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奋斗,登峰造极境。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六届中国MPAcc学生案例大赛中,由马逸飞、梁佩玲、王子扬、李路辉、高芸芃、王英杰组成,刘俊勇教授指导的中央财经大学驯龍高手队凭借扎实沉稳的现场表现、专业详实的调研报告荣获本届大赛一等奖,指导老师刘俊勇获最佳指导教师奖。
回顾本次大赛,队员们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刘俊勇教授等老师提供了专业的指导。
同时,依托中央财经大学MPAcc双导师制度(校内导师+校外客座导师)和
全国MPAcc示范性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的支持,我们团队的调研得以顺利开展,报告写作与修订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让我们能够以十足的底气与自信迎接现场的展示与辩论。
【团队组建:
汇聚英才,逐梦起航】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中央财经大学MPAcc专业中最早组建的团队之一,2018年12月9日,本着认真做好学生生涯最后一次比赛的初衷,经过精挑细选,六位来自不同班级的同学相聚在一起,驯龍高手团队由此创立。
次日我们便联系了刘俊勇教授,邀请其担任我们的指导老师,正式开启了“驯龍高手”们长达6个月的逐梦之旅。
【赛前准备:
备战指导,专家讲授】
为了帮助参赛同学及早进入比赛状态,学习往届优秀经验,2019年3月11日,学院组织了“MPAcc案例大赛经验分享会”,邀请上届晋级第二阶段的5支队伍代表为参赛同学分享关于大赛的心得与体会。
此次活动不仅让我们对于赛程安排、比赛内容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还介绍了各阶段报告写作的要点与技巧,帮助我们对案例大赛建立了准确的认识,为第一阶段的案例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第一阶段关于小米的案例公布后,针对同学们在报告写作中遇到的困惑,学院及时整合资源,以“MPAcc大讲堂”的形式,邀请到了小米金融总监袁颖薇女士,于3月19日为我们带来了“小米、小米金融的商业逻辑”的精彩演讲。
本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有机会直接与小米高层对话,建立对小米商业逻辑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及时解答了同学们的各项疑问,让我们能够以第一手资料更好地准备案例大赛。
【第一阶段:
全情投入,专业致胜】
第一阶段时间紧、专业性强、竞争极为激烈。
在案例材料发放当晚,我们便组织队员前往校外咖啡馆彻夜讨论。
在讨论中我们交换看法、碰撞思维,不仅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探讨分析4项问题的答案与写作思路,同时针对第一阶段参赛队伍多、答案标准化、难以脱颖而出的问题,我们同样构想了各类解决方案,希望凭借
回答的专业性、观点的新颖性、全文的逻辑性、图表的高质量以及文本的美观度
五个层面为评委呈现一份高质量的分析报告。
在写作过程中,指导老师刘俊勇教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写作与修改建议,让我们的报告内容更加丰满充实;
黄益建副教授则着重为我们指出了报告的逻辑性问题,让我们的报告行文更加规整;
陈玥老师同样就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等会计处理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专业支持,保障了我们报告的严密性。
凭借队员们的全情投入与专业思考,结合老师们的专业智慧,我们最终交出一份令自己满意的报告。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89.21分这一赛区最高分的成绩,“驯龍高手”们顺利晋级第二阶段的比赛。
【第二阶段:
深入调研,探求真知】
进入第二阶段后,小组成员迅速投入到了调研企业的筛选之中。
作为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产学研基地及多位客座导师工作单位,经学院朱继光老师的联系及刘俊勇教授的沟通,B公司最终为我们团队提供了宝贵的调研机会。
在调研前,我们详细梳理了调研方向与访谈问题,并通过与指导老师的沟通,为后续的实地调研做好充足的准备。
4月30日,经过与我们的研究生客座导师、集团财务部部长萧枭老师的联系与沟通,“驯龍高手”队一行6人第一次前往B公司总部开展调研。
通过与副部长宋军、财务人员王丽华、财务控制部部长王楠等人的访谈,我们初步构建了对B公司业务和组织结构的了解,并就成本管理现状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通过此次调研,不仅让我们对B公司及汽车行业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了研发环节及价值链成本管理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根据第一次调研的成果,小组成员们总结了B公司的业务特点及较为粗略的成本管理现状,拟定了以价值链为出发点的调研逻辑,并详细制定了第二轮调研的调研目标与访谈提纲,为后续更深层次的访谈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5月8日,我们踏上了第二次调研之旅。
相较第一次调研,本次更加具有针对性,将紧扣“大智移云”与“成本管理”的主题。
