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阑夕
「涨」或许是2017年京东的主旋律。
京东在其最新公布的二季度财报中披露,其净营收达到93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3.6%,与之遥相呼应的则是京东股价从年初至今已上涨超过90%。截至2017年6月30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用户数为2.583亿,较去年同期的1.881亿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37%,增速领跑行业。
当然除了「涨」之外,京东在其二季度财报中也悄然改变了对自己的称呼,从「中国最大的互联网零售商」,变为了「中国最大的零售商」,当然核心依然没有离开零售两个字,这也被这家公司看作是立身之本,且正在迎来新的变化。
「零售的本质仍然是成本、效率和体验,但是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的方式一定会改变。」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其不久之前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新技术催生下的新名词、新标签、新概念、新模式正在涌现。正如刘强东所言,「零售业正处在变革的前夜。」
一个新的时代出现往往意味着新的主导者的来临,正如同创新总是从边缘而起,最终颠覆旧业态一样。
在零售这个最为开放的市场中,自由竞争是这个市场的唯一法则。
《沃尔玛效应》一书中曾这样写道,「按照自由市场经济的逻辑,沃尔玛的胜利来自人们的自由选择:消费者用钱包给沃尔玛投票,供货商用产品给沃尔玛投票。任何不赞成沃尔玛的消费者或者供货商,都可以去辈出买东西或卖东西,它们完全是自由的。」
而如今,人们似乎正在重新作出他们的选择。根据贝恩资本的报告,2015年中国线上零售额增长36.5%,而线下快消品零售2015年的同比增幅仅2.6%,到了2016年上半年这一数字降到了更为惨淡的1.5%。
这种选择的变化源于消费场景的改变。在电商出现之前,用户购买商品必须到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超市,亦或是路边小摊和商店,总而言之,场景必然是基于物理世界。而电商则让用户的购物场景得以数字化和虚拟化,当然用户也为之付出了一些代价,例如无法实际感受体验商品、丧失了逛本身的乐趣。
德鲁克曾说,「如果你想要获取一些新的东西,那么你就必须舍弃一些旧的东西。」
但对用户而言,他们希望得到的永远是更多,而新技术也往往是基于这些不容易被满足的需求而被催生出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从去年起大热的人工智能,都纷纷在零售这个人类最活跃的商业行为上得到应用。
这些新技术并不会改变零售的本质,但却会如刘强东所言,改变「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的方式」。于是我们看到,新技术不仅仅应用在了虚拟的线上消费场景之上,更是将消费场景不断地细分和重新定义。
在美国,智能音箱Echo正在被作为电商平台的亚马逊视为其在用户家庭场景端最好的延伸。用户的购物行为不再是需要发生在一个极度主动的场景下,例如开车到沃尔玛,或者主动打开京东或淘宝,而是可以在一个自己的舒适的环境中,随时发出购物的指令和需求。
而在国内,我们也同样可以看到像京东叮咚音箱这样的产品,通过感知用户的声音,并依靠后端的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更黑科技的或许是京东智能冰箱这样的产品,通过内置的高清摄像头实现图像识别,提供主动的过期提示,甚至为用户下单周期性购买的常用品。
在历史上,每一次的零售革命最前端的体现都是零售场景的变革。从1852年第一家百货商场的诞生,到后来第二次零售革命中连锁商店的出现,以及在1930左右形成的超市业态,这些无不是零售消费场景的变化,背后则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新技术。
在这些新技术带来的新场景之下,用户的需求也更容易被激发出来。在7-11创始人铃木敏文看来,「造成产品滞销、生意萧条的原因只有一个,即是现在的工作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新技术则是改变这种状况的基础。
作为国内的最大的自营B2C电商,京东在很多分析师眼中,商业模式并不如只是「搭台唱戏」、最终赚生态内流量广告钱的阿里来得轻松,然而一直致力于供应链能力打造的京东似乎更接近零售的本质,刘强东眼中的「第四次零售革命」,「做零售业基础服务提供商」,则给了京东一次让其想象空间变得更大的机会。
在沃尔玛时代,多快好省的原则让这家零售巨头可以做到效率最大化,但这样的结果则是用户需求被简单粗暴地一刀切,用户不得不被裹挟到了这一商业业态之中,去适应它的规则。
但离用户更近、更容易感知的用户的消费场景,以及更具象的用户画像,则让京东能够「化整为零」,为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消费服务,但这并不会影响京东本身的效率,因为改变的只是前端与用户交互的形态,以及通过人工智能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后端的供应链、物流等并不会为之而发生质变,因为商业的本质依然没有变。
在流量端日益枯竭的今天,我们依然很难看到有新的电商平台脱颖而出,甚至是一些曾红极一时的明星电商公司,声量正日渐变小。马太效应在电商中愈发明显,这也使得阿里和京东这样各自模式的第一名更加受到资本市场追捧。
而对于京东和阿里而言,他们依然也有着他们的忧虑,那就是未来消费场景的碎片化。在未来,用户与零售商之间的交互或许将不仅仅局限在手机或电脑屏幕上。可以被布置在小区楼下的无人超市,在用户家庭场景中的智能音箱和冰箱,这些都可能成为零售商们新的流量入口。
在这一次的零售变革中,我们看到的是零售场景的智能化和个性化,这种场景的变革也更多地延伸到线下。因为零售本身就是一个服务+卖货的生意,线下能够带来更多元化的服务体验,因此京东也同样希望能够为线下零售生态去赋能,去改造传统零售业态。
京东也正在推动其线下的京东之家、京东专卖店,通过品牌、供应链、营销、仓储物流、后端管理等方面的输出,去改造线下零售,同时也触达更多的用户消费场景。
无论是第四次零售革命,还是新零售,其本质都是电商巨头正在实现从渠道向平台,甚至是生态的角色转变。
在这其中,京东希望的是用技术、供应链和品牌的方式赋能线下原有的从业者,将零售的场景「化整为零」。这与阿里所选择的方式并不相同,擅长运营平台的阿里在资本层面长袖善舞,而一步步卖货成长起来的京东则更强于实务。
无论哪一条路都是过去的零售人不曾走过的,但「这个世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最终也变成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