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EarlETF
做趋势的仆人,财富的主人。掌握99%不知道的投资知识,成为1%的投资赢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债券今天有蛋吗  ·  股债三连涨,接下来怎么配? ·  昨天  
债券今天有蛋吗  ·  股债三连涨,接下来怎么配? ·  昨天  
聪明投资者  ·  我所见过的梁文锋 ·  2 天前  
望京博格投基  ·  2025投资主线:股息率超过8%的红利指数与 ... ·  2 天前  
望京博格投基  ·  2025投资主线:股息率超过8%的红利指数与 ... ·  2 天前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本田想控制日产遭拒,全球第三大车企合并告吹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EarlETF

超大盘策略,辉煌9月后,仍是定海神针

EarlETF  · 公众号  · 投资  · 2024-10-09 07: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超大盘策略在2024年1-9月的表现,特别是伴随着9月末的大涨,如何运用超大盘策略。文章指出,在大盘股占优时,超大盘策略依然可取,尤其是采用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此外,还介绍了外资对该指数A股的偏好和长期投资机会,估值的稳定性,以及该指数的风险溢价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超大盘策略在特定时间段的表现

文章详细描述了超大盘策略在特定时间段内的表现,特别是在大盘股大放异彩的年份里,该策略表现突出。

关键观点2: 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的优越性

文章指出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在同类指数中的优越性,包括覆盖范围广、行业均衡等特点。

关键观点3: 外资对超大盘指数的偏好

文章提到外资对超大盘指数的偏好,尤其是跟踪MSCI新兴市场资金的配置情况。

关键观点4: 估值的稳定性和风险溢价

文章强调了估值的稳定性和风险溢价对于理性投资者的意义,以及如何利用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进行风险评估。

关键观点5: 基金投资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文章最后强调了基金投资的风险和注意事项,提醒投资者理性投资,仔细阅读相关文件以了解产品信息。


正文

如果聚焦 2024 年的 1-9 月,而不是单单 9 月,那么显然超大盘策略是极具魅力的策略。

那么,伴随 9 月末的大涨,未来超大盘策略,该如何使用?

超大盘领涨 1-9 月

2024 年,是大盘股大放异彩的一年。

沉寂数年的沪深300 先是抗跌,后是大涨。从下图可以看到,代表沪深300 包含股息再投资收益的 300 收益指数,前 9 个月上涨 20.30%,相比代表中盘的中证500 全收益指数(500 收益)和代表小微盘的中证1000 全收益指数和中证2000 全收益指数,那是有相当显著的超额。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波大盘股领涨的行情中,“比大更大”的超大盘股,表现更优异。

上图无论是老派的上证50指数(50 收益)、中证 A50 全收益指数还是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均表现优于沪深300 全收益指数,其中又以 MSCI 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最优,前九个月上涨 26.47% ,相较沪深300 有超过 6 个点的超额收益(数据来源: WIND,截至9月30日)。

超大盘,一个优秀大盘增强策略

当你相信市场会追捧大盘股时,或许更大盘的超大盘指数,是更好的选择。

在 6 月末,笔者在《 大盘走强时,跑赢沪深300 一招鲜 》推文中,介绍过这个思路。

当时笔者发现,以季度作为观察维度,当某个季度沪深300 表现优于代表小盘股的中证1000 时,代表超大盘的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表现会优于沪深300,所以可以通过MSCI中国A50ETF(560050)来捕捉这份超额。

那么转眼 2024 年的三季度过去了,这个策略表现如何呢?

有些可惜,在史无前例的 9 月末暴涨之后,这个策略的“不败金身”终于告破。

下表是 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下表简称MSCIA50)和中证A50 在沪深300 优于中证1000 的季度里,各自全收益指数相对沪深300 全收益指数的超额水平。

数据来源:Wind金融终端 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

从上表可以看到,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在 2024 年三季度跑输沪深300,超额为-1.19%。这是 2015 年三季度迄今首度跑输。个人分析这主要是因为相比沪深300 这样纯粹基于市值的宽基指数,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算是新一代强调代表性宽基,在编制规则上会侧重对整个 A 股的代表性,对于这波涨幅凌厉的传统金融配置相对均衡。

