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驰被收购5年有余了,我从来没有(为)顺驰辩护过,败了就是败了,不要找借口。我们犯了错误,比如现金流管理,比如扩张太快。”2011年10月,在回顾顺驰之败时,孙宏斌曾如是总结。
在顺驰时代,孙宏斌曾提出2004年做到100亿元销售额,赶超老大万科,这使其一度成为各大开发商眼中的异类。他执掌下的顺驰在全国各大城市疯狂拿地,仅仅一年时间,就从一家地方房地产开发企业,一跃成为全国性房地产公司。
2004年,顺驰为上市准备路演材料,孙宏斌说完后
投行提问:“这是你的矛,那你的盾呢?”彼时的孙宏斌豪气干云:“我只有矛,不需要盾。”
但在一路疯狂扩张之时,高负债、高杠杆、高财务费用、高土地成本却也由此滋生,使顺驰不堪重负。直至2006年,顺驰被香港路劲基建收购。
“我们从顺驰主要吸取两个教训。第一个教训是现金流管理;第二个教训是我们不需要在那么多城市做,进入的城市太多了,其实管不好的。”2011年,孙宏斌在接受采访时说。
临近2011年底,孙宏斌又在自己的微博发文:
“顺驰因为我的激进和缺乏风险控制失败了,给大家道歉。”但是,“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让继续燃烧的激情照亮我们的未来。”
吸取了教训的孙宏斌,在融创卷土重来。
于融创准备路演材料时,孙宏斌再一次提到了顺驰时代的教训。这一次,投行不解:
“你只有盾,没有矛?”孙宏斌回道:“矛还用说?全天下都知道我只会使矛。”
“只会使矛”的孙宏斌2012年6月联姻绿城,以33亿元收购绿城中国9个项目。2013年上半年,融创耗资约66.76亿元,取得5宗土地,其中4宗是以收购方式拿下,这迥异于绝大部分开发商以招拍挂方式获得土地的做法。
在2013年中,融创再次与绿城联手,以近80亿元获得上海黄浦江项目。此外,融创还以12亿元的代价获得之江宜号25%权益、以9.07亿元获得杭州之江度假村项目49%股权,以5.6亿元获得杭州望江府项目50%股权。
有媒体曾援引业内人士的分析称,相比公开市场拿地,融创中国所采取的收购、合作模式,更有利于控制成本。而纵观融创当时的一系列收购项目,共同的特点的是项目当期就可销售,这意味着融创将可保持较强大的现金流,并极大程度地缓解自身开发资金压力。
时至2013年,融创也仅有5个区域公司。在2005年至2013年间,融创也仅在北京、天津、重庆、无锡、苏州5地有项目。
这一切,似都在印证孙宏斌已吸取了往日顺驰所留下的教训:“现金流管理”和“不进入太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