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孤独大脑
关于思考的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印象笔记  ·  正月十五,诸事圆满,元宵快乐! ·  昨天  
混沌学园  ·  DeepSeek横空出世,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 ·  2 天前  
人生研究所  ·  “建议周三设为永久节假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孤独大脑

STOP !

孤独大脑  · 公众号  · 学习  · 2017-05-09 12:48

正文

(本文是孤独大脑的第一篇,发于2013年10月31日。2017年1月时,订阅数约7千多。今天订阅数刚好过10万,Mark一下。)


欢迎收看《孤独大脑》第一期。

朋友的真实故事:他一个不懂英文的朋友刚来多伦多,自己独自出门,迷路了然后打电话给他,他说没关系你把你现在呆的地方路名拼给我听,他朋友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拼出来了:

S ---T--O--P!

我那朋友当场就乐傻啦。

在这个不知道能坚持多久的订阅号的较早一期 ,便谈到“大脑的STOP”,是因为从本患者的自身体验来看,该处方见效快,疗效好,价钱便宜,实在是居家旅行、创业泡妞、杀人灭口的必备良药。

某天,我在一个本该左拐的路口右拐。因以前总右拐, 大脑 已将其处理为“该路口=右拐”。这大概是惯性思维和肌肉记忆的综合作用。

围棋中的“随手”亦为同理。很多时候我们动脑是为了以后少动脑。

如何避免犯这类低级错误呢?

我的方法是“节点重思”:

提前定义空间、时间、事件之节点,重新思考。

在节点上,对自己的大脑喊:

STOP!

下面先来一段烂大街的 卡尼曼 理论铺垫:

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思维系统,他分别命名为“系统甲”和“系统乙”。

系统甲:反应速度极快,让我们可以快速识别人脸、迅速理解别人说的话。

据说它是从哺乳动物祖先那里演化而来的,以便在弱肉强食的丛林环境中求活。来不及深思,必须即时反应,故名之曰直觉。

直觉能瞬间开启那些深刻记忆,它们之所以深刻,是因为与恐惧、痛苦、仇恨等激烈情感相联系。

戴森说:“在这种情况下,下的判断常常并不正确,但在丛林之中,快而错比慢而对要更安全些。”

系统乙:建立在审慎思考、反复掂量基础上的决策过程,显然速度就慢下来了。

它可能比系统甲的演化历史要短。猿蹲在树上,不用总想着被吃掉和抢地盘,于是,就有闲工夫胡思乱想了。

既然系统甲老出毛病,系统乙可靠得多,为什么人类不转而只用系统乙呢?

卡尼曼的解释是:系统乙很懒。

系统甲像兔子,跑得快,但不可靠;系统乙像乌龟,可靠,但跑得太慢。

开启系统乙消耗的时间多、能量大。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也是生物演化的结果。

求生于丛林的历史比例过大,令人类无法摆脱依赖于直觉的决策模式。

史蒂夫.柯维所言“时间差”,旨在制造并延长刺激与反应之间的“stop”,将 大脑 边缘系统(指挥直觉)的权力交给额叶的思维系统。

问题是,现代社会和原始森林一样凶险,何时快何时慢?

每个解决思维问题的电筒,都需另一个电筒去照亮。

想想身边的人:

  1. 有些是力量型选手,漠视红绿灯,犹如大象闯入瓷器店。这类人,在中国过去这些年,颇为手到擒来;

  2. 有些人是一根筋,每次只想一个问题,没想明白就不前行,从来不管别人的眼神和想法,脑子未必好使,但每一步都恨不得重新想一遍。这类人,若天赋稍可,常有所成;

  3. 有些人,步步STOP,左右游离,患得患失。若是平庸之辈,倒也安稳一生。若是被分到一个好脑子,便常有“天生我材何所用”的煎熬。

你是哪一种?

该吃药了:

药方1、对自己喊STOP!

提前定义空间、时间、事件之节点。每年、每月、每天梳理下自己的“节点”。

我用下围棋来做思想实验,在厮杀的关键时刻,尤其是在那些“想也不用想的时刻”,对自己说:哥们儿,慢着点儿。

药方2、Think twice.

中文即:三思而后行。

比较起来, Think twice 更有实践意义,“ 三思而后行 ”则因熟视而无睹了。

我们对大多问题的think,其实只交给了大脑边缘系统去决策,该反射系统与我们在森林狩猎的祖先无异。

所以,Think twice:

第一步:直觉反应;

第二步:在直觉反应后,程序化地调动位于额叶的思维系统。

以上,几乎是提升大脑效率最简明有效的方式了。

药方 3、学会刹车。

大脑 刹车原理: 大脑 可用来控制闭眼、闭嘴、止步,但常常控制不了自己。

如同驾驶,刹车有时比踩油门重要。

我的某次下棋实验:

  • 在一可痛砍对方的点刹车,改为自己先稳活;

  • 在一个想妥协的点刹车,选择痛下杀手。

结果,中盘胜之。

在DECISION POINTS, 大脑 刹车的意义:

  1. 决定yes或no;

  2. 决定方向;

  3. 决定力量大小。

药方 4、没看清楚别踩油门儿。

这一条仅适用于保守派和四十岁以上人士。

岁数越大,机会成本越低,稳点儿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