但从长期数据来看,在大盘股占优时,“超大盘”策略依然是一个可取的策略,尤其是采用 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

外资“做多中国”的重要路径

除此之外,不可忽视的是外资的偏好。

MSCI A50指数采用创新方法,挑选50只可通过互联互通机制进行投资的中国大盘A股,不仅涵盖了A股与港股,更兼顾了GICS行业分类中各个行业中的龙头。

如上文所述,相比于单纯挑选50只最大股票的方法,MSCI A50指数能够降低行业板块权重过度集中于金融和日常消费品行业的风险,更强调行业中性化和均衡,也能够提升新兴行业的占比。市场一个普遍的认知是,其所表征的是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核心资产,因此有望成为全球资金加仓A股的重要选项,为国内外投资者一键配置全球瞩目的中国优质资产提供了解决方案。

要知道,此前许多外资尤其是跟踪 MSCI 新兴市场的资金,对于中国资产的配置仍有相当的空间,所以未来外资或许会有一波持续快速加仓位的操作。

此前,新加坡辉立资本管理(Phillip Capital Management)与汇添富基合作,推出新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辉立-汇添富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Phillip-China Universal MSCI China A50 Connect ETF),这一创新产品于2024年3月20日在新加坡交易所正式上市,走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新加坡交易所的ETF产品互通计划上市。如果有外资通过这个品种加仓,那么将体现在MSCI 中国A50ETF(560050.SH) 的规模增加上,这是我们未来持续可以跟踪的数据。

估值更具可预测性

连涨之后,市场显著进入了“风险偏好”大幅提升的阶段。所以许多高 beta 的品种,日益受到追捧。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类似 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这样的超大盘指数,还有持有的必要吗?

2024 年,在 A股市场有一个重要的新名词“耐心资本”。

今次 9 月 24 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吴清就明确表示“近日将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9 月 26 日,相关文件由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其中提及的主要目标是: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推动中长期资金投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更加合理,投资行为长期性和市场内在稳定性全面强化,投资者回报稳步提升,中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中长期资金更好发挥引领作用、投融资两端发展更为平衡、资本市场功能更好发挥的新局面

股票长期投资,收益何来?

归根到底,来自于企业的盈利。更直观的说,股票的长期收益,往往与整体的 ROE 休戚相关。

也正因此,如果我们期待长期较高的收益,那么在合理的估值下,买入 ROE 较高的资产,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的 A股,良莠不齐,中小盘股总体而言 ROE 较低,属于要精挑细选才能淘到宝的品种。而类似 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这样的超大盘指数,因为指数规则编制的原因,总体企业质量较好。根据 Wind 的数据,2023 年,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的 ROE 为11.13%,2024 年预测值为11.48%。这个较高的 ROE 水平,显然对长期回报至关重要。

而估值层面,即使经历了 “9·24”后的大涨,超大盘指数总体也还处于合理估值水平。笔者此前针对各个指数的估值,写过《 对股市理性泡沫的想象力 》和《 基于股债性价比,沪深300 还有多少空间? 》,为了方便对照,所以下面 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的估值数据,同样截至 9 月 30 日。

下图是来自Wind 的 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的风险溢价,以1/市盈率%-中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计算而得,从用了过去 10 年数据计算 2 个标准差作为低估与高估区域。

可以看到,风险溢价-2 个标准差作为指数高估区域,还是挺好使的,2015 年、2018 年和 2020 年的三个高点,均回落到 3.64 以下水平后坚定。而截至 9 月 30 日,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的风险溢价为 6.59,还没跌破 6.18 的平均值,距离 3.64 的-2 标准差仍有相当距离。

数据来源:Wind金融终端 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

超大盘估值的相对稳定性,对于一个理性的投资者,至关重要。

因为像一些小微盘指数,历史上往往遇到极端行情时估值很高,所以你很难利用历史数据判断当下的估值是“很离谱”还是“极端离谱”,往往就很难下定泡沫减持的决心,甚至会给自己寻找很多的理由继续持有,用很多的“市梦率”给自己加油鼓劲。

但类似 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因为以风险溢价估值的区间相当规整,你就比较容易在高估的时候痛下决心减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