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2月29日讯(记者 刘小菲)2016年中国资本市场大事不断:指数熔断、证监会换帅、险资频繁举牌、深港通开通......每一件都掀起了市场的轩然大波。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各个领域也都感受着监管趋严带来的阵痛,尤其是承担着连接市场各方、盘活全局重任的券商更是应该深有感触。
据中国网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6日晚间,今年共有57家券商收到了监管部门97份罚单,其中因新三板业务违规而收到的罚单占比接近八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评级中获A类的36家券商公司,遭到处罚的竟然高达23家。
57券商吃近百份罚单 海通证券(600837)被罚逾亿元
有人把2016年称为资本市场的“最严监管年”,从IPO到并购重组,再到定向增发,监管风暴正触及资本市场各个层面,其中券商被监管部门处罚的数量也空前扩张。
中国网财经记者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发现,2016年以来累计有57家证券公司先后摊上了“大事”,被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合计开出了97份罚单,与2015年的23家券商被罚29次相比大幅增长。
按照处罚的次数来看,东莞证券因新三板业务违规先后5次被全国股转系统点名,成为2016年被处罚次数最多的券商。据了解,东莞证券目前正在排队IPO,有私募人士对中国网财经记者指出:“连续被罚很难说不会影响公司的上市进程。”
从罚没金额来看,海通证券以1.15亿元“独占鳌头”,被罚的原因是“场外配资违规”,同时因“场外配资”在2016年遭到证监会处罚的还有广发证券(000776)、华泰证券(601688)和方正证券(601901)三家,罚款金额分别为2721万元,7293万元和2358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7家被处罚的证券公司中,有23家在“2016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被评为A类。也就是说,今年被评为A类的36家券商中,未被处罚的仅剩下光大证券(601788)、 招商证券(600999)、东海证券等13家。
新三板业务违规罚单占比近八成 东莞证券被点名5次
具体到业务层面,与2015年券商频繁在两融以及场外配资业务上“踩雷”不同,2016年被处罚的券商违规行为涉及了经纪、投行、资管等多个板块,其中新三板业务成为“重灾区”。
统计显示,2016年共有49家券商因新三板业务违规被罚,罚单数量高达76张,占总罚单数量的比例为78.35%,其中东莞证券被罚次数最多,为5次;财通证券被处罚4次,国泰君安和国海证券(000750)分别被处罚3次,值得一提的是,国泰君安昨日晚间还因推荐企业在进入新三板挂牌时核查不充分而遭到责令改正。
至于被罚的原因,中国网财经记者梳理发现,“违规开户”最为普遍。据统计,2016年有近20家券商因此被罚,违规开户数累计超过7000户。此外,作为主办券商未尽持续督导责任、做市业务内控不完善、做市过程中故意操作扰乱市场等案例也券商新三板业务板块不断出现。
长江证券(000783)一位新三板业务部人士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违规频发与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的急剧扩张不无关系。”数据显示,截至12月26日,新三板挂牌公司达10112家,其中以申万宏源(000166)为主券商的挂牌公司家数为655家,安信证券、中泰证券分别为531家和444家,广发证券、中信建投、国信证券(002736)的挂牌企业家数也均在300家以上。
在挂牌企业数量猛增的同时,新三板市场的整体监管力度也正在逐渐加强。据了解,全国股转系统自今年4月1日起正式开展主办券商执业质量评价工作,同时还对挂牌企业启动了“退市制度”,即挂牌公司每年6月30日前未能披露年报,或者8月31日前未披露半年报,股转系统将强制摘牌。
近10家券商因投行业务违规 兴业证券(601377)踩雷“欣泰电气(300372)”
除了新三板,券商的投行业务板块也成为违规高发区。据中国网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2016年有近10家券商因投行业务违规而遭到证监会处罚,“被罚名单”中不仅有兴业证券、西南证券(600369)、国信证券等大型综合券商,也不乏新时代证券、中泰证券、东莞证券等中小型券商,其中兴业因欣泰电气涉嫌欺诈发行领到了券商有史以来的最重罚单。
今年6月份,兴业证券因欣泰电气欺诈发行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其投行业务同时被暂停。据了解,兴业证券当时有20家A股IPO、3家新三板、20家定增、10余家待审并购重组,近60家企业或遭受牵连;直到7月22日,证监会公布对兴业证券的处罚结果,因在欣泰电气IPO过程中未能勤勉尽责,出具的相关保荐和承销文件存在虚假记载,罚没兴业证券5700余万元;签字保荐人兰翔、伍文祥给予警告、罚款、撤销证券从业资格的行政处罚。此外兴业证券还将拿出5.5亿元设立先行赔付专项基金,赔偿因*欣泰欺诈发行而受损的投资者。
几乎在兴业证券被立案调查的同一时间,西南证券也因涉嫌未按规定履行职责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投行业务同样被暂停。
被罚或导致降级 创新业务和融资渠道可能受限
对于券商来说,巨额罚款占净利润比重并不高,业内更担心的是被罚券商或将在后续评级中被大幅度扣分并形成大幅度降级。
从2016年的分类评级结果来看,2015年被评为AA级的27家证券公司中,中信证券(600030)、华泰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国信证券、长江证券、兴业证券、国开证券、东兴证券今年滑出了A类榜单,其中在2015年没有被证监会处罚的只有东兴证券一家。据知情人士透露,券商一个级别与最相近的一个级别得分差距有时仅0.1分,0.5的分差可能直接是AA和B的级别之差了。而上述券商如果各自按最高处罚扣分,最高可能各自扣除6分。
光大证券一位保荐代表人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券商评级如果出现下降,这不仅会导致创新业务叫停、新增业务受限以及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缴纳的上浮,部分资金渠道更有可能面临着被切断的风险,这在会提高券商的融资成本,也会使其错失很多商业机会。”
上述保荐代表人进一步解释称,以光大证券为例,如果2015年公司评级不是AA而是BBB,那光大证券上交给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资金就是营业收入的1.5%,而AA级的上交金额仅为营业收入的0.75%。数据显示,光大证券2015年度的营业总收入为165.49亿元,以此计算,AA级和BBB级的上交金额差达到了1.24亿元。“这些都是现实的利益。”该券商保荐代表人说。(中国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