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卖关子,先来回答什么是Currency。
多数时候,Currency一词主要出现在金融领域,代表货币或流通之类的意思。而在传媒领域,随着媒体数字化和测量手段的不断发展,人们也逐渐开始借用Currency这样的表述,来对媒体商业价值的通行度量和交易标准进行构建。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能够进入市场进行交易的资源,都应该具备流通性。而流通性的一个基础方面,是有一套形成共识的标准度量衡。比如按照克拉或盎司来指导钻石黄金的交易,比如传说中在黑市里直接流通的劳力士手表,甚至于在仲夏夜的路边烧烤摊,人们用“件儿”来表示对啤酒的需求量。
再回到媒体市场。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经济,媒体经济是一个三方市场,由媒体、受众和广告主构成,广告主购买媒体广告,广告是这一交易的最终输出。但事实上,媒体通过广告出售的是受众的注意力,所以广告本身并不构成真正意义上的交易度量。那么媒体的Currency,则是一种应当反映出广告售卖这一交易实质的度量标准。目前来看,媒体Currency的通行方案,就是看一看广告传播的覆盖面积,即受众规模,转换成交易指标,就是所谓的千人成本(CPM);又或者看看广告的宣传效果,即广告转化的成绩,这一代表指标就是点击付费(CPC);还或者也可以直接将标准简化成传播的数量值,比如毛评点(GRP),或者曝光量(IMP)。
总结而言,媒体市场的Currency,就是一套可以被市场普遍采纳并用于交易的测量方案。在互联网广告市场,Currency已经成为商业常态,交易各方都认可通过CPM或CPC等方式来进行交易结算。在传统的电视市场,各大卫视拼收视点也早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不久前《人民的名义》收视率破8引得一片骚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收视点这个媒体流通在业界得到的共识。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对于广播广告经营而言,需要考虑Currency吗?
首先,广播有Currency吗?
就目前国内的无线电广播行业来讲,并没有。无线电广播有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收听率数据,但这些数据还没有成为度量广播商业价值并用来交易的标准。这些数据主要用来对收听市场进行分析,也能做一些评估和参考,但不会被市场各个主体用来交易,收听率只是收听率,它没有成为Currency。或者再坦白点说,国内的广播经营,还没有到可以交易收视点或按照CPM进行采买的阶段。
也因此,我们说,广播广告的购买模式,还处于媒体购买1.0时代,我们还在直接贩卖广告。我们只需要谈论,一条黄金段位的15秒广告多少钱,折扣多少,如果打包播出一天10次多少钱,折扣多少。等等。广告背后的传播价值,却成为了交易的次要关注,并且这一传播价值是模糊的、直觉的、经验的,而非清晰的、透明的、客观的。这就好比你手头有几颗钻石,你说,这些钻石成色特别好,个儿也大,卖多少多少钱,对方也觉得看着不错,就出手了。当然我们有基本的判断,好的广播广告背后往往有好的收听群体,好的钻石和不好的钻石也能够看得出来。于是你把食指从下巴颏底下伸出来说,您甭废话,买卖成就行了,算什么每克拉,弄什么Currency,要什么自行车!
所以,接下来,我们要问,广播需要Currency吗?
广播是地域性很强的媒体,碎片化也很重,除了央媒的十几套频率,市场主体是由数百套省市级广播频率构成的。而在电视领域出现的收视点模式,主要由央视和卫视构成,这是一个全国性市场,并且集中在了市场头部。而广播媒体基本没有全国域量的市场概念,都是区域化经营,也就很难形成流通的Currency。
但问题是,从客户角度来看,选择上海广播还是北京广播,是需要被比较的。如果有通行的Currency,就可以对投放策略进行有效评估。所以即便北京广播和上海广播没有形成像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那样的竞争关系,但从广告投放来讲,这两个市场也是同质的,是可以存在比较乃至于竞争的。而事实上一些全国品牌客户,已经开始利用更多的收听率数据来对北京、上海等地区的广播广告购买进行比较评估了。在这样的趋势下,那些区域性的客户,也会跟随市场的脚步,进而加大对于广播的数据需求。与此同时,一个更为迫切的原因是,广播和互联网口子越拉越大,在人们谈论CPM的时代,我们冲上去聊点位开口,似乎都不能应景了。所以,第一,从客户的角度来讲,Currency是需要的,只是从广播媒体的第一视角来看,这一趋势我们还没有明显察觉到。
第二,颗粒度有限的媒体度量,使得广告交易最终停留在某一层面,进而使得广告购买变成一种习惯性购买。习惯性购买往往倾向于凭经验、靠直觉。而贝叶斯理论早已告诉我们,直觉靠不住。精明的商人相信直觉,是因为没有更可靠的信息,而顶级商人相信理性,是因为他们更善于挖掘到可靠的信息(想想巴菲特)。特别是,习惯性购买产生的盲目,又会进一步导致媒体的广告经营脱离市场价值,使得广告买卖中出现了交易为王的现象,只要搞定客户就好,只要客户下单就行。而这种现象的背后,往往意味着媒体商业价值的贬损和传播能力的滑坡。因为媒体没有市场感知了。
第三,缺乏媒体商业流通的标准,也会导致出现广告和节目脱节的情况。广告和节目两张皮,本质上就是市场不一致。广告卖出去就好了,节目有人听就好了,《王冠红人馆》聊完高大上的财经点评加入一条便秘广告也没有什么不妥。而Currency是媒体传播的货币化呈现,在它的模式下,广告和节目都将焦点集中在收听市场,集中在GRP效度,这样,广告经营和节目传播才能在商业逻辑上取得一致,在利益诉求上达成共识,从而有效提升耦合性。
也许广播广告经营用不着考虑Currency的理由还有很多,但如果能解决上面的这些问题,我想,为什么不考虑一下呢?
所以,最后,如果广播广告经营需要考虑Currency,怎么实现?
这首先是一个技术问题。无线电收听测量已经有了更为理想的技术,当然,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不做广告,但至少实现全国主要城市的广播Currency,在技术上没有障碍。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融媒体时代得到更有效的测量。比如欧洲采用的日记卡无线电广播样本+数字化音频样本的综合方式,既是一种过渡,也是很好的尝试,正成为当下的欧洲广播市场的Currency。这些技术和方法我们都可以借鉴和应用。
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某种Currency实现广播广告的采购交易,需要行业上能形成共识,需要我们切实地推动。诚然,媒体购买本质是一样的,但不能否认,一个具有统一标准和行业共识的市场,其效率会更高,目标也更为明确。我们按照克拉和净度买卖钻石,是在一个全球化的市场中运作,交易效率和市场规模远非用手掂量着买卖的方式可以比及,而且连钻石都被归置得一颗是一颗呢。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我们才意识到,信息是万物的本质,而数据则是万物的表达。当然,构建广播广告Currency,也将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存在着不确定的商业风险。但我想,其实路已在脚下,关键看愿不愿意迈出这一步。
有人会说,你聊的这些东西和我们的实际操作有着十万八千里呢,这真的有意义么?我回答不了。我想起一个场景。
河北肃宁是华北地区著名的皮草交易市场。每逢传统集市,十里八乡乃至周边省市,都有生意人来这里买卖皮草。传统集市的空间很开放,熙攘往来眼杂耳尖,买卖双方为了避讳,形成了一套讨价还价的手语。谈生意时,两人将手放到一块皮子下面,互相摸着比划,你来我往,但又默不作声,直到谈判达成,现场提货走人。这是一种很有历史很有讲究的生意传统,但这种场景现在已经不多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