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慧聪物联资讯
HC安防平台致力于为安防行业的生产商、代理经销商、系统集成商、工程商及行业用户,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综合性市场推广服务。传播行业动态,聆听行业声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橙子聊房子  ·  真诚的自我介绍:找对的人,买对的房 ·  昨天  
岳阳晚报社  ·  今起,岳阳人请步行1小时! ·  昨天  
中国电建市政集团  ·  跨越山海 共享美好 ·  4 天前  
吉林市场监管  ·  这种瓜子有毒还致癌,吃到了立马吐出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慧聪物联资讯

高峰论坛:深度行业化下安防企业的变与不变

慧聪物联资讯  · 公众号  ·  · 2017-09-25 18:05

正文

9月20日,以“新智能,新生态,大安全”为主题的2017中国安防行业高峰论坛暨品牌盛会在杭州白马湖建国饭店隆重举行,此次盛会由慧聪安防网、慧聪物联网、中安信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由北京快鱼电子股份公司特别赞助,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格安科技有限公司全程赞助。


下午,以“新智能,新生态,大安全”为主题的两场高峰论坛盛大开启,论坛中行业资深专家、企业大佬围绕企业管理、技术升级、产业延伸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展开交锋,讨论的过程中掀起了一阵阵高潮,让在座的企业家们掌声不断,也给在座的企业代表带来新的发展灵感和创新之路。


以下是现场论坛实录:


近年来,从国家安全的保障、大型国事活动和集体活动的安全防护,到交通、金融、能源、平安城市的安全守护,再到工业自动化、生产智能化的深度应用以及社区、家庭生活的安全、便捷服务,安防行业正在越来越多的展现在世人面前,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慧聪安防网总经理刘思主持,智慧城市论坛常务副秘书长王永刚、宇视科技副总裁姚华、浩云科技总工龙中胜、中安消研究院院长龚灼共同讨论了“深度行业化下安防企业的变与不变”,以下是对话实录:


(从左到右依次为:刘思、王永刚、姚华、龙中胜、龚灼)


主持人: 大家好,我是慧聪安防网的刘思,这场论坛我们探讨的主题是“深度行业化下安防企业的变与不变”,在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一定要有变化,但同时也要坚守一些东西,我们这个话题主要探讨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什么变化,又需要坚守哪些东西。在座的三个企业都是资深的安防企业,宇视深耕了很多的行业,比如交通、金融、校园安全等等。我们首先想问问姚总,我们企业在细分的行业化市场里面最看中哪一块?我们是如何深耕的,有什么样的策略?


慧聪安防网 刘思


姚华: 宇视在行业上的深入做得很不错,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深耕机场、轨道交通、高校安全等市场,这样的行业深耕,我们已经持续了十年时间。在进入一个细分市场时,我们最看中的是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对应的我们需要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什么我们最关注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呢?因为用户的需求有很多种并不相同,比如说高速公路和机场的用户需求,就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始终要抓住用户本质的需求,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宇视科技副总裁 姚华


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龙总为我们谈谈这个话题。


龙中胜: 浩云科技是主营金融安防的公司,我们在这个细分领域里面做得比较专注。我们从2001年成立浩云以后,就一直聚焦在金融安防这一块。2015年我们成功在创业板上市,当时上市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你的主营业务必须要突出,所以说业务的专注给我们带来了上市的机会。


在我看来,深耕行业的前提是用户的深层次需求,关注和深化用户需求,能给你的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比如金融安防行业的联网平台建设就是一个深化用户需求的生动例子,从视频联网平台到安防联网平台再到安保联网平台,正是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的典型,当然这种进步和跨越离不开一些新的技术应用,比如物联网技术、云技术、以及现在最热的人工智能技术等等。


浩云科技总工 龙中胜


主持人: 我们知道中安消并购了很多的公司,现在中安消企业主要聚焦于智慧城市领域,龚总,你是怎么看待这种行业化的?


