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冲锋号
传递军营资讯,提供原创评论,展现军人风采,缔造属于军人、军属、军迷及关心关爱国防建设者的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防部发布  ·  海报丨万家灯火庆元宵 战位坚守护团圆 ·  8 小时前  
央广网  ·  突发!两架飞机在美国相撞已致1死3伤 ·  22 小时前  
军武次位面  ·  冲锋衣这种东西!100元和1000元差别有多大!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冲锋号

2020,这是卫勤兵的战斗总结!

冲锋号  · 公众号  · 军事  · 2020-12-19 10:50

正文

作者:骆元科

图片:余洁、李军

如果屏幕前的你看过《血战钢锯岭》
相信你一定对主人翁 “道斯” 记忆犹新
一个手无寸铁的人却不惧战火硝烟
凭借一己之力挽救70余名战友
道斯是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但同样也映射出了这样一个群体
他们就是我们口中的 “卫生员”


他们为了战友与时间赛跑
他们为了生命与死神肆斗
虽然没有一袭标志性的白大褂
但却是诸多医护人员中最平凡的一员


尽管没有全副武装的单兵利器
但却用救死扶伤的方式
最大限度保全战斗力

冬季,投身“战疫 ”担重任

随着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
一场惊心动魄的战“疫”悍然打响
就在大家居家隔离、抵御疫情时
这个群体却选择 “冲锋在前”
成为营区门口最坚实的一道“屏障”


军医胡超主动请战隔离病区
并且担任起营区消毒防控工作
“请战书” 上他这样写道
“除夕夜不少同行星夜驰援武汉
我们作为医护人员更是责无旁贷!”


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
接待着络绎不绝的归队人员
体温测量、衣物洗消、车辆检查
一系列的流程一天就要干上百遍
闲暇之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
便带领队员一路小跑前往隔离区
耐心的为每一名隔离对象检查
通过唠家常的方式为战友排解疑虑


尽管2020年是一个 “非常之年”
但营区稳定、战友安全、疫情防控
离不开这群 “白衣天使” 的无私奉献
春季,练兵备战强本领
抗疫和备战永远是进行时
伴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
营区上下掀起新一轮的练兵热潮
谁说卫生员不是战斗员?
无论是军事训练还是考核比武
卫生员的身影随处可见!


一切以实战为出发
如何快速且有效的 “救死扶伤”
成为他们训练自身的根本目的


为了搬运伤员更快、更稳
在早已磨没了草皮的黄土地上
托着壮硕的战友匍匐前进
肉皮接触着坚硬的地皮
鲜红的鲜血和黝黑的土壤融合
紧咬牙关对着终点线奋力蹬地


一次次尝试、一回回突破
一切只为成为 “保障尖兵”!
夏季,抗洪一线战洪魔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尽管只是一支 “后勤保障队”
但在汛情面前也是 “前锋突击队”


大坝之上熙熙攘攘的人群
这群曾经执针管拿纱布的卫生员
如今却扛沙包挥大锹奋斗在一线
一袋袋沙袋填堵着四溢的泡泉
他们好似不知疲惫一样不断奔波
一次次碾转反复让浑身充满泥浆
平日里最爱干净卫生的他们
如今却丝毫不在乎自己的外表
反而干的一副热火朝天的模样


不光光是冲锋在抗洪一线
在后勤保障上他们也颇有建树
为了保证抗洪力量的经久不息
每天背着医疗包在各个宿营地巡诊
与地方医护人员针对各类症状对症下药


一抹抹橄榄绿带来生命的希望
一个个红十字驱散内心的恐慌
看着大坝之上忙碌的背影
那句 “堤在,人在!军在,民在!” 的誓言
在耳边不断的回荡……
秋季,军民鱼水谱赞歌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人民子弟兵来源于人民
同样也要回馈于人民群众
福建省泉州市省东村
是卫生连长期结队的帮扶对象
每年都固定的组织义诊活动
旨在服务人民群众
建立军民鱼水情的和谐氛围


他们走进村落
在村头小巷里建立医疗点
为当地居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一对一模式的门诊窗口
从血压测量到内科诊断
“一条龙” 服务让百姓直竖大拇指


尽管秋意渐浓寒风瑟瑟
但义诊现场却是一片火热
面对摩肩接踵的求医百姓
他们耐心解答各种疑难困惑
对一些顽疾症给予相应的建议
并对一些病症精准合理进行治疗


职责使命担当作为
抗击疫情勇当排头
群众利益撸起袖子
抢险救灾冲锋在前
义务巡诊爱民情怀
治病救人医者仁心

这就是卫生员的 硬核
2020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