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年过完了,本牛马回到岗位上继续拉磨。寻思着给磨坊摆点鲜艳的花去去班味儿,找了个花卉市场大逛特逛,眼里却依旧是那些百年不变老朋友。不过看到个怪东西感觉还挺好玩儿的。
这是把柠檬供起来了?怎么这年头连盆栽都得讲究个色香味俱全了?
问问价格吧。好家伙!小小一盆一百五,大的还能再翻个倍!
这到底是啥?我该不该买?
老板说这是“
黄金果
”、“
金玉满堂
”、“
五代同堂
”、“
五子登科
”…… 这“黄、金”倒是一眼就能瞧出来,可这“五”是个啥说法?
原来这果屁股上还有几个突起向后向外伸展,数一下,不多不少正好五个。
这些果子往往被人们赋予子孙兴旺、升官发财的吉祥寓意,近几年在花市上还蛮受欢迎的
。尤其是在华南地区,更是成为了“年宵花摆点啥”的优质答案。
其实这些果子的母体植物中文正式名唤作“
乳茄
”,学名为
Solanum mammosum
(即茄属·乳状的),皆源自那五个乳头状的突起。有人觉着这玩意从侧面看像个狐狸或牛的脑瓜子,又管它叫“
狐茄子
”、“
牛头茄
”。
市场上的乳茄往往是采摘后重新摆盘、固定、装饰后再上架售卖的
,上面插的叶子真是啥啥都有,全凭摊主安排,但唯独少见乳茄的原装叶。
这些用作陪衬的绿叶一般撑不了多久就会枯萎,但乳茄果却能摆上几个月不干瘪不褪色。为啥非得折腾这么一通,就不能直接摆整株乳茄,或者来个煮豆燃豆萁,乳茄叶衬乳茄果吗?
这么一看,大概就能想到为什么把人家果子一个个揪下来重新排列组合了。这植株上的果实这么稀疏,彼此间都见不着面,一点热闹的感觉都没有啊!另外,
乳茄的茎和叶可不像果子那么好欺负,上面全都是锋利的长刺
,要真直接拿去摆摊了,不知道老板每天得陪进去多少医药费。
不仅是乳茄,其实乳茄所在的茄属不少成员都有尖刺傍身,也算是家族祖传绝技了。是的,尽管从外表看和餐桌上的茄子没啥共同点,但
乳茄确确实实是茄属的一员,是茄子的亲戚,它的老家也在茄属大本营南美洲
。既然说到茄属了,今天我们就借着乳茄的场子,也简单说说茄属这个大家族。
许多茄属植物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别说是贪吃的小动物了,人闻了都想跑。这可是个物化兼顾、战法双修的全能家族。
茄属植物的花朵大多是白色或紫色的,五个花冠裂片向外开展成派大星状
。内侧是一圈雄蕊,花丝短到几乎看不见,而
花药则体型较大,呈现亮眼的黄色
。五根雄蕊彼此贴近,形成筒状向上延伸,隐约可以看到花粉从顶端的小孔中微微溢出,而不起眼的雌蕊则被重重保护在中央。
不常光顾山野和菜园的小伙伴或许对茄属的花没太多印象,但茄子花总见过吧,毕竟这种蔬菜的栽种有些过于常见,连老小区的公共绿地里搞不好都被见缝插针种了几棵。乳茄的花朵相比于茄子花,确实不怎么起眼,但绝对算得上精致,倘若个头能再大点,有机会跟果实组团出道也未可知。
事实上,茄属并不乏凭借靓丽花朵走上演艺道路的成员。比如
大花茄
,
花不仅个头大,还掌握了变色的本领
。初开的花朵是深紫色的,用不了多久,颜色逐渐变浅,并最终褪为白色。各个部位的褪色速度和程度并不均匀,常有深色条带点缀在浅色背景中,这般斑驳的混色妆造反而为花朵增添了几分灵动与俏皮。
茄属的幼果大多是浅绿色或白色的,有的蜿蜒着深色的条纹
。随着成熟,果实的颜色由不显眼的绿向鲜艳的色彩转变,有的像乳茄一样变成亮眼的黄色,有的像西红柿一样变成诱人的红色,茄子般紫色的果实也常能遇见,而本来明显的条纹在果子成熟时大多已消失不见。
茄属的果属于浆果,往往肉质饱满而汁水丰盈,所以经常被作为水果蔬菜拎入家门
。种子比较多,整齐而密集地排列在中轴胎座上。如果再仔细观察下果柄端,你会发现它们的萼片在果实成熟时仍未脱落,毕竟好看的果子总得有点“绿叶”配。
尽管名字里又是“乳”又是“茄”的,但乳茄这果子可不兴吃啊!