龚灼: 说到行业化,中安安防产业发展促进会研究院院长曹国辉先生讲的话我非常认同,我认为将来安防企业有两条发展路径,一个是大规模通用化,另一个是市场的细分和定制化。


我们先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安防行业,一方面,安防行业本身会提供很多的服务市场。另一方面,安防作为一个基础的工具和手段,它在很多行业都有应用,现在很多新的行业都对安防提出了一些要求。


我们最近在为一家冷链运输公司做项目,这家公司有一万多辆冷链运输车,原本是通过人工对运输车进行管理和调度,现在他们使用了GPS和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让管理人员可以知道车辆的运行状态、运行路径等,这个体系中整合了很多调度和管理应用。在这种行业化的应用中,安防有很多机会。


而在应用落地方面,我们更多的聚焦于智慧城市相关的一些重要行业领域的落地应用,我们公司也有一些并购的动作,实际上我们的并购不只是面向公司的并购,也是面向重点领域的并购,比如交通、医疗、教育等是我们重点关注的行业领域,我们希望通过行业化的细分市场的切入和深化,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


中安消研究院院长 龚灼


主持人: 王秘书长是做智慧城市的,王秘书长对我们这些安防企业进入到智慧城市有什么样的看法和建议?


王永刚: 我是2010年开始研究智慧城市的,应该说智慧城市我是接触比较久的。但是对于安防领域却没有在座的各位接触得深。不过经过几年的调研,我也发现了几点问题:第一点,我认为平安城市的市场还没有打开,目前打开的市场是政府已经有财政、有预算、有经费的市场,但是我们还有大量的地方因为没有足够的财政,所以市场一直没有打开。


第二点就是,我们的平安城市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在很多地方,政府都认为平安城市没有发挥作用。我们考察一个县级的城市发现,县里共有一千多个摄像头,一半以上的摄像头都已经停用了。这代表了什么呢?就是说我们当初的设计是这座城市需要一千个摄像头,平安城市可以运转得更好,结果政府一看五百个摄像头一样没有问题,那我还要那么多摄像头搞什么。所以说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因为模式、资本等问题,大量的平安城市没有发挥作用。为什么五百个摄像头坏掉了没有人管,就因为我们的供应商和政府仅仅签了一个购买的协议,一千个摄像头交付完了,两三年运维完了,后续就不管了,地方政府缺乏本地的运营单位支持。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智慧城市的运营来建立庞大的支持团队,以此来支撑我们的智慧城市本地的持续性建设和运营。


我们知道,智慧城市的启动,会涉及到大量的摄像头、传感器,这可能会涉及到传统安防领域的一些主要产品。举一个例子,广州有一家公司,它当年中标了智慧南京的指挥中心,这原本只是一个硬件项目,但是这家企业发现完全可以在硬件的基础上加一些软件,形成一个整体的软硬件系统。于是这家企业在硬件的层面上又开展了软件的开发,这就是我们在安防领域的产业链延长。


还有一个是“补”,我们说的“补”是和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合作互补。比如说水利信息化项目的集成,不是安防企业去集成,而是非常熟悉水利系统的企业去集成,而我们安防企业要和水利企业去配合。对于安防企业来说,只要有一定的实力和资本,我们就可以进入到水利行业,形成我们智慧水利的整体解决方案,这就是所谓的补。


最后一个是“增”,我们要扩展我们的产业,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摄像头、大屏、卡口等产品,还要进一步向其他领域扩展。


智慧城市论坛常务副秘书长 王永刚


主持人: 随着业务领域的扩展,很多工程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工程商从传统的工程项目建设维护逐渐向运营服务转变,大家怎么看待这种变化呢?请龙总先讲讲。


龙中胜: 浩云前期就是一个工程商,现在我们称自己企业是金融安防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当然海康、大华可能也这样讲,不过它们是从产品层面来讲的,跟我们的角度不一样。


刚才主持人提到,安防工程商还有一个阶段叫服务商,其实未来我们都要向服务商靠拢,现在已经有一些政策在推进我们往服务商这个角色去转变。比如说今年有一个行标:报警营运服务规范,这个标准对于服务商的发展有非常大的政策激励。


浩云科技现在进入到了金融行业,对银行用户来说,它需要的就是安保服务,银行完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来满足安防的需求。我们现在也是在探索这一块,做一些尝试,但要形成规模,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主持人: 接下来请龚总谈谈。


龚灼: 刚才王秘书长提到了两个字,那就是“补”和“增”,增是拿进来,补是走出去。我认为对于项目来说,后续运营和服务很重要。企业和甲方前期的制造、集成、实施、交付,相当于结婚生了一个孩子,怎么样把孩子养好就是运维和服务,这些东西对于提高客户的黏度、把握客户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长期提供客户服务的企业,可以通过云服务反向控制集成和流程。


