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商业洞察
聚合全球一流商业趋势观察家,以犀利的商业嗅觉,与您一起把脉商业未来趋势,洞见企业未来成功之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哈佛商业评论  ·  新的一年,如何规划好你的职业生涯? ·  16 小时前  
21世纪商业评论  ·  DeepSeek,掀起算法效率革命 ·  昨天  
商业洞察  ·  百亿先生董宇辉的波折与重生 ·  4 天前  
三门峡政务  ·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新活力 ·  4 天前  
三门峡政务  ·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新活力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商业洞察

不让别人赚差价,是一种穷人思维

商业洞察  · 公众号  · 商业  · 2018-09-06 17:23

正文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 商业洞察

与您一起把脉商业未来趋势,洞见企业未来成功之道



只要有交易,就会有环节,只要有环节,就需要给予相应报酬,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就是一个商业社会的必备。


0 1


我哥做贷款生意,最近遇到一个客户的事。


这个客户从县城局机关接到一个小工程,可资金链紧张,没法进工程材料。


于是找到我哥所在公司借钱,可按规定查询客户个人征信,发现他有一笔银行烂帐未结清,这样贷款风险极高。


眼见赚到手的钱因资金不到位泡汤,还要付违约金,客户愁容满面。


我哥问:“这个工程如果做完你能赚多少?”


客户说:“刨去成本费用我能赚10万。”


我哥说:“我给你出个主意,你把工程直接交给供应商,10万块的利润五五分成,你负责客户关系和施工,他负责材料,如果你能谈到三七或四六当然更好。”


客户觉得一下少赚5万难以接受。


我哥劝他:“贷款利息和手续费其实也不少,与其这样整天为钱奔波无结果,不如让别人也赚点。”


一个月后,客户上门给我哥送香烟。原来工程已结束,他不仅没付违约金,还赚到6万块。


供应商也很高兴,本来只赚材料的利润,结果多赚3万,还为俩人下次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让别人赚钱,是一种互惠双赢,也是未来共同发展的动力和前提。



0 2


这些年,代购市场如火如荼,可在一些人看来,好像代购就是剪刀差、吸血鬼。


朋友小许做香港代购,她有一个永远“价比三家”的同学。


买东西前永远拿别人的低价来谈,一盒面膜朋友代购价298,这位同学说某某店只要278,能不能这个价帮我带一盒。


小许感叹:“我是小代购,买不到这个价,你说的是皇冠店,拿货量大有折扣。”


可人家不理,觉得同学不给全行业最低价,就是昧着良心挣钱。


上个月那个同学又让小许买负离子吹风机。


小许说:“不带外盒可以吗?说明书配件小包装有,就那个外包装太大,过关风险大。”


结果同学非得要那盒子,还说某某店就有外盒,服务怎么如此差。


小许到那店铺瞅一眼,比她这贵200不说,如果要外包装另收费。


小许无奈地说:“这一次帮你吧,下一次还是请你移步别家”。


一段友谊也基本告吹。


任何行业,失去利润服务都会打折。


如果总以穷人思维去算计别人的块儿八毛利润,输了姿态,折了情谊,更可能享受不到好的服务。


即便是同学或朋友、亲戚,也要将钱和情分开相处,别总想着卖面子,不论什么感情都不可能永远靠面子合作。


让别人赚钱,是对待感情的最好修养;让别人赚点钱,可以让感情更坚固,让彼此更有尊严。



0 3


现代社会是一个商业社会,我们早已超越了物物交换的原始阶段,而迈向现金——电子交换复合发展的时代。


在这个社会里,商业的链条异常复杂,即使你只想买张桌子,也必然经过多道的交易程序。


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机会赚钱,别人也有机会赚钱。


能做到1+1>2,要比一方永远赚钱、一方永远亏损的零和博弈更持久,也更高效。


自己赚钱就开心,别人赚钱就不开心,说到底这是一种穷人思维,只能看到既有蛋糕的分割,而看不到可以一起努力把蛋糕做大。


一定要让别人赚到钱,这才是正常的商业逻辑,也是基本的商业思维。


越是能赚钱的人,越是懂得这个道理。


2016年底,李嘉诚以358亿港元卖掉香港中环中心物业,第三方中介房产经纪人收佣金超7亿元,几百亿的交易额,李嘉诚照样给齐佣金。


李嘉诚曾说:“守行规才能走得远,才能挣大钱。你想要从别人那儿得到你想要的,就要把别人想要的给予别人,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一个大气之人才能成就大事,李嘉诚这一生成在眼光,赢在大格局。


让别人赚钱,是对行业乃至社会规则的尊重。


若不讲规则,只看重眼前的可得利益,路只会越走越窄。


唯有规矩做事,才能走得更远。



0 4


最近这半年,有两个行业,成了众矢之的,一是房屋中介,二是药厂。


前段时间一线城市房租猛涨,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中介。


这其中,有血淋淋的资本扩张,有黑心的骗子,这些人无论怎么抨击都不为过。


不过,也不能像有些人那样将中介一棒子打死,好像中间商赚差价就是一个天然的毒瘤,一切中间人都是素质低劣,品质败坏。


就像买二手房的客户,很多人觉得中介不就提供个信息、带我看个房吗?凭什么收这么多钱?太坑人了。


更有亲朋好友觉得,你的信息应该免费给大家用,互通有无最好。


可是公允地说,中介这个行业就是赚信息费的,他们最有能力帮我们成功买到想要的东西。


再说,中介公司的很多费用客户并不了解,比如一手信息费、销售人员提成、办证人员工资、各网站的广告费用等等。


所以,对于那些吸干年轻人血液的黑心中间商,我坚决反对,但是对于中介这个行业,我还是抱着理解。


只要有交易,就会有环节,只要有环节,就需要给予相应报酬,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就是一个商业社会的必备。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医药行业。


电影《我不是药神》提到的救命药物,在现实中就是瑞士格列卫。


很多人看完片子后,骂医院狠心,救命药为什么卖如此贵?骂瑞士诺华公司黑心,为什么霸着专利权不松手。


可研发药物比我们想的要复杂的多,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诺华公司并不是魔鬼。


瑞士格列卫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小分子靶向药,能精准控制慢粒白血病人的染色体变异。


这个药从发现到研制、合成,再到临床应用,历时长达半世纪,这期间瑞士诺华公司为此投入的研发费用为78亿美元,折人民币超500亿。


因为研发成本高,所以原厂申请药品专利保护,在保护期未到之前,其它厂商不得生产、不得仿制。


一位医生朋友说,任何一款新药,除了生产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外,还会有高风险。


风险在哪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