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越女事务所
感受金钱的最大善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越女事务所

我的老家

越女事务所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5-02 23:3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就要离开家乡了,聊聊这座城市。


很多人看名字,以为我来自吴越水乡,这是误会,其实我的家在北方。


只是离开多年,很多记忆已经陌生,这次表弟结婚,回来住了几天,见到了一些细节。


随便说说。


一.


我老家是座工业城市,名气不小,有一个知名的大企业,曾经是全国领先的。


建国初年,家乡为国家建设付出不少,是那种掏心窝子、不藏私的输出。


有人读过《小姨多鹤》么?那本书里的主人公,设定的老家,就是我的家乡。建国初期,国家为了加速工业建设,把很多工人、技术,从我们这里转移到了一些矿产资源丰富的南方城市。


多鹤一家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跨越大半个中国,去了马鞍山。


这应该不是作者的杜撰,前几年我在武汉打车,司机虽然是当地土生土长,但口音却明显和我老家很像。


聊了一下,他父母是年轻时随一整个工厂,从我们这里调到武汉的,当时服从国家调配,全厂人员搬迁。


所以虽然生长在武汉,但身边都是老家人,几十年也乡音难改。


...


是的,我家乡确实繁荣过,但没什么好夸的,因为现在它正在衰败中,这几乎没有争议。


近几年有不少文艺作品,出现过我的家乡、或类似的城市,像《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呀、《钢的琴》呀...


还有前两年热播的一部偶像剧叫作《翻译官》,我大学时读过原著,描写女主角的家乡时,永远是灰色的、黯淡的、是钢铁带着锈、天空中浓烟滚滚的阴沉感。


嗯,这些作品描述的都蛮真实,一读就知道,是我家没错。


就是这种又暗又冷的色调。


二.


家乡是随着大趋势一点点弱下来的,到底为什么XX经济会衰败?搜索网上的关键词,可以找到几百万个答案。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一些细节。



请忽略看不清脸的摩托大叔...


这张照片是我曾经住过七八年的老社区,占地很广,是一个老工厂的职工住宅区,名字叫作X简易。


嗯,确实很简易,几乎算是贫民区了。市政府大概在09年的时候开始拆迁这里,准备重新规划地块,大干一场。


然而快十年过去了,这一大片低矮的小楼房,仍然矗立在这里,墙皮、门窗都拆没了,黑洞洞、怪渗人的。


拆不动,就是因为没钱了。


09年的时候,全国大放水,家乡也不例外,全市都在拆拆建建,建高楼、修马路、铺大桥...


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我妈妈也因那场大放水得了一点小利,那几年她做了点装修材料的小买卖,一直惨淡经营,但只09年一年,就赚了十几万。


然而情况很快急转直下。


前面提到的大企业早已年年亏损,又没有新的经济支撑、人口不断流出,建的楼又远远多于需要...


我的家乡在那一次回光返照之后,比以前更萎靡了。


远观这片拆到一半的住宅区,车经过的是一座大桥,和拆迁同时建起来的。


这座大桥建的很气派,打的旗号是献礼国庆,结果现在一边连着残破的回迁楼小区、一边连着拆不掉的鬼楼。


顺便说说我家这个回迁楼,是2013年入住的,然而也不知是没钱建了、还是无心建了。


交出来的楼是半成品,一楼入户、还有各楼层的管道间,都是近于毛坯。



很恐怖吧,一个崭新的居民社区,内部却是这个样子...


我觉得这个回迁小区,很能代表家乡的现状、曾经面子里子都很辉煌,现在却连最基本的居住尊严,都无法给到自己的人民。


这几年,家乡换了好几个市长、企业仍然亏着、房价不断在跌、人口外流,只留下一幢幢空房子。


还有很多很多的老人。


有数据说,我的家乡是全省老龄化率最高的城市,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22%,再过两三年,比例要达到30%。


经济还没雄起、人却迅速的老了。


Ps.


写完了,感觉我对家乡太没有感情了...要反省...


你对老家有什么回忆么,好与不好、甜与苦,分享给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医学界  ·  又一个省立医科大学要诞生了!
8 年前
社会学了没  ·  讲尽亲子关系的九幅漫画
7 年前
Lolita洋装资讯  ·  Lolita | 国牌上新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