我们最开始一直在提制造、集成和服务的概念,我们企业是以并购和整合为模式发展至今的一家公司,我们在国内和海外都并购了很多提供运维服务的公司,香港、泰国、澳门都有。在香港我们可以做到客户不需要到银行去取自己保管箱里面的东西,可以让保安直接送到客户的家里。所以说在香港运营服务这一块有很多的理念和模式比我们大陆要领先很多。


而在集成和行业运用领域,国内比国外要领先。国外很多应用都在学我们的平安城市。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国内的集成模式带到国外,把国外的运维服务理念带到国内。


主持人: 许多厂商都在提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我想请姚总跟我们聊聊,你们这个理念跟做工程集成的区别在哪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还是相互竞争的关系?


姚华: 厂商的解决方案和作为集成方的解决方案还是有所不同的。


第一,我们要知道厂商和集成商原来的职责和分工,厂商是提供产品,集成商是把产品拿来做集成,以产品组合的功能给用户做一个交付。这20年来中国用户对业务的需求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用户对各种产品整合要求的提升,这个时候很多集成商没有办法满足需求。模拟时代,我们的摄像机只要产品没有问题,就不会有问题。但是到了IT层面,很多的技术都隐含在产品的内部,这就导致对集成商的整体要求提升了,这时候需要厂商站出来做更好的融合,于是就出现了解决方案。真正的厂商解决方案是经过测试和验证的,能够在行业里面落地应用的方案。


我个人的理解是,厂商除了完成产品的生产之外还要有很多维护和细节保证,这个事是厂商没有办法完成的,需要集成商来助力。


主持人: 很多安防企业都在往智慧城市方向渗透,但是怎么样融入到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在做顶层设计的时候怎么样把安防企业纳入进来,其中有很多经营模式的问题,请王秘书长先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看法。


王永刚: 刚才我讲了平安城市的市场不是很大,智慧城市的市场相对较大。


现在政府出了一个新的规定,政府购买服务仅限三年,超过三年的都要尽快向PPP转,而涉及到PPP就涉及到投资运营的问题,所以我们很多的企业就会向智慧城市运营商转型。中小型的工程商将会越来越少,这个趋势是存在的。以前某市的环保局信息中心要采购一个信息化运营的显示屏,一个中小工程商就可以把这个工程拿到,这在以后的智慧城市框架下是不可能发生的。为什么呢?智慧城市里面有一个明文要求,政府所有的细节化项目,不允许任何一个委办局有单独的信息化采购费用。智慧城市是一个非常强的概念,而且地方政府也会引入非常强的智慧城市运营商,进行本地化的服务,同时,这家智慧城市运营商也会带着很多各个领域的合作伙伴落地到本地。你想想这样的情况下,政府部门的一个采购还会落在一个小集成商手里吗?


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融入到智慧城市的运营商生态圈里,如果你没有融入进去,还是在单打独斗,最起码的一点,你能拿到的政府各个行业最基础的项目会越来越少。你能做的可能是是企业的信息化、企业的安防,但是城市级和行业级的项目,你会越来越难拿到。


智慧城市的论坛不仅仅是交流研讨的平台,我们在全国各地扶持省一级的智慧城市运营商,也在扶持地一级的智慧城市运营商,我们在很多省份已经推行了。我们通过把总部的企业资源和地方的工程商资源联合起来,把地方的中小企业扶持起来,让它融入到智慧城市运营里面来,我们通过总部整体的技术方案的输出和培训,让中小企业在整个智慧城市的大潮里面占有一席之地。我认为,这是中小型集成商需要特别注意的。


当然,我们的资本运作也要在智慧城市的运营方面有所体现。我始终强调的一点就是,有了市场,才能带动企业、技术、方案。我们的定位就是为企业服务打前端,帮助政府盘活资源,帮助政府在建设智慧城市中,能从其它地方把资金转化出来,让地方企业可以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潮中来,这是我们目前做的主要工作。


主持人: 姚总,最近我们看到宇视和清华进行了合作,宇视接下来的经营模式会有什么变化吗?


姚华: 总的来说,这件事无论是从外界还是从我们内部来看,都是一加一大于二的事。有了清华这样一个资源,我们会利用好它,同时我们还会保持原来的节奏,一点点做扎实,我们会在一些方面做一些小小的尝试,但是我们会比较稳健的去做。


主持人: 龙总,您会不会也想从金融安防向其他的领域扩展,尝试一些新的金融模式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