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长”是作为大学同班同学的妻子刘纯燕在他们刚进校的时候对王宁的戏称。刘纯燕说:“男生女生都还不熟悉的时候,王宁穿着中山装、梳着分头、拎一个公文包,我就给他取名王科长,印象中“科长”就这样!而从叫他王科长那一天开始,这一辈子,干啥事儿好像都在《新闻联播》的状态里。”
在刘纯燕看来,“科长”不是职务,而是一种气质,是那种拘谨也好、严谨也罢的中规中矩的气质。这种气质,既是王宁和刘纯燕日后萌生爱情的催化剂,又好像注定会与稳重大气的《新闻联播》发生某种联系。只不过,这个联系并未如王宁所期许的那样发生得那么快,而是在爱情火花的碰撞和事业发展的选择过程中颇费了一番周折。
1983年,青岛电视台第一次面向全市招收一名新闻播音员,当时还没上大学的王宁正在学习音乐并准备报考音乐学院。在老师的鼓励下,王宁参加了青岛电视台的这次考试,并在2000多名应考者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录取。当时,被请到青岛电视台参加面试的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的李刚老师觉得,王宁将来“能是把手”,并鼓励王宁,“你要是想有出息呀,就一定要考播音系。”听李刚老师这么说,用王宁的话说,自己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努力准备考试。
在青岛电视台工作一年后,王宁报考北京广播学院并被录取。担心好不容易招来的这个人才就此““跑掉”,青岛电视台让王宁带着工资去上学。于是,王宁带薪进入广播学院播音系学习。
当王宁与自己的同班同学、日后成为央视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的“金龟子”刘纯燕碰撞出爱情的火花后,爱情的力量让他下决心留在北京、留在中央电视台。可就在王宁已经在中央电视台参与了很多工作并准备毕业时留下之际,青岛电视台还是派出人事处长,把他们当年千挑万选出来的王宁从中央电视台手中“抢回”了青岛。
于是,在青岛电视台又播了3年多新闻后,1989年11月4日,王宁奉调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0天后正式成为《新闻联播》播音员,从此与《新闻联播》结缘,并且一播就是28年。
王宁与刘纯燕是大学同学
“反差”夫妻恩爱深
王宁和刘纯燕,一个是不苟言笑的“国脸”,一个是活泼的少儿节目主持人,这对“反差”夫妻却一直十分恩爱。刘纯燕说,王宁给外人感觉“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仿佛不会笑”,但在实际生活中更像一个大男孩儿。
王宁每次出差,都是刘纯燕帮他打点行李,大到衣服、裤子,小到剃须刀、领带、毛巾……王宁每天穿什么,都是刘纯燕说了算。有一次,刘纯燕出差时间长了点,王宁就写了一首打油诗:“第一天,老婆不在家,心里乐开花;第二天,老婆不在家,脱缰的野马;第三天,老婆不在家,两眼一抹瞎;第四天,老婆不在家,就像孩子没了妈!”
在刘纯燕的《我是金龟子》一书中,也收录了王宁的一篇《我说燕儿》。在王宁看来,“燕儿是一个特别本色的女人”,“生活中的燕儿,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小孩儿”,“虽然年纪老大不小了,可她的声音,在我耳边叽叽喳喳了这么多年,依然没变。她清脆的童声还真不是装出来的,这一点,与她相处20多年的我可以作证。”
作为《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人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只是这些“国脸”光鲜沉稳大气自如的表象,而实际工作中,惊心动魄的时刻也是家常便饭。
28年《新闻联播》的播音生涯,用王宁自己的话说,是一晃眼就过去了,可想想这28年是怎么过的,王宁又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来形容自己在《新闻联播》工作的心境,特别是《新闻联播》直播以后就更是“吓人”。王宁说,他的同事,那几位亿万观众都熟悉的“国脸”们,都有过共同的经历:做梦!梦见误班、梦见联播开始却找不到人……然后在梦中被吓醒……即便是平常不上班的时候,在电视里听到《新闻联播》开始曲,也常常会被吓一跳……
“吓人”的时刻并不只在梦中。记不得有多少次,逢重要会议新闻,王宁在没有时间备稿的情况下,现场直播过程中,编辑将刚刚完成的手写新闻稿一张一张递给他。稿子播完,他的衬衣已然完全湿透。
王宁曾陪三任国家领导人出访过100多个国家,别人看到的是荣耀与光鲜,而王宁自己感受到的却是工作的紧张与奔波的疲惫!
在陪同领导人出访期间,为了及时传送新闻,王宁在行进中的大巴车上配过音,在酒店卫生间里搭个棉被配过音,在机场找个角落蹲着配过音……
有一年,中日韩三国会议在日本福冈召开,王宁一天之内在福冈和北京之间打了个来回,早上出发去日本,晚上12点又回到北京,配音自然又是在日本租来的大巴车上。
因为要陪领导人到外地慰问,王宁曾经连续5年没有在家过春节……
无论观众怎么看,神秘也好,荣耀也罢,对于王宁来说,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就是一份上班下班的工作。只是,这份工作,他全身奉献、全情投入!
在王宁和刘纯燕家里的展示柜上,并排摆放着两座金话筒奖杯,那是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和主持人向往的最高荣誉。
这两个奖杯,颇具戏剧性,一个是刘纯燕因节目“金龟子陪你过大年”而获得的主持人金话筒奖;而另一个,则是王宁因其播音作品“卓琳同志讣告”而获得的播音金话筒奖。
人生的大喜与大悲,就浓缩在这两个奖杯上。