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条
每天一条原创短视频,每天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每天精选人间美物,每天来和我一起过美好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一条  ·  众筹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条

众筹|时令限定六安桂花蜜,非遗大师古法窨制,独特醇韵花香,口粮价喝大师茶!

一条  · 公众号  · 视频  · 2024-11-11 07:55

正文

匠人手作 · 艺术字画 · 日用生活良品

当代作家林清玄曾在《不如吃茶去》一书中写道:

“想到茶芽与桂花同出,在桂树下饮茶,一阵风来,花落满杯,那会是什么样的茶?又会是什么样的秋天呢?”

桂花,又名木樨,她是自然界的秋日信使,在南方几乎成了秋天气息的代名词。

每逢中秋前后,总会闻见窗外隐幽的芳香,清冷中带着一丝细甜。

中国人历来视桂花是吉祥之物,中榜题名、仕途得志称为“折桂”,获得殊荣叫赢得“桂冠”......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中,赞其:“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

宋代词人李清照在《鹧鸪天·桂花》中称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道尽了桂花的美妙风韵;宋之问笔下也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赞誉。

除了赏花闻香,桂花做成的食物同样让人垂涎欲滴:一口香甜可口的桂花糕,一碗香溢热乎的桂花粥,一杯香浓适口的桂花茶......

以花入茶,是一项古老且浪漫的发明,其历史可追溯到宋代,蔡襄《茶录》中所说的“龙脑和膏”、“杂珍果香草”便是桂花茶的雏形。

南宋赵希鹄《调燮类编》中记载:“木樨、茉莉…皆可作茶,量茶叶多少,摘花为伴。”

桂花入茶极妙,又以“金桂”为佳,特别是其原产地——大别山区六安市金寨县的优质桂花。

这里的金桂花朵细小如粟米,香气高扬扑鼻,与茶窨制时不争茶香,且令茶香更为清雅,茶汤醇甜。

本次,一条生活馆便联合品牌“淘茶集”,邀请到六安瓜片非遗传承人陆本坤老师,手工少量窨制了一些桂花红茶,现将这口清甜的美妙风味带给大家。

同时,还特别带来两款限时返场,“中国十大名茶”的六安瓜片绿茶,共有以下7种规格可选:

六安桂花蜜红茶 48g/盒
六安桂花蜜红茶 2盒
六安桂花蜜红茶 4盒
雨前六安瓜片 80g/罐
雨前六安瓜片 2罐
头采老枞六安瓜片 105g

头采老枞六安瓜片 2份

时令限定六安桂花蜜限时特惠时间截止2024年12月11日23:59

几款茶均选用高海拔茶园的优质茶青,经传统工艺制成,香高味浓,令人回味。

当下,正是六安的优质金桂盛开的时节,以当地核心产地蝙蝠洞的老树红茶为基底,经过三道手工窨制,才得到这口奇香的“桂花蜜”红茶。

让人联想起姜文电影中的台词:“为了这点醋,我才包的这顿饺子。”

