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者
《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抢年货的人挤爆胖东来,有代购团日赚6位数 ·  16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裸辞之后,我执着于过一个“完整”的年 ·  昨天  
单读  ·  这年头还有谁在读单读啊? ·  3 天前  
新周刊  ·  全国“普通话羞耻症”最严重的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者

正在消失的中国雪糕

读者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1-24 18:25

正文



文/沐晴


寒冬腊月,你是不是也喜欢每天热汤热饭地暖暖胃?


然而多年以前,在最寒冷的季节,东北的朋友们却喜欢吃冰棍。


几乎每个居民楼附近,都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着大衣棉鞋,在雪地上放着一个个纸箱。



里面装着的,与其说是雪糕冷品,不如说是人们寒冬里雀跃的心情。


这些雪糕,包装简单、价格低廉,却能满足大家一整天的快乐。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吃雪糕,是专属于夏日的美好记忆。



每天放学,攥着几块几毛的零钱,和小伙伴蜂拥着跑到小卖部,在塞满雪糕的冰柜前,每人挑一个。


随后,你尝一口我的,我尝一口你的。那种满足与欢乐,简直是难以言喻。


而在父母们更遥远的记忆中,夏天的快乐则被装在自行车后面的木箱子里。


来源:视觉中国


那时的冰棍,虽然种类少、口感单一,才几分钱一根,但吃冰棍的心情和我们是一样的。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太多太多关于雪糕的回忆停留在了童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熟悉的雪糕不见了,就像太阳晒化了雪花一样。


就比如下面这5种雪糕,上次见它们,已经说不清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还记得这种冰袋吗?吃的时候从袋子角那里咬一个小洞,不一会儿袋子就被攥成了一团。



双棒雪糕:这个雪糕很划算,能一分为二,和伙伴们分着吃。



七个小矮人:五颜六色的“7小只”,哪个小孩看了不迷糊?



火炬雪糕:也叫作“大头雪糕”,外面的那一层巧克力,简直让味蕾开了花。



三文治雪糕:感受冰火两重天。



看到这,关于雪糕的记忆是不是瞬间被激活了?


如果意犹未尽,那就跟随小编的脚步,去回忆里寻找那甜滋滋、冰凉凉的味道吧。



在南方人的记忆里,一定少不了上海光明牌冰砖。



深蓝色的盒子,鲜艳的红字,这便是光明牌冰砖给人的最初印象。


1950年,上海的益民食品一厂创立“光明”品牌。


益民食品一厂的前身为外商开办的海宁洋行,最早从事蛋制品加工。


1925年,海宁洋行开始用冰块冷冻法生产冷饮。


但受生产条件限制,当时生产的冷饮多以圆柱形棒冰为主。


直到1932年,工厂从美国引入冷饮生产设备后,雪糕才增加扁形形状。


后来,海宁洋行改为国营上海益民食品一厂,品牌名称也改为“光明”,寓意“解放了,天亮了,新中国一片光明”。


而对北方人而言,最熟悉的,莫过于“北冰洋”。



现在提到北冰洋,人们脑海中最先蹦出来的或许是橙子味汽水。


其实,这个曾位于北京城南的企业也生产了许多富有特色的雪糕。


北冰洋品牌最早可追溯到1936年的北平制冰厂。


1949年,制冰厂开始收归国有,1950年,制冰厂注册了“北冰洋”商标。


在国家的支持下,北冰洋引入上海一体化灌装流水线,汽水产品也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后,“北冰洋”品牌下的冷饮产品进入大规模生产期。


一时间,“北冰洋”雪糕遍布北京大街小巷。


还有兰州的504雪糕。


吃过504,想必是很多人最得意的事情之一。


因为这款雪糕的奶油,号称“是用核工业的离心机转出来的”。


妥妥的“真硬核”雪糕。



504厂原是中国在兰州成立的第一个浓缩铀生产工厂,后来转型,开始生产冰激凌。


奶油味、草莓味、巧克力味,4毛钱一只的504,不知是多少孩子的快乐源泉。


还有下面这几款“老雪糕”,也曾陪伴我们走过无数个盛夏。


蒙牛的绿色心情:



黑龙江的老鼎丰、吉林的宏宝:


山东的好阿婆和群康生产的“爽”:


河南的小神童:


广西的珠露雪糕:


江西的康怡:


记得小时候,一到夏天,就央求妈妈去批发雪糕。


什么大火炬、小布丁、小雪生,都10支起步地往家买。


来源:视觉中国


听着窗外阵阵蝉鸣,看着满满当当的冰箱,这才是过夏天的感觉!




说起雪糕,在我的印象里,它们从我记事起就有。


但追本溯源一番后,才发现雪糕竟大有来历。


故事,还得从一百多年前讲起。


1900年,英国人科赛恩来到中国,试图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寻找商机。


当他到达中国著名的“四大火炉”之一的武汉后,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


这里的老百姓在休息的时候,会口含一块冰用来解暑。


然而在当时,冰块的主要来源是冰窖存储的天然冰,价格高,供应少,简直是一冰难求。


科赛恩一下子嗅到了金钱的味道,于是在1904年,在汉口法租界开了一家机器制冰厂——和利冰厂。


这既是中国第一家机器制冰厂,也是中国第一支雪糕的诞生地。


无独有偶。


1906年,犹太商人开普斯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开设了一家餐厅,起名为马迭尔。


头脑灵活的马迭尔,在饭店门口专门开设了一个甜点摊,卖价格亲民的马迭尔冰棍。



这款马迭尔冰棍,与武汉的科赛恩雪糕遥相呼应,共同拉开了中国雪糕的序幕。


后来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中国的冷饮业也进入了休眠期。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雪糕才开启了复苏之路。


