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看懂经济
让连接发生,提供金融知识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限次重复博弈  ·  美国四个科技大厂的资本性支出 ... ·  昨天  
央视财经  ·  断货!全线售罄! ·  3 天前  
经济观察报  ·  黄金价格涨到位了吗?重磅买家入场在即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看懂经济

货币理论视角下的“什么是人民币”

看懂经济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8-07 06:40

正文

编者按:


每一次社会热点都是我们学习金融知识的最好机会。 近来,“无现金社会”这个词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讨论,那什么是“现金”?“现金”是否等同于“人民币”?银行存款、支付宝余额、微信支付余额又是不是人民币呢? 下面这篇文章来自季天鹤的文章,很好的解释这些问题,推荐给各位朋友们阅读。



社会公众把银行 银行存款/支付宝份额 /微信份额 看作是人民币,说明了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和监管的有效和成功,乃至已经忘记了它们和人民币本身的差别。



作者:季天鹤,央观智库专栏作家,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所供职单位无关


正文


货币与货币载体的绑定


在货币的发展历史上,货币表现为诸多形态,诸如银币、铜币乃至现在的纸币。发展的总趋势,乃是货币价值和货币载体的价值越发脱节,比如一张1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远高与100元人民币那张纸的购买力。


造成这一效果的原因,在于法定货币的运转越发完善,货币的价值不再需要货币作为实物来支持。人们在收到100元纸币时,不需要考虑其作为纸的价值。


而法定货币的“法”,则是中国关于人民币的若干规定,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法,当中规定了人民银行印刷和发行人民币。因此,在目前的法律架构里,货币本身(1元)和货币载体形式(纸或金属)是绑定的。


古中国的刀钱、布钱与孔方钱


这种绑定在未来也很难解除。数字货币时代,无论是央行发行还是私人发行,数字信息也都需要一个载体,比如央行的支付网络与数据库,或者比特币所依赖的区块链等。因此拒收人民币的现实表现,就是对人民币纸币硬币的拒绝。


银行存款和支付宝余额都不是人民币


另一种观点认为,使用银行存款支付和使用支付宝余额支付,本身已经是支付人民币。


然而,银行存款和支付宝余额都不是人民币,而只是有兑换人民币功能的人民币计价金融工具(支付宝余额甚至只有兑换银行存款的功能,连兑换人民币的功能都没有),而上述可兑换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银行和支付宝如果破产,他们发行的银行存款和支付宝余额,都可能因为银行的破产和余额宝的破产,而面临无法使用的情况。此外,如果支付宝支持的各家银行破产了,那么支付宝份额也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换句话说,银行存款和支付宝余额作为被支付的对象,本身虽然用人民币计价,而且几年来乃至几十年来都可以顺利被兑换,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人民币自己。他们只是一种能够方便兑换人民币的金融工具。


银行存款的上述特点,在上世纪上半叶特别明显,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银行的存款并不安全,存款利息当中包含了对可能的银行破产的补偿,当银行信用出现风吹草动时,人们会纷纷把存款换成纸币。


最近的例子,当属英国北岩银行出现问题时,人们纷纷去atm机取钱。另一个例子是希腊出现债务危机时,人们担心在希腊的银行欧元存款可能会被停止兑换欧元,于是纷纷提前取款,乃至出台了每天兑换欧元钞票的上限。


在中国,这样的事情当属2014年江苏射阳农村信用社的挤兑事件。人们出于某种原因,认为自己在银行(信用社是银行的一种)的存款不安全,纷纷排队提款。这些储户的行动,充分说明了什么是人民币,什么是银行存款。


2014年江苏射阳农村信用社的挤兑事件


那么,为什么银行存款被纳入货币量来统计呢?其实,这说明了货币的范畴比人民币要大,因为除了纸币硬币之外,还有很多金融工具(比如银行存款)可以执行货币的功能,被作为货币来统计。


但是,作为货币来统计,并不代表它就是人民币自身,这种功能的执行背后是有条件的(银行被认为经营正常),而这个条件的存在,恰恰说明了银行存款不是人民币本身。银行存款和人民币的可兑换性,本身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社会公众把银行存款和支付宝份额看作是人民币,说明了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和监管的有效和成功,乃至已经忘记了银行存款/支付宝份额和人民币本身的差别。衷心祝愿社会公众对银行存款和支付宝份额的可兑换性永不生疑。


中国人民银行


小结


在货币理论当中,辨析各类对象以及它们的成立条件非常重要。可兑换的体系非常庞大,需要仔细辨别每一环节及其成立条件,才能准确把握这个体系,并从可能出现的问题上安排策略。


成立条件往往具备幻觉,这是所有债务的特点,因为债务当中包含了期权,社会公众往往持有价外期权空头。这意味着,大多数时候这些期权都不会被行权,但一旦行权就是惊天动地的。可悲的或者吊诡的是,人们都不希望被行权,但让人们时刻知道自己拿的是期权空头的方式,恰恰是被行权自己。


例如,人们都不希望债券违约,但如果没有违约,人们就会肆无忌惮地追求高息,最终会被违约狠狠教育。例如,人们都不希望资金链断裂,但如果没有断裂,人们就会肆无忌惮地加杠杆,最终会被断裂狠狠教育。


同样,人们都不希望银行倒闭,都不希望自己的存款取不出纸币,但是如果人们错误地认为银行是永不倒闭的,存款是永远兑付的,乃至认为银行是不需要监管的,支付是不需要监管的,那么人们最终也必然会被银行倒闭和存款蒸发所教育。



季天鹤

部分往期文章


一、理论


社会融资规模的未来

外汇储备属于央行:银行理论的深层问题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新框架

为什么要关注央行系列资产负债表

央行发钞:印传单还是打白条?

居民购汇是否消耗外汇储备?

股灾与挤提:金融市场中的准备金结构

“钱荒”与期限错配的丛林法则

利率市场化了,下一站货币量

流动性视角下的中国国际收支

汇金与中投:精彩的注资大戏

央行“放水”的三个池子

二次结汇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人民币汇率分析的基本问题-外汇、外汇存款、外汇储备

如何辨析“藏汇于民”与“资本外逃”?

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为什么有希望?

外汇占款消失后我们看什么?

真实经济中的消费和投资

跨境流动的“资金”到底是什么?

股市蒸发的4万亿为什么不是钱?

调统司处理回购的双重计算带来哪些启示?

救市前后的资金格局

《资本外流如何重创中国?

外汇储备注资国开行会造成哪些货币影响?

央行MPA的货币含义

如何透视只有钱的世界?


二、时评

贬值与通胀夹缝中的降准

不期而至的元旦小汇改

央行支付新规:力阻支付机构变身银行

13%左右的货币增速目标或开启债券熊市

让人迷惑的人民币参加行准备金率

供给侧改革的货币图景

人行对数字货币的态度为何变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央视财经  ·  断货!全线售罄!
3 天前
正和岛  ·  乐视,会崩盘吗?
8 年前
机器学习研究会  ·  【学习】CNN的感受野计算指南
7 年前
早安晚安心语  ·  身累可以休息,心累该哪里栖息
7 年前
同道大叔  ·  12星座2017如何否极泰来?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