红茶本性温和,非常适合秋冬季饮用,与刚刚盛开的桂花相遇,可谓绝佳拍档,一口茶汤下肚,暖心又暖胃,不容错过。

六安瓜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陆本坤

陆本坤,六安瓜片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评茶师。

他出身于六安的百年制茶世家,早在清同治年间,陆家的祖辈已掌握六安茶的制作手艺,至今已传承五代人。

陆老师儿时便跟随祖辈学习传统制茶手艺,算起来如今已有40余载。

六安瓜片茶文化博物馆内景实拍

如今,他还创办了六安瓜片茶文化博物馆,通过藏品和历史文献、文物,讲述瓜片茶的发展史、工艺流程和茶道的变迁。

此次众筹的六安桂花蜜,皆由陆本坤老师亲手制作,滋味上佳,品质有保证。

六安红茶本是春息,金桂则是秋味,一春一秋,一茶一花,历时半年之久才能有一场完美的邂逅。

此次我们仅少量试制了五十来斤的桂花蜜,限量预售,错过只能再等明年了。

干茶外形紧秀,细微如眉,色泽乌润,金毫显露。

细水慢注,鲜灵清幽的桂花香瞬间弥漫了整个屋子,仿若置身于桂花树下,微风拂面,桂香似蜜。

汤色红浓明亮,倒入杯中带有琥珀色的金圈。

茶汤入口鲜润柔和,醇厚绵甜,呼吸间尽是馥郁茶香,有独特的火香甘甜。

再呷一口,淡淡的甜花香伴着红茶汤的草木韵味,滋味鲜醇回甘,让人意犹未尽。

时令限定六安桂花蜜限时特惠时间截止2024年12月11日23:59


核心产区,造品质好茶

六安茶的主产地十分促狭,只产于六安市金寨县大别山一带,方圆仅五六十里。其中以蝙蝠洞、齐头山、响洪甸为核心产区。石婆甸、独山是外山平地茶。

蝙蝠洞是核心中的核心。山头海拔高出周边300米左右,茶树芽叶格外肥壮。

陆老师的茶厂就坐拥蝙蝠洞大部分的茶园,这也是本次能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入手高品质好茶的原因之一。

六安市金寨县响洪甸水库,

上世纪50年代为治理淮河在此建坝

对于茶树的生长,这里的环境可谓得天独厚。山中高寒,长年烟雨蒙蒙,减弱了太阳光的直射,形成散射光,有利于茶叶中的芳香物质的形成、积累。

待到每年谷雨时节,齐头山气温回暖,此时茶就可以采摘了。

此次分享的“六安桂花蜜”的原料,均采自六安市金寨县蝙蝠洞产区,是核心产区中的核心,严格按照一芽二叶的标准采摘。

品种为当地土生土长的群体老枞种,树龄长,内质丰富。经过多道传统工艺,手工制作,呈现一杯独特的六安红茶滋味。

高山茶园在清明时雨的滋润下,一一绽芽,一夜春风,便密密麻麻浅绿了一片。

茶青原料严格按照一芽二叶的标准采摘,不似芽尖嫩叶的瓜片一般追求鲜爽,叶片已经相当成熟,内含营养物质丰富,滋味浓醇甘润,蜜韵持久。

经过特有的“拉老火”工艺,茶汤铜红明亮有琥珀金圈,香气火香带甜,滋味鲜醇回甘,得到“铜红汤、火糖香”的品质特征。

几度秋意浓,最是桂花香。

农历八月,雅称“桂月”。从雾雨隽秀的江南水乡,到汽笛轰鸣的华中平原,再到山川环绕的西南丘陵,整个南方的秋天,都是桂花的天下。

金寨县桂花王


六安的金寨县是桂花的原产地,有着非常悠久的栽培历史,红色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也诞生于此。

这里生长着一株被誉为“桂花王”的千年老桂树,根据林业专家的考证,其品种为当地特有“小叶金桂”,树龄已逾1200年,是迄今国内发现最大的桂花树。

金桂的香味最为浓郁,闻起来有点类似成熟果子的甜香,伴有丰富的花蜜香,能够为茶更添几分含蓄的桂花香和些许甜度。

最重要的是,即便是长期存放,整体品质表现依然稳定,花香持久融于茶叶中,汤感愈加细腻、柔滑、甘醇。

用来窨茶的金桂,首要的自然是香,是初绽时未经雨水侵染的纯净甜香。

今年的金桂花期很短,气温骤冷才会盛开,往往又会带来雨水,时常几天内便在细雨中落尽。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傅瞅准花期,赶在雨水前抢收。