到了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都涌现出了自己的雪糕厂。


1993年伊利正式成立冷饮部,开始研发自己的雪糕。


1999年蒙牛集团成立,蒙牛也推出了一系列明星产品。


《中国冰激凌雪糕行业趋势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雪糕市场规模超过1600亿元。


伊利、蒙牛、雀巢、和路雪四家企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而分散到品牌层面,伊利、蒙牛、和路雪、雀巢、八喜五个龙头企业的27个品牌,线下渠道覆盖全国。


在地方市场,天冰(河南)、中街(辽宁)、德氏(沈阳)等本土品牌地域性优势显著,也备受欢迎。


别看只是一支小小的雪糕,它也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记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最近几年,很多朋友发现,雪糕变了。


一口吃下去,除了冰凉的价格,心也跟着凉了。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


“大热天的,贵的雪糕降温效果的确好,还没吃呢,只看价格,心就凉了一半。”


对,“雪糕刺客”出现了!

“雪糕刺客”最早出现在超市时,因为冰柜上没有标价,导致顾客以为雪糕还是几块钱。


结果结账的时候傻眼了,一个外表普普通通的雪糕动辄二三十元。


随手拿个雪糕,一看价格20元,吓得人不知是该拿还是该放。



有人研究过“雪糕刺客”出现的原因。


大约是2000年前后,中国铆足劲儿对外发展,人们见过的东西也越来越丰富。


6块钱一个的梦龙,让孩子们第一次认识了纯奶油和比利时巧克力。


而后的哈根达斯,更是直接打破了我们对“高档雪糕”的认知。


在这种契机下,不少商家瞅准时机,本着“国货当自强”的初心,也开始生产高端雪糕。


但与此同时,市场上也开始出现“以次充好”的混乱局面。


而消费者在“受了伤”之后,也慢慢回归理性——天价雪糕可以不吃,找平替的就好。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很有意思的事。


雪糕品牌“雪莲”,在“雪糕刺客”横行于市的时候,坚持走“物美价廉”的老路子。



但有网友发了几张图,疑似雪莲的制作工厂卫生条件不达标。


随后雪莲老板紧急注册了抖音账号,当晚就发了自家工厂的照片,斥责谣言不实。



万万没想到,这一澄清,雪莲一夜爆火。


因为它价格便宜、解暑解渴,网友们纷纷变身段子手借“雪莲事件”向国内雪糕界喊话。



幽默而不失讽刺意味的言语,其实是老百姓对“诚意”的渴望。


雪糕曾是多少人快乐的源泉,断不能为了谋利伤了大伙的心。


但庆幸的是,慢慢地,雪糕市场也回归了正常:


冰柜大半以上都是价格在5元上下的巧乐滋、奶昔杯、绿色心情……


而钟薛高、阿苏山等品牌,也开始了第二件1元的促销。


如今,像#钟薛高雪糕最贵一支66元#、#消费者发现很多雪糕烤不化# 等话题已成过去。


我们的小日子里,还是有很多“好吃不贵”的雪糕,能陪伴我们度过焦渴难耐的日子。



这几年,还有一类雪糕异军突起——文创雪糕。


文创雪糕虽然也不便宜,但因为其“高文化”与“高颜值”,颇受年轻人喜爱。


从2017年北京玉渊潭樱花雪糕到2019年北京故宫雪糕,一个又一个景区开始卖起了文创雪糕。


有的精致完美,有的脑洞大开,有的口味奇特……令消费者大开眼界。


比如,下面的这几款,你见过几种?


北京故宫的脊兽雪糕:


来源:视觉中国

广汉三星堆的文创雪糕:


来源:视觉中国

沈阳故宫的文创雪糕:


来源:视觉中国

武汉黄鹤楼的文创雪糕:


来源:视觉中国

北京玉渊潭的樱花雪糕:


来源:视觉中国

敦煌莫高窟的文创雪糕:


来源:视觉中国

济南趵突泉的文创雪糕:


来源:视觉中国

黄山迎客松的文创雪糕:

来源:视觉中国

山西云岗石窟的文创雪糕:

来源:视觉中国

北京天坛的文创雪糕:

来源:视觉中国

全国各地的文创雪糕还有很多。


样式千奇百怪,颜色花花绿绿,真是一场视觉盛宴。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创雪糕一跃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网红。


来源:视觉中国

在很多年轻人看来,旅游拍照打卡是一种新型社交方式。


再有造型新颖、颜值独特的文创雪糕加持,出门旅行又平添了些许乐趣。



看了这么多雪糕,有没有一款,正中你记忆的深处?

昨天,我也忽然来了兴致,迎着寒风去楼下的便利店买了一支小雪生。


回家的路上,一边吃一边回味,还是童年的味道,还能感受到久违的幸福。


恍惚间,我感觉自己又变回了七八岁的小女孩。


怀揣着莫名的兴奋感,蹦蹦跳跳走向更明媚的未来。 


来源:视觉中国

我知道,很多雪糕永远留在了时光里。


但只要热爱生活的心不变,中国雪糕就不会真正消失。


点击蓝字查看往期推荐


套公式走捷径?不要小瞧易烊千玺

“过年,去奶奶家还是姥姥家?”孩子的回答太真实,父母别埋怨

刘震云:如果你混到没人找你吃饭,没人喊你聚会,连电话也没几个,那真要庆祝,你不是人缘变差,而是真正觉醒了!

第1批免签来华的韩国人,赚大了

“一点破事就发朋友圈的人,没见过世面”

作者:沐晴。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责任编辑:毛新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