茄属植物的植株和果实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尤其是龙葵素最为人们所熟知,乳茄也不例外
。龙葵素是茄属等植物用来保护自己免受动物啃食的产物,在植株幼嫩部位和未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高。人若是摄入过量,搞不好得转场医院渡个劫。
龙葵是许多人宝贵的童年回忆,紫得发黑的好吃,泛绿光的可别吃!
但
随着果实成熟,部分生物碱的含量大幅下降,动物们食用后的中毒风险随之降低
,毕竟茄属植物还是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借动物强大的运动能力远游的。显然熟透的乳茄运气不错,人们更欣赏它的外表而没有垂涎它的内心,但其它的一些茄属植物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云南的小伙伴或许在市场上见过一类叫做
苦子
的蔬菜,
有的小而绿,似豌豆
;
有的个头稍大些,有棱,像微缩版南瓜
——它们分别是
水茄
和
红茄
的果实。虽然果如其名,味道苦苦的,但当地人偏偏就好这一口,硬是把苦子们做出了花。
傣族人尤其喜爱苦子果
。焯水后入油慢煸,便是基础款——油煸苦子,在口中咀嚼口感独特,味苦而微有回甘。如果用来炒肉,细碎的肉末混合清苦的苦子碎,更是能让人一口气干掉一碗饭。
倘若将苦子彻底舂(chōng)成糊状,加之香菜、刺五加、辣椒等配料,便能得到一碗万能蘸料,称作“
苦子撒撇
”,用来蘸食肉菜米线,清凉解火,再好不过。
苦子和撒撇都是云南特色,外地人还真不一定吃(看)得惯
抛开苦子这类小众蔬果,能吃的茄属植物也早已遍布我们身边。不信?看看你家厨房吧!像茄子、番茄这些自曝身份的自不用说,土豆也是茄家的你敢信?不过
我们吃的土豆丝土豆片可不是它的果,而是它用来贮藏营养和无性繁殖的块茎(土豆果实有毒)
。
发了芽的土豆会化身毒王,龙葵素含量飙升
,可千万不要心存侥幸以身试险!
云南特产紫土豆的花,这么一看是不是还挺“茄”的,花开成片也很壮观
另外,近些年市场上有一种
人参果
售卖,鸭蛋大小,闻着挺香,不知道你吃过没有?其实它是进军水果界的茄属新秀,真姓大名唤作
香瓜茄
,怪不得偶尔吃着口半生不熟的果肉总觉得有点茄子味呢……可戳
人参果,我是没吃过的。——鲁迅
身着茄子紫条纹大衣的人参果,熟透了饱满多汁,清甜口
尽管我们身边的茄属植物大多饰演着身怀绝技却温柔待人的角色,但也有些坏家伙尚未与人类形成合作关系,制造了一些麻烦。
黄花刺茄
全株密被淡黄色硬尖刺。这种原产北美的植物上个世纪80年代首次出现在我国辽宁省,极强的生命力和扩散能力使得它们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现已逐渐扩散至新疆、内蒙古、河北等多个北方省市。
比苍耳还曼陀罗
图源:Wikipedia / JerryFriedman
一方面,黄花刺茄丰富的生物碱对动物有较强的毒害作用,一旦入侵牧场,很有可能造成畜牧业减产。另外,
黄花刺茄是许多寄生虫和病原菌的宿主,极快地蔓延不仅直接挤占了农作物的生长空间,还间接传播了植物病害,造成经济损失
。农牧民在劳作时也有可能被其尖刺扎伤。入侵地的小伙伴若是见到了可得小心啊!
参考资料:
宋志东.中国归化植物一新记录种——乳茄[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09):2052.
孙宇,魏春光,杭欣宇,等.鄂尔多斯市外来入侵物种黄花刺茄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南方农业,2024,18(09):53-56.
王炳章.茄科植物的观赏药用食用价值[J].北方园艺,1998,(02):60-6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六十七卷第一分册[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8: 64-120.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44y1W7Gf/?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7568c06eb136b6187c918d1bec516d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