桂花因外形很小,不像茉莉花那样可人工手采,其最常用、最好的采摘方法便是“打花”。

花落满地 桂花如雨

清晨吸饱露珠,花朵饱满、香气内敛。这时的桂花最为鲜灵,窨制出的花茶,香可透骨。

趁桂花还呈虎爪形时,用竹竿轻轻敲打。

打落下的“金桂雨”中,同时夹杂着残枝弱叶,这样桂花树卸下“重负”,来年也能长的更好。

窨制的工序极为复杂且漫长,不容取巧,每一窨都需要通过筛花、拌和窨花、盖面、通花、起花和烘干等步骤,如此反复三次才得一口清甜。


筛花去杂质

收集起来的桂花,需要经过至少四次筛花,去掉枝叶、微尘和衰败的花朵,才能和红茶相见,进入窨制步骤。

不同于简单的把花和茶拌在一起的制作方式,窨制桂花茶,需要一层层真材实料的铺下去。

花茶拌合

将红茶坯和成熟桂花按照6:1的比例进行拼合,如果花的香气欠佳,还需进行上调。

一粒粒桂花,被制茶师带着温度的手捧着,铺就在蜷曲的茶叶之上,花一层,茶一层,静置2-3小时。

通花

期间要细细探温,如果茶堆里的温度超过40度就要及时翻动,否则会影响茶本身的香气。

下一步进行手工拌和,摊开,重新打堆,再摊开……

重复之中,需要认真与耐心,不可有闪失,经过3次反复窨制,一次窨制就要8-12个小时之久。

星星点点的金桂尽情释香,香醇的红茶茶底则舒张开来,吸纳着来自金桂的馥郁芬芳。

经历数小时窨制,过程中必须不断调整以保证温度、湿度的平衡,如此窨制两次后进行烘干。

焙笼烘干

最后将碎花筛去,此时仅保留下极少的桂花作为点缀。

当桂香尽数融于茶中,只见花香不见花,这杯茶的“花期”才算圆满。

从采摘鲜花、准备茶坯、茶花拌和等每一道环节,都需要很大程度上遵循花与茶的自然状态,十分考验制茶师的手艺,费时费力。

繁复的窨制过程,带来的是由口及舌的融合协调滋味,不失醇厚的红茶真味,又带有一丝桂花的芬芳,清雅而甜蜜。

一口茶汤下肚后,鼻息中还会呼出幽幽花香。

秋日短暂,一口吞下桂花香,大概是打开这个季节最恰如其分的方式吧。

林清玄说:“在生命的选择上,我们在物质方面可以瘦一点,却不要成为俗气的人,我们不必腰缠十万贯,只要衣食无虑、平安康宁就好,我们不必骑鹤上扬州,能饮到厝边亲种的桂花茶,人生就够幸福了。”


香高味浓,暮春之味


六安瓜片由单叶制成,无芽无梗,外形自然平展,色泽宝绿,也是茶界中的颜值担当。

地道的六安瓜片滋味独特,香高味浓,呈现出独特的海苔香、兰花香。

“头采”档105g装,包装采用的是蒲草篮、德化白瓷的搭配。

篮身采用福建泉州一带的蒲草,专门聘请当地乡村手艺人编制而成,古朴典雅。

白瓷茶叶罐身,是泉州德化窑超高温烧制。温润柔和,亮白如玉,釉面密度,容易养护,是始于汉代的传统釉色。

它既是茶器也是摆件,待茶叶喝完,还可以继续用来存茶,或作为茶器的收纳使用。


搭配的铜制茶则,分量压手,背面有锤纹质感,细节到位。

“头采”款蒲草篮装,内附有相应的珍藏证书,包含了茶品信息、当年采摘量、匠人介绍等。

一证一码,既可溯源又能确保正品,货真价实,不管自饮、赠礼都十分合适!

“雨前”瓜片茶包装方案,由“淘茶集”团队的设计师原创手绘。

画卷展现了六安瓜片的制作形式,采摘、炒制、焙火等过程跃然于纸上。

融合齐头山、蝙蝠洞、响洪甸河流等山水景象,再现鼎盛清代,六安人辛勤劳作的生活画面。

置于茶席之上,仿佛能听到河水涓涓作响,鸡犬相闻,嗅到那氤氲茶雾在空气中飘香。

此次众筹的头采档,特地挑选了60年以上树龄的茶青制作,一年只采一次。

干茶条索紧结,无芽无梗,大小匀整,色泽宝绿,带有一层薄霜,颜值颇高。干茶两边向中间翻卷,这也正是手工制作的证明。

薄霜富含黄酮苷类、咖啡碱、儿茶素类等物质,正是六安瓜片独特香气的来源。

注水后,蜷曲的叶子在水中翻滚,渐渐舒展开,兰花香、板栗香、海苔香,阵阵散发,富有层次感。

叶底,翠绿鲜活,肥壮饱满,可见用料考究,品质上乘。

茶汤黄绿清澈,清香高长,喝上一口,便会被霸道的香气所折服。

又香又醇的汤水刹那间占领了味蕾,唇齿间还有淡淡的兰花香萦绕,余味悠长,喉间还不断有一股甘甜涌出。

六安瓜片是烘青绿茶的典型代表,它的独特滋味不仅是源自产地,跟它复繁的制作工艺离不开关系。

前后历时一周时间,经过采摘、扳片、生熟锅、拉火等七道工艺,才算大功告成。

其中的核心工艺“拉老火”,不仅考验茶人技艺,更需精力与耐心。

这个过程需要两位经验老道的师傅配合,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次抬上抬下,边烘边翻。

每烘笼茶叶要烘翻五六十次以上,烘笼往复拉130多次,一个烘焙工一天累计要走上十多公里,加上温度高达600多度,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等茶香渐渐弥漫整个厂房时,才能停下,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





关注我们
本文为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