西酒业流通协会官方媒体《江西酒市》近日发布文章表示。


该文章提到,江西白酒业的市场容量多年徘徊在150亿左右。而在这个150亿元的市场中,昔日王者四特酒从“黄金岁月”的销售额50亿元跌落至15.08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 过去十年,四特基本上失去了对江西基地市场控制力


是什么因素让曾经的“赣酒之王”四特酒跌落神坛?在新的白酒竞争格局中,江西白酒又会否出现“新王换旧王”的戏码?


1

从50亿元到15.08亿元

2月8日,江西酒市微信号发布了题为《2025,江西酒业:实干方能铸辉 煌!》的文章。


文章指出,江西酒圈一直在鼓吹江西拥有300亿市场容量的潜力,仿佛这一目标指日可待;部分江西酒企高喊着要完成30亿、60亿的销售目标,然而,这一切若只是空中楼阁,那终将是镜花水月。


同时提到,应以实干为先,让江西的酒企先从实现5个亿、10亿的小目标做起,江西白酒业的市场容量也应从多年徘徊在150亿左右的现状出发,先去实现200亿左右的目标。


在这150亿元规模的市场中,有一家酒企一度跃居二线,成为“赣酒之王”,这就是四特酒。


图 / 四特酒官方微博


四特酒的名字,源于酒坛上的四个“特”字。


清末民国时期,娄源隆酒坊继承并改进了江西宜春樟树的传统酿酒技艺。为了防伪,娄源隆在酒坛子上贴了“特”字,表示酒特别优质,后来改为贴四个“特”字,表示酒比以前更优质。


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娄源隆的酒称为“四特酒”。


到了1952年,国家对“娄源隆”等酒店实行赎买政策,四特酒的前身“国营樟树酿酒厂”正式成立,随后该酒厂注册使用“望津楼牌”商标。


1983年,“江西樟树酒厂”更名为“江西樟树四特酒厂”,并注册了“四特牌”商标。在这期间,四特酒曾五次被评为“江西省优质名品”。


2005年,江西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并于两年后更名为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公司主打产品包括天工系列、年份酒系列、东方韵系列、星级酒系列、特香经典系列、锦瓷系列等。


作为特香型白酒代表,四特酒具有“一口三香”,即浓、清、酱三种香味协调的特点。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凭借其独特的口感与品质,2012年,四特酒销售额突破50亿,占据江西省内白酒市场半壁江山,并被消费者视作“八大名酒”之后的第九大名酒。


而同样在2012年,“茅五”营收超过200亿元、“洋泸”营收超过百亿,随后仅有顺鑫农业和山西汾酒营收超过50亿元,如今的行业第六古井贡酒在当时营收仅为41.97亿元。


这是四特酒的“黄金岁月”,但遗憾的是这段日子并没持续多久。


2013年之后,环江西市场其他省份白酒品牌纷纷进入到江西市场,逐步瓦解了四特酒的王者地位。


据中访网报道,2022年四特酒的销售额仅为20多亿元。另据《2024宜春百强民营企业榜单》显示,四特酒2023年营业收入降至15.08亿元。 这也意味着,2023年四特酒在江西省内的份额降至10%左右。


“过去十年,四特基本上失 去了对江西基地市场控制力。”传才战略智库首席专家王传才对「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表示。


2

产品老化、创新滞后

在业内人士看来,战略上核心领导缺位,战术上市场要素缺失是四特酒近年来业绩下降的核心因素。


知趣咨询总经理、酒类分析师蔡学飞对「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表示,由于整体产品创新滞后、市场营销策略过于保守,导致从2012年开始,四特接连错失了品牌高端化、产品结构升级,以及全国化发展等多轮优势。


“而这最终也导致品牌形象受损、渠道萎缩严重、组织动荡且销量下滑。”蔡学飞总结道。


据「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观察,四特酒在中低端和高端价位均有布局,但不同单品价格价格跨度较大。


在天 猫四特酒旗舰店上,其单品价格从80元左右到2580元左右,这或让其品牌定位较为模糊,分散了顾客的认知。


早在2009年,四特推出了东方韵系列产品,开启“四特酒+四特东方韵”主副双品牌战略运作。


而东方韵系列也成为了四特的主力产品,助力四特跃升为白酒区域性龙头代表性品牌,为2012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作出过卓越贡献。10年之后的2019年,四特仍借助东方韵系列等产品开展全国化招商。


图 / 四特酒官方微博


高端化方面,四特天工系列天工1952与天工1972是公司近年来主打的高端产品。而在60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等占据绝对主流,区域酒企若想挺进这一市场,需要更加精彩的品牌叙事,加深消费者的认同感。


“面对各大名酒企业结构性调整,四特产品线出现严重老化,包括价格穿底,渠道利润很低等,以致失去了这一轮白酒发展黄金周期。” 王传才说。


蔡学飞也认为,东方韵等老产品老化、天工系列等新产品高端化遇阻,限制了四特酒的进一步发展,目前的四特酒也需突破,寻找新的方法转型优化升级。


除了产品老化,四特的渠道和营销老化或也成为拖累其业绩的因素。


王传才指出,过去十年,白酒传统渠道与电商渠道均发生了巨大的革命性变革,其渠道仍然沿袭传统渠道模式,渠道动力越来越小。


同时,白酒品牌传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四特酒业几乎没有有效的品牌传播与品牌推广活动,品牌在消费市场影响力日渐式微,四特已经从品类型结构化品牌走向边缘化。


值得注意的是,10余年前,江西省酒类流通协会数据显示,省内白酒市场近100亿元,本地白酒占七成。而眼下,江西省内白酒市场规模则为150亿元左右,增长不甚明显。


“四特在基地市场壁垒基本解除。”王传才提出,江西省内李渡成功跻身10亿量级结构性规模,省外包括川酒、苏酒、徽酒等迅速填补了四特酒业留下的市场真空。


其中,李渡的增长成为四特酒发展的一个挑战。据珍酒李渡2024年中报,截至当年6月30日,李渡收入为6.75亿元,同比增长37.88%。


图 / 李渡酒业 官方微博


据「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了解,李渡的增长在营销方面得益于打出围绕“申遗”的文化牌,以区别于洋河的宴席策略和四特酒的渠道优势,开展沉浸式的酒旅体验。


产品方面则通过圈层营销,打造高端产品李渡1955和李渡1308。其中李渡1955是从2015年左右开始做起,而四特的天工1952和1972分别在2019年和2022年上市。


“作为沉浸式营销代表酒企,最近几年李渡酒确实发展迅速,无论是从品牌价值、产品结构还是市场号召力都在稳步提升,隐隐有江西龙头的趋势,这给四特酒造成了很 大的经营压力。”蔡学飞说。


3

层缺位

从客观情况来看,企业高层的缺位、企业战略的不断摇摆是四特酒近年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这就不得不提四特酒的董事长、总经理廖昶。


廖昶是江西樟树人,据媒体报道,其曾在本地机关多个部门工作过,1998年进入四特酒,任副总经理。彼时四特经营体制落后,生产效益低下,一度深陷负债,业绩跌入低谷。


2002年,廖昶接手四特酒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是砍掉了52款产品,聚焦核心单品;其次又完成了四特酒业的改制。


客观来说,这为四特酒日后迎来“黄金岁月”作出铺垫。

图 / 天眼查截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