通过与研究生客座导师、B公司副总裁李德仁老师、财务控制部部长王楠、研究院鲍宇明以及赵俊平、关旭、陈阳、李强等来自财务共享中心、智能工厂等部门的各位专家进行访谈,本小组深入了解了大智移云技术在B公司价值链各环节成本管理的应用现状,并共同探讨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取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学习了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与构想,取得了丰富且详实的基础信息。
此外在报告写作中,本小组还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与王楠、鲍宇明、B公司下属销售公司的财务部长王庆华多次取得联系,通过线上访谈的形式补充收集资料信息,及时沟通遇到的疑问,保证报告信息的准确性以及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通过对长达6个小时访谈录音的整理,以及对神经网络、智能制造技术的深入学习,小组成员们通力合作,本着
现状真实准确、问题犀利关键、方案创新可行
的原则,集思广益、发散思维,深入剖析现状,精细探究不足,创新解决方案,打磨文字图表,梳理结论方案,总结提炼意义。
结合刘俊勇教授与黄益建副教授提出的改进建议,我们团队最终再次交出了一份与中财MPAcc相配的高水准调研报告,取得了80.47分的成绩,再次以小组第一的成绩晋级复决赛。
【决赛阶段:
龙马精神,合作逐梦】
复决赛对于我们而言又是新的挑战,除了讲求报告自身的水准外,还格外考验我们的研究能力、抗压能力、批判精神与临场应变能力。
为了准备相关比赛,我们不仅准备了报告所涉及的21个基本概念的具体定义、整理了12个英文缩写的全称、梳理了各章节所应用的具体大智移云技术及成本管理对象,此外还通过小组内互相提问、交叉核查等形式就可能被问及的54个问题准备了超过1.7万字的详细解答,为复决赛做好充分准备。
在此过程中,学院也组织了由王彦超、武羿、赵雪媛、杨甜娜等老师为我们举办了模拟答辩,指出了我们展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从教师角度就其关心的问题向我们进行提问。
在6月13日的抽签中,我们的对手是同为小组第一名的江西师范大学代表队。
巧合的是我们两只队伍的研究对象同为汽车企业。
强强对话令我们既激动又感到巨大的压力,陌生的AHP方法也给我们制造了不小的障碍。
但是小组成员们充分发扬了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龙马精神,在24小时内攻坚克难,及时梳理了对方报告存在的不足并创新性地提出了我方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并非独自战斗,不仅刘俊勇与朱继光老师与我们一同奋战至凌晨,依托学院资源,B公司王楠、鲍宇明、张俊平等专家及客座导师企业-长安汽车财务分析总监耿克诚也协助我们对对方报告进行了分析,从更加专业的视角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复赛中我们虽然顺利晋级,但也发现了自身所存在的紧张、手抖、辩论时间把控不足等问题,促使我们在短短18个小时内及时总结调整,为决赛做好充分的准备。
更为巧合的是,我们决赛的对手之一同样调研汽车企业,并且与我方团队价值链管理思路基本一致,而东道主队伍则调研了电信业D公司。
在18个小时的紧张准备中,我们一方面运用对汽车行业及价值链的充分了解深入剖析QBY企业调研报告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派出对电信业较为熟悉两位同学研究东道主案例。
在此基础上,B公司各位专家、QBY公司耿克诚、中国联通财务部副总经理陈沛、中国移动于淼、广东电信聂坤富、河南电信刘士宾等人也为我们提出了极具价值的建议,帮助我们对对方案例企业及电信行业建立了更为细致、准确的了解。
6月16日,登上决赛场的那一刻,曾经的紧张与不安都被抛之脑后,大家都全身心投入与紧凑的比赛之中,思维活跃,提问犀利,反应敏捷,回答准确,尽力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为评委及观众展现中财MPAcc学子的专业与风采。
比赛结果公布之时,也是本次逐梦之旅落幕之际。
一等奖的殊荣是对6个月来不断奋战的我们、辛苦指导的老师以及在背后默默提供了大量支持的B公司专家及客座导师、校友的最佳褒奖与回报。
在文中我将他们的名字一一列出,正是希望所有支持过我们的老师、客座导师及校友都能与我们共同分享这份荣耀与喜悦。
在最后我还想感谢复决赛中的3组对手——来自江西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老师与同学。
虽然场上唇枪舌剑、火药味十足,但是通过与你们的交流,不仅让我们有机会共同探究大智移云在汽车类企业的应用、了解曾经陌生的电信行业,同时也从不同的视角帮助我们发现自身问题,促使我们不断改进与成长。
借用复赛时江西师范大学4号队员的总结发言,合作大于竞争,与你们的思维碰撞同样是本次大赛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获奖感言】
【马逸飞】
经过6个月努力与拼搏,终究如愿能以较为满意的结果为本次大赛画上句号。
作为学生生涯的最后一次比赛,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一同奋战到赛事的最后一刻,也非常欣慰曾不断支撑我坚持下去的“好结果”能够有朝一日实现。
6个月中,在食堂、咖啡厅、校外的麦当劳与赛场边的酒店内,大家一起熬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虽艰辛,虽难熬,但熬出了小米与格力的恩怨情仇,磨出了B公司的实践与探索,也最终练出沉稳笃定、专业自信的“驯龍高手”们。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6个月来携手共进、全情投入的5位队友,以及为我们提供鼎力支持、与我们共同奋战至深夜的学院老师及B公司的各位领导与专家,携手共奋斗,登峰造极境。
【梁佩玲】
作为团队的发起人之一,本着"打造央财最强团队"的出发点,选择了一群优秀的队友并肩作战。
我们从清风微拂的3月携手,到骄阳似火的6月,一起为案例大